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尼坚 让青春在水火之中无畏逆行

2020-06-19 07:49张惠清
中华儿女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玛尼消防员战友

张惠清

玛尼坚是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消防员。他黝黑的脸上有着棱角分明的轮廓,举手投足有着藏族人的善良淳朴和消防员的果敢刚毅。

入职15年来,他出色完成了“4.14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救援任务6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100余人,曾获得“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和“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此次荣获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玛尼坚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属于我们总队集体的荣誉。感谢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培养爱护,更鞭笞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在玛尼坚看来,作为一名消防员,必将经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接受水与火的洗礼,这是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职责使命。

“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2020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新年伊始,中华大地就经受一场血与火、生与死的重大考验。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危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这场疫情中,除了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依然坚守在岗位,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用坚守、用爱、用使命和责任上演“最美”逆行。他们就是可爱可敬的消防人员。玛尼坚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中队最老的同志,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玛尼坚是中队参加工作时间最久的老班长之一,他无时无刻不心系集体,在疫情来临时,他第一时间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站内头车驾驶员,玛尼坚每天早上都会早起一个小时,认真检查所有车辆的情况,确保每次出动都万无一失。他总是仔细地清点车上装备的防疫物资,“这可是用来保护兄弟们身体健康的,可不能少了。”每一次出警,他总是会在途中不断提醒:“一定要把口罩护目镜戴好”。回到班里,他也总是发挥着老班长的作用,监督好班里的通风消毒工作,甚至小到督促新消防员洗手,更换衣物,注意卫生。玛尼坚立足本职,从点点滴滴中做好站内最基本的防疫工作。在他的眼里,“班里的每一名同志都能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可是这样一位关心战友,尽职尽责的好同志,却对自己的妻子充满愧疚。疫情期间玛尼坚坚守岗位两个多月,期间只有妻子一个人默默照顾着他们的孩子。“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妻子每天放心不下都会打电话来。”听着妻子电话那头关心焦虑的话语,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妻子是理解他的,除了关心,尽力照顾好家庭和孩子,让玛尼坚安心出警,这也成了玛尼坚坚守岗位最大的动力。

“我是一名藏族战士”

作为一名消防员,多年来,玛尼坚始终牢记“能打仗、打胜仗”的誓言,在每一次的抢险救援中他总是冲锋在前,无论是多么危险的地方,他一次又一次的圆满完成任务。

“我是一名藏族战士,去灾区,我能听懂藏语,而且我是老兵,有经验。”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玛尼坚在递交的赴玉树参加抗震救灾的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后,他所在的攻坚组负责在重灾区民族师范学校进行救援。“原本三层高的楼,被地震从中间撕扯成了两半,另一边塌的只剩一层楼那么高。”玛尼坚回忆。狭小的救援空间里,头顶就是摇摇欲坠的预制板,砖块、瓦片时不时砸在头盔上叮叮作响,玛尼坚和战友们时刻要做好余震撤离和牺牲的准备。

由于救援空间狭小,他们只能用双手清理废墟,手指被裸露的钢筋划破,简单的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救援。在12天的抗震救灾中,玛尼坚利用语言优势主动与现场藏族同胞交流,搜集救援信息,与战友共同营救被困人员6名,挖掘11具遇难者遗体、14万元现金及价值167余万元的贵重物品。在不断的余震下,他还利用九米拉梯从玉树国税局摇摇欲坠的四楼窗户攀爬进去,成功抢救2000余份被埋压的国家重要票据,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

时隔70多天,青海省格尔木市温泉水库发生汛情,做为中队攻坚力量的玛尼坚再次主动请缨参加抗洪抢险。

据玛尼坚回忆,虽然自己当时已经是“身经百战”的消防老兵,但由于处置洪涝灾害的经验不多,到达现场后只能做最基本的工作——装沙袋,铁锹不够用,他就和战友们轮流用,没有铁锹的时候就用手装,手套磨烂了,手指流血了,简单的包扎后,继续投入到抗洪抢险中。

也正是那次抗洪抢险,让玛尼坚认识到自身在很多领域的救援理论积累不足,实战经验匮乏,他迫切想要学习水域、山岳、地下建筑等方面的救援知识,自己从书店、网上买来相关书籍,单位每次组织交流培训他都踊跃参加。如今的他不仅在当地水域、山岳等专业救援领域小有名气,而且还取得了舟艇驾驶员资格证书。

“人可以被打败,梦想不能被打倒”

今年32岁的玛尼坚出生在青海海东的一个藏族村落。“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父亲都会陪我一起放牛牧羊,给我讲当年在兰州军区某部队服役时的故事。”玛尼坚说。2005年,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执着向往,他来到了原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消防员。

初入军营,语言沟通成了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普通话不会说也听不懂,对装备器材、业务技能的详解更是理解不了”。凭着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他每天挤出时间学习普通话,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战友,一遍一遍对着录音机模仿发音……如今,他已从当初说话都磕巴的“新兵蛋子”,变成了言传身教、传授技能的业务骨干。

对于消防员这个职业来说,和死神做斗争,并不是每次都能赢,而可敬的是,就像玛尼坚一样,他们每次险境中逆行都义无反顾。

“走进军营是我从小的愿望,当消防员更是我的梦想,人可以被打败,但梦想不能被打倒。”玛尼坚的语气中透露着执着与坚毅。

每天训练完,玛尼坚都要多做400个仰卧起坐、多做400个俯卧撑、多做100个引体向上、多做200次推举杠铃……“火场就是战场,跟20多岁的年轻人比,我已经是个‘老骨头,再不给自己加加操,还怎么灭火救人。”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输的人,先后获得了多项全国消防队伍体能、技能比武竞赛的奖项,以一种勇不可挡、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投入训练和赛场,一次又一次获奖夺魁。

“流的汗,磨的茧,受的伤,比普通人多一些,多吃了些苦,荣誉也就多了一些。”他谦虚地说。

15年的消防生涯中,和玛尼坚一同参加工作的消防员大多都选择了其他职业,走向了新的生活,但他热爱这份职业,忠于自己的初心和梦想,“能挽救生命于水火之中,对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

他还记得,2015年12月11日,西寧市城西区一女子因家庭纠纷,要带着一双儿女在湟水河内轻生,河内水流湍急,母子三人已在河中央的浅水滩泡了近30分钟,两个孩子冻的瑟瑟发抖,需要尽快将他们救上岸送往医院。

玛尼坚悄悄从河对岸向他们靠近,看准时机,将母子三人紧紧抱住,支援的战友迅速上前,营救母子三人上岸。

上岸以后,浑身湿透了的玛尼坚立刻将自己脱在岸边的外套披在小孩子身上。“男孩4岁,女孩6岁,看到孩子冻的小脸通红,心都要化了。”他对这两个孩子至今印象特别深刻。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也已经4岁了。消防员与家人聚少离多,但只要休息,他就会陪妻子、陪女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15年消防青春,15载默默奉献,玛尼坚凭着对祖国的强烈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从一名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消防员,他始终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让青春在奉献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玛尼消防员战友
小海盗玛尼卡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丹增家的玛尼堆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我和梅加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