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门:省级美丽城镇样板

2020-06-16 02:13本刊通讯员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

■本刊通讯员

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区,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聚焦宁波“246”万千亿级和余姚“35”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统筹推进易津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园、姚远物流仓储、铁皮石斛旅游观光等6 个重点项目。主动融入前湾主战场,加快建成商贸新区和以丰轩仓储为中心的物流产业园,梯度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中意宁波生态园和滨海新城配套服务,全面提升城镇承载力。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推进镇城产业集聚,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镇拥有“专精特新”企业94 家,行业“隐形冠军”8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 家。推动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聚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积极推进“企业上云”计划,建立“泗门镇电线电缆行业云”,应用多种方式不定期举办上云企业对接培训会,实现行业内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助推行业发展。依托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园、乔士智能、宁博科技园等智能制造项目,发展“数字园区”。

建设优化功能品质区,不断构建城乡融合格局

全力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两横两纵”城市设计,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树立精致建设理念,抓好陶家路江两岸滨江景观区、全民健身中心休闲健身配套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投入2000 万元统筹推进“污水管网疏通检测”、“污水泵站改造提升”、公厕改造、“阳光堆肥”、“垃圾中转站”等5 个建设项目。深化健康城镇建设,加快四院改造项目进程,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快引进优质民办幼儿园,积极配合市级做好高中项目落户泗门。继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险参保精准扩面,做到养老、医保人员全覆盖。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康养服务,进一步完善老年公寓、老年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站)“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优质商贸文体设施供给,持续推进省现代商贸特色镇建设,商贸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氛围日益浓厚,华联商厦、华润万家、家家福、肯德基等商业进驻泗门,商会大厦、人才公寓、嘉悦城综合体成为泗门新地标。全镇拥有宁波市级商业示范社区2 家,余姚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2条,省级文明示范农贸市场、省级放心菜市场1 家,三家申报余姚市一星级菜市场,形成了以镇甬舜农资分公司、25家村级连锁店组成的二级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公共文体设施更加完备,建成占地3 万平方米的镇文化艺术中心1 个,图书馆1 个,电影院2 家。按照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要求,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 家,社区文化家园馆9 个,其中省三星级文化礼堂3 个。总投资1.8 亿元,总占地面积11.83 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今年初落成运营,日人流量达3000 人,节假日高峰期间达到1.5 万人,已成为辐射周边乡镇的体育竞赛、全民健身“主阵地”。

建设文化兴盛引领区,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全力打造道德淳厚、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具有泗门特色的文明示范线,投资2000 多万元建设“淳厚泗门”文明示范线,采取育点成珠、串珠成线、以线扩面、连线联创的方法,紧扣道德建设这一主线,以倡导文明行动为导向,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抓手,以弘扬阁老文化为纽带,建设一条具有泗门地域文化特色和思想道德内涵的文明示范线。

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连续十四年成功举办“汝湖春晓”元宵灯会和“汝湖金秋”文化艺术节,两大文化品牌活动参加人数达10 万余人/年,已成为余姚百姓盛赞的泗门名片。结合重大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美丽余姚”摄影展巡展、“超级戏迷”大赛、“阅读悦读”书香泗门读书会、“天一讲堂”进农村文化礼堂专题培训等系列活动,让普通百姓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文化盛宴带来的欣悦。夯实文体团队发展基石,依托“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吸引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艺术知识、鉴赏艺术成果、掌握艺术技能、观看艺术展演、组建艺术社团、参与艺术活动,提升群众艺术欣赏品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扩大普及的参与面,提高综合参与率。加强非遗传承保护,目前有小路下村的“木偶摔跤”,东蒲村的“犴舞”等14个,非遗展示已进京展演并走出国门。加强阵地提升,建有文化示范村2 个,省小康体育村2 个,企业文化中心7 个。加强文物古迹管理开发利用,目前有成之庄、谢氏宗祠、状元楼等文保单位7 个,文保点5 个。成之庄内谢之光纪念馆、科举博物馆开馆迎客,年接待量1.5 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好评。

建设社会治理示范区,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承载

巩固提升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成果,全面深化“一加强三整治”和“一跨十乱”治理举措,统筹推进“两违”管控、河长制、路长制等重点工作,做到城市面貌整体干净整洁、秩序运维有度。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阿拉一起来”,因地制宜完善镇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纵深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增强治理效能,提高善治能力。加快落地“数字泗门”各项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依托市行政管理审批服务中心泗门分中心的优势,深入开展“无差别受理”改革工作在泗门的落地生根,全力打造“办理事项清单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数据跑腿标准化、窗口设置集成化、一站服务体系化”的便民服务体验。目前在镇级层面,我们实现了派驻部门、办理事项、窗口人员的“应进必进”,全镇16 个村和4 个社区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共进驻部门事项89 项和镇级事项134 项,乡镇基层办90 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全部进驻,其中镇村两级代办事项64 项,占比71.1%。同时,以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为重点,试点探索“最多跑一次”向村级延伸,目前已出台试点推进方案,试点在三个村 (社区)率先推行,目标实现工作重心向村级延伸,便民设施向村级倾斜,办理事项向村级铺开,服务举措向全镇域覆盖,让老百姓“少跑腿”,也让村干部“少跑腿”,着力提升群众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体验获得感。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制度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打造“小板凳工作法”2.0 版,全面落实两新党建高质量发展“红锋六策”行动,创树泗门党建在全国层面的新品牌。计划投入近500万元,深度挖掘红色党建基因,全力推进泗门革命历史展馆、党建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提前谋划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人选,加大年轻干部培育力度,推广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干部队伍。安排500 万元专项资金,加快落地实施人才首次购房补贴、人才生活安居、子女入学等人才新政,高质量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