河南省认养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15 06:33董瑞艺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4期

董瑞艺

[摘要]认养农业属于现代农业,而河南省以传统农业为主,认养农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探索阶段不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认养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色发展不深入、相关配套系统不完备、农业主体专业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提升认养农业发展空间、完善相关系统、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促进认养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从而更好地振兴乡村。

[关键词]认养农业;政府政策;配套系统;经营主体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4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定制农业,而认养农业是实现定制农业的有效途径。认养农业是指市民与农场主签订协议,认养农作物,农场主根据土地的适宜性以及认养人的要求种植农产品,认养人需提前支付生产费用,农场主照顾生产并且为认养人提供绿色有机食品,认养人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认养农业可以满足认养人对农产品的高品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认养人规避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带来的风险,还能够使农场主获得较多的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1]。

1 河南省认养农业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河南省农业还处于转型阶段,认养农业较少,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经营模式居多,农民投入成本较多,且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因此农民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实施了许多惠农政策,但仍有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造成不少地方已经出现农忙季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山区,人们把种粮作为副业,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大片耕地成为荒地,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且大多数生产者仅靠生产经验进行耕作。因此,应采用科学生产方式,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优化生产要素,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吸引部分劳动力的回归,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同时满足认养人对农产品的高品质要求。

2 河南省认养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特色发掘不深入

发掘特色农产品要因地制宜。第一,大多数地区盲目种植,生产率较低,没有发掘当地特色,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河南省地域广阔,地区差异较大,农业生产应根据地理优势,发挥特色,科学度量,并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不同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第二,目前河南省的认养农业规模较小,农民对于发展新型农业的意识不强,对认养农业没有系统的认识,科学技术利用率较低,使得新型农业发展速度缓慢[2]。

2.2 政策引導力度不强

目前,河南省相关政策引导力度不强。农民在没有相关政策引导的状态下易盲目生产,从而造成浪费资源,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低下。并且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但农民申请贷款必须由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或相关部门提供授信担保,且贷款手续繁杂,形成了融资阻力。此外,我国农业多为小农户经营,以家庭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发展认养农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因此需依靠政策促进土地流转,形成适度规模。

2.3 经营主体专业性不足

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认养农业缺乏认识,发展缓慢,生产设备较落后、生产技能低下,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不高。许多地区采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并且存在大量喷洒农药和过度施用化肥的现象,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相符合。

2.4 宣传力度不够

传统的宣传方式传播速度慢,而现代人追求效率,简单字报的描述,无法使顾客对认养农业模式的好处有深刻的了解。此外,认养农业属于中高端消费,农民的朋友圈消费水平较低,宣传效果不佳[3]。

3 河南省认养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成因

3.1 生产规划不合理

河南省地域广阔,各地区土壤肥沃度、水资源状况、地形等方面差异较大,不能同样发展。目前,生产多以经验为主,没有经过科学度量,造成生产效率较低。农民环保意识较低,过度开发,占用森林以增加耕地面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环境破坏严重,不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种植成本高、产品价格较低,受自然因素、市场需求波动影响较大,精耕细作的生产和单一的销售方式,产业链短,农民收入较低,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

例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黄山村发展认养农业,进行了“互联网+农业+文旅+地产”改造。把低效发展中的番薯园开发成“智能休闲体验农业园”,不同时节种植应季的蔬果、花木,打造“山水田园旅游综合体”。河南省星澜科技有限公司的认养农业采用“在线认养农业+可追溯系统+加工销售”模式。目前,河南省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方面,产业链较短、收益较低,对此应借鉴相关有益经验,合理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3.2 市场发展意识不充分

农民思想较为传统,缺少前瞻性,对于市场改变的捕捉能力较差,且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无法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易对农业收益造成损失。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有待改进,农民信息意识较弱,互联网技术水平较低,无法熟练利用互联网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此指导农业生产的调整。农村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对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而且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减弱农村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不利于认养农业的发展[4]。

3.3 市场需求的转变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而当前的农作物生产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更高的消费需求。人们对于粮食蔬菜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安全,绿色蔬菜成为新的追求。因此,农业生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此外,城市居民生活压力日渐增大,急需缓解,认养农业能使认养人在休闲时间体验农业种植乐趣,欣赏农村优美风景,从而缓解压力。

