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乡村风貌规划策略研究

2020-06-19 08:09胡玉洁刘星
小城镇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烟台市实用性

胡玉洁 刘星

摘要:当前,在我国大批量的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千村一面”“规划难以落地”等问题,规划思维也开始向“实用性”转变——针对的问题要具有实际性,规划成果要具有可操作性,规划主体要注重村民参与性。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探索了市域尺度下实用性乡村风貌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走访、村民座谈等方式分析现状风貌特色与问题。其次,通过GIS叠加影响要素,划分风貌分区;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村庄进行分类,形成分区与分类双轨并行的风貌管控手法。第三,构建了市级—县级—镇级—村级的管理体系,并将村民参与作为重点纳入体系之中。

关键词:实用性;乡村规划;乡村风貌;烟台市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4.007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編号:1009-1483(2020)04-0039-08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ractical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Strategy: Taking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U Yujie, LIU Xing

[Abstract] In Chinas large-scale rural construction, problems such as "thousands of villages one landscape" and "difficulty i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have emerged. Planning thinking has also begun to change to"practical", making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practically, the results of the planning to be feasible, and the villagers participating more in planning. Taking Yantai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practical method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and wide-ranging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First, building a village archive through field visits and villagers discussions, and filling out form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Secondly, GIS was used to superimpose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build the style subarea, and the villages were classifi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form a dual-track style and control method of zoning and classification. Third, a municipal county-town-village manage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villagers participation was emphasiz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words] practical; rural planning; rural landscape; Yantai City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单纯的建设规划应向建设与环境品质并重的方向发展。面对人民诉求的逐步转变和我国乡村发展趋势,我国对乡村风貌的关注度逐年提升。从2018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均指出要“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避免千村一面”。乡村风貌规划成为当下乡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乡村风貌是自然、文化、经济、社会等的外在体现,包含了环境特色、空间格局、建筑宅院等物质空间和人文活动、宗族信仰等精神内涵[1-3],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对彰显地方特色、体现人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乡村众多,地区差异大,较为贫困地区依然以整治规划为主,发达地区则基本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改善,开始进入追求村庄特色,打造村庄品牌的阶段。乡村复杂的现实情景为规划运行带来了阻力,“一刀切”式的方式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需求,辨析村庄差异性的原因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策略,是村庄规划能够更加实用、好用的前提[4]。

《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提出要“塑造城乡风貌特色”,为市域乡村风貌规划的探索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烟台市作为试点之一,其地形复杂多样,文化多元并融,经济状况参差不齐,使烟台市域层面的风貌研究具有必要性。

1“实用性”在市域乡村风貌规划中的应用

1.1“实用性”的概念解析

“实用性”的乡村规划首先要针对乡村实际,在深刻理解实施主体多元化特征显著等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为根本进行规划;其次针对村民接受度和理解力相对欠缺的问题,规划成果要具有操作性和实施性[5]。反映在规划内容上,为依据村庄自身的不同分类而治,例如可分为农房建设规划要求、村庄整治部分、依据特定需求编制等[6]。反映在规划路径上,应侧重利用理性和有效的参与路径来引导村民的全过程参与,寻求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互动式合作[7]。

结合“实用性”的理念要求和乡村风貌规划的基本目标——改善村庄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审美特征,本文认为规划中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难点:本次规划的研究对象为山东省烟台市域内的所有村庄,共六千多个,不仅包含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特色鲜明的村庄,也包含了大量的一般村庄。如何将风貌管控落实到每一个村庄,同时做到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是本次规划的关键。

1.2从分区到分类的管控方法

1.2.1管控目标

对于群体而言,个体在大尺度下被弱化消解,成为山体、流域、文化、经济等宏观要素在物质空间上的显性表达。因此,大尺度的乡村风貌规划应体现“整体性”,使区域内每个个体之间协调融合,使群体特征明确。对于个体而言,处于同一要素的影响下虽带有相似的特征,但由于发展条件、模式、水平和特点组成各不相同,表现出“多样性”发展趋势。“多样性”要求决策者充分尊重各村莊的诸多差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构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村庄分类指标和方法体系。

因此本文认为应该构建先分区再分类的管控框架,紧扣“聚则显,分则似而不同”的理念,完成从宏观到微观的传递和落实,满足多元的村庄发展需求。

1.2.2内容与方法

本文认为,自然、文化、经济、政策是影响风貌最主要的四大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村庄特色的基本因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乡村风貌特色的底图。文化是村庄发展的基因,是所有生活生产方式、民俗信仰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指导着村庄的物质空间建设。经济与乡村风貌有较大的相关性。乡村产业与景观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乡村房屋质量、公共及基础设施配置与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好坏。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是推动乡村风貌演化的主要动力。此外,新农村建设规划、拆迁并点规划、示范村规划等上位政策,也会对风貌产生重要影响。

而整体格局、建筑空间、环境设施是风貌的组成因子。《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突出“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即规划应将建筑、环境、文化三大项作为研究的重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将村容村貌的规划内容概括为道路、建筑、公共空间、庭院空间、绿化、照明、历史文化、环境卫生等,是对风貌所需管控内容的进一步细化。结合湖北、贵州、浙江、河北等地进行的相关的风貌规划实践,本文将影响要素和控制要素进行了整理(见图1)。

