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黄锡璆:从小汤山到火神山

2020-06-19 08:55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火神大厅门诊

2020年2月3日,經过短短十天的设计施工,专门用于收治新冠状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在中国武汉交付使用。创造这一“中国速度”奇迹的,是7000多名一线建设者及其背后强大的支援体系。其中,以医疗首席总建筑师黄锡璆为组长的技术支持团队,功不可没。

1月24日上午,年近八旬的黄锡璆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进会议室,一进门就急着查看火神山医院的布局图。他还带来了自己手写的“请战书”,上面写着:“本人是党员,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

时间回溯到2003年“非典”期间,黄锡璆临危受命设建小汤山救急医院,上级下达指令,三天三夜必须完工。他力排众议,把三天改为七天,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建成的医院不足以在隔离、通风等方面达到烈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那一年他62岁,身患眼疾的他,带领团队24小时接力,不眠不休,最终让“小汤山”拔地而起。“小汤山”共收治680名患者,最终672人康复出院,参与治疗和护理的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称为“医疗史上的奇迹”。

黄锡璆出生在印尼一个华侨家庭,黄锡璆的父母希望儿子能够留在印尼继承家业。黄锡璆却说:“祖国获得新生,年轻人应该回国,参加祖国建设。”1957年,正在读高二的黄锡璆终于等到了回国的机会,他二话不说,在当地政府移民局“保证一辈子不再回去”的契约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地乘坐“芝万宜”号轮船,历时五天五夜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9年他参加高考,考上了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开始了三线建设,对他寄予厚望的领导有意留他在北京,可他坚持要到最艰苦的第一线去,于是来到了四川泸州自贡,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

十年浩劫,海外归国华侨,被戴上了“黑九类”的帽子,当别人在自怨自艾时,他总是这样给自己励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还在劳动之余学起了英语。1984年,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黄锡璆被公派到比利时鲁汶大学留学。他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198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研究医疗建筑的留学博士。

比利时、美国、新加坡等国抛出了橄榄枝,他却不为所动,还劝导同学们一起回国:“国外再好也是人家的地方,我们出来留学的费用相当于好几个农民几年的收入,国家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培养我们,我们应该回去给国家做点事情。”

1992年,黄锡璆挂帅设计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建成后,宽敞的门诊大厅、多通道式影像中心、生物洁净手术部、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20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等设施,当时在国内都是首创。尤其是宽敞的门诊大厅,在当时被不少人批评“太浪费了”“国外也没有这么大的门诊大厅”。但曾多次到各级医院调研的黄锡璆认为,国外的医院与我国的不同,国外医院多为预约制,挂号队伍排到医院门外的情况很少见。如今,28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他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门诊大厅人满为患的问题,这样的理念很有先见之明。

如今,黄锡璆早已是令人敬仰的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但年近八旬的他仍默默耕耘在医疗建筑设计一线。曾有公司感叹于“黄锡璆”这3个字的品牌价值,想以百万年薪挖他,他断然谢绝了。

退休前,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放着一个“随时待命”的拉杆箱,方便他“拎起包就走”。2001年他退休了,这个拉杆箱却仍在“服役”,即使现在,只要工作需要,他依旧随时“拎起包就走”。

黄老常说:“我喜欢工作,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单位需要,我愿意一直工作下去。”

热议锐评:黄锡璆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中国医疗建筑事业,几十年勤耕不辍,奉献不止。纵观老人的一生,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以报效祖国为原则,都以最好地服务人民为准则,这颗纯粹而又深沉的赤子之心令人感动。正是有了无数像黄老这样的脊梁、这样的斗士,我们的祖国才能一次次赢得战役,愈加繁荣富强。

素材运用:我和我的祖国;奇迹;奋斗是最美的姿态;永远在路上……

(资料来源:搜狐网、网易)

猜你喜欢
火神大厅门诊
火神山医院
火神颂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关闭交易大厅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跟踪导练(四)4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大厅里飞起雪花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