4 河南省认养农业发展的对策

4.1 提升认养农业发展空间

第一,在发展认养农业时,要因地制宜,农业生产本质上属于一种资源型产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当地特色,形成品牌。例如,新郑红枣、杞县大蒜、信仰毛尖、洛阳牡丹等。这些特色产品在消费者中拥有较好的口碑,为当地发展认养农业奠定了有力的基础[5]。

第二,生态友好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生态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全力打造有机产品,保护耕地、水资源环境,避免造成土地沙化、盐碱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良好能够为认养农业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生产有机食品符合当代人的绿色消费观念,超市有机食品价格较贵,而认养农业价格较低,成为吸引认养人的一大亮点。此外,发展当地生态特色,有利于创建生态宜居小镇,提高农民的幸福感。

第三,促进农场多样化。根据当地条件,种植蔬菜、瓜果、花卉,饲养牛、羊、鱼等,为认养人提供丰富的选择。在发展认养农业的同时,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地政府要积极进行电网改造以及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够吸引认养人在休闲时间来到农场享受农产品种植或者饲养的乐趣,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农产品或者动物在成熟后,可根据认养人的需求在当地企业加工、包装、运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向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一大步[6]。

4.2 增强认养农业相关政策的引导力度

认养农业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因此,需要政府对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加以扶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地流转时,要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合理协调农作物种植面积与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冷库存储用地、淡水养殖经营主体的设施用地、粮食生产主体的仓储用地之间的矛盾,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使收益最大化。

财政方面,政府应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奖励以及税率上的优惠,鼓励农民积极发展认养农业。简化农业贷款资金手续,给予农业贷款优惠,为其提供必要的农业保险,如农业自然灾害险、意外事故险、特色农产品险等。另外,促使各类银行加强对新型农业依法开展大型农用生产设施设备的金融服务。

4.3 完善认养农业发展相关系统

首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基础。在农村进行电网改造、兴建水利、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重要活动场所、修复破旧道路并且积极维护,在山区危险地段竖立警示牌。同时,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加强乡村物流建设,完善物流網;加快乡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步伐,满足乡村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以此为认养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与可视农业协同发展。可视农业指24小时无间断展示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使认养人在终端充分了解信息,放心购买优质产品。在产品生产制作、加工、运输、销售的一系列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供产品信息,让消费者目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输全程,实现从田地到餐桌的完美对接。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还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实现认养农业与可视农业的协同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新趋势。

最后,与“互联网+”协同发展。将现代化科技融入农业发展中,借助大数据发展农业,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推动新型农产品朝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实现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相结合,农场主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功能对销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以此指导农作物种植,避免产品价格过低、滞销等情况发生。另外,通过网络实现农场主与认养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生产效率,完成虚拟网络与现实生产的有效对接[7]。

4.4 培养认养农业经营人才

认养农业属于新兴农业,需要培养思想开放、善于应用技术、懂得经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农民。因此,需要村委会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培养新型农民。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培训课程、举办讲座,也需要实践课程的辅助,深入田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建立资格审核认定机制,为考核通过的农民颁发资格证书,建立一套严格的培养体系。

在农业宣传方面,政府可以积极举办认养农业相关知识讲座,使农民对其有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在乡村写宣传标语、挂宣传横幅、画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也要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力度。农场主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如拍摄农场宣传片、在各大平台发布相关文章、在朋友圈或微博发布农场生产照片等方式,使民众能够快速确切了解相关信息。同时也要配合线下宣传,如印发宣传手册,开展农场参观游览和产品促销活动吸引客户,促进认养农业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 钱续坤.农产品营销模式与案例(下)[J].湖南农业,2019(4): 28.

[2] 梁瑞华,胡晓洁.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2019(7):17-19.

[3] 潘鸿,屈敬然.盘锦市认养农业模式效果评价与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7(11):19-21.

[4] 山西省天镇县人民政府.以“三变”谋求长效发展——“农业认养”消费扶贫模式的天镇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19(21): 12-13.

[5] 陈晓丹.盘锦垦区“认养农业”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3-4.

[6] 韩葳,曹俊杰,侯文江.小清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2019,13(1):26-30.

[7] 梁小杰.“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18):7-8.

[8] 张丽.新立农场:发挥“四个示范”推进产业融合[J].中国农垦,2019(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