对于村庄分类,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逐渐明确了村庄分类标准(见图2)。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一种分类模式为某一风貌要素影响下的村庄分类[8-9]。这种分类方式有利于风貌特色管控,但对村庄的经济水平是否能够达到管控的建设标准没有考虑,因而缺乏实施性。另一种分类模式为以建设为导向[10-11],采用交通分析、经济分析、产业分析、人口分析等一系列指标等对村庄的综合发展实力进行评价和分类[12-13]。这种分类模式主要针对的是村庄发展综合实力,且大量的指标使之不适合量大面广、基础资料缺乏的农村地区。还有一种分类模式为按照“三区三线”划定分区,按照村庄发展潜力划分村庄类型[14-15]。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村庄分类的一个共性是判断村庄适合哪种程度、哪种规模的开发建设。通过评价将村庄划分为三到四个等级,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于风貌规划也是一样,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能力,例如旅游示范村要求风貌具有鲜明特色,一般村庄要求人居环境整洁宜人,而上位规划中确定需要拆迁的村庄则在风貌上不做过多要求(见表1)。

1.3以村民为主体的规划路径

要构建自下而上的研究体系。规划分析应从翔实的现状认知出发:通过大量的基础调研、村民对生活环境的理解,归纳整理出风貌特点。规划成果形式应从村民的使用出发:根据村民的认知程度和可实施性制定灵活多样的形式。规划实施应从村民的参与和自治出发: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将乡村风貌规划真正落实成村民为建设自己生活的美好环境而做的一项活动,规划师及政府作为规划具体落实的引导者进行互动参与。

2烟台市域乡村风貌规划

2.1乡村风貌现状

2.1.1分析风貌特色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综合村庄的基本概况、传统文化、村民诉求等各个方面,提炼烟台乡村风貌的总体特征,以期为后续规划做指导。

首先,烟台乡村风貌具有一定的共性。从建筑形式上讲,红瓦硬山坡屋顶立面三段式是烟台地区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坐北朝南,以三合院居多。从建筑细节讲,烟台多注重门楼和围墙的美观,传统建筑多为如意门,近代门楼牌匾发展为四字或三字方格式的牌匾,现代门楼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做了简化和改变(见图3)。围墙则注重有一定的雕塑装饰。从绿化形式上讲,烟台市由于林果业发达,小农经济意识强烈,宅前屋后的果蔬种植是烟台乡村地区的重要特征。

其次,不同因素影响下风貌特征鲜明。烟台山海特征明显。中部以山地为主,各类石材、黏土等被运用到建筑和小品的建造中,带来了丰富的建筑外观,且周围山地景观凸显。北部与南部滨海,渔业及旅游业发达,建筑排布、海草房、岸线、大海等皆具特色。烟台文化元素众多,齐鲁文化、道教文化、神仙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在建筑、环境等都有影响和渗透。烟台经济梯度明显,乡村风貌从田园到城市化跨度较大。第一产业鲜明突出,不同季节呈现出姹紫嫣红、四季飘香的林果特色。以黄金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使乡村经济实现大跨步发展,直接促进了乡村功能多样化、风貌多元化(见表2)。

2.1.2明确主要问题

烟台市乡村风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首先,乡土特色逐渐消失,村庄风貌趋于城市化。对于在自然、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的村庄,缺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乡愁元素,特色风貌不连续、缺少标志性记忆点。在与村民的座谈中得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现代审美的推广,新的房屋建设通常参考已有农房,按照经验进行建设,建筑风貌千篇一律。其次,不同村庄的需求各不相同。地区较为偏远的、规模较小的或经济较为落后的村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道路硬化不完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等问题。大部分村庄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路边停车随意、电线走线无序、农房外置设备私搭乱建等现象,绿化景观相对落后,已建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风貌雷同。第三,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后,风貌规划如何实施不够清晰,对于村民如何参与到风貌管控与建设中没有明确的方法体系。

2.2规划策略

2.2.1分区——突出整体性,构建风貌格局

在整体层面,通过面管控和线管控对烟台市域乡村风貌进行规划引导。

2.2.1.1面管控

对烟台市的特色风貌影响要素分析,结合三调数据,选取地形地貌、植被信息、海洋要素、文化分布、三产分布进行评价,通过GIS平台进行加权叠加,得出某种要素占主导地位的空间分布,从而划出五大风貌分区:北部滨海风貌区、田园酒香风貌区、自然山林风貌区、田园农耕风貌区、南部滨海风情风貌区(见图4)。首先确定每一个分区的定位和目标;其次,根据调研结果,从屋顶颜色、建筑形制对五个分区有一个大体的区分;第三,从整体格局、建筑空间、环境景观三大方面提炼总结需要重点管控的内容,完成整体风貌特性的控制。

2.2.1.2线管控

根据上位规划,提炼出对省域层面、市域层面具有重要影响的交通线、景观线、旅游线进行界面控制。根据村庄到交通线距离远近的视线特点,将线路两侧500米内的村庄作为一级界面控制,主要控制内容为建筑形式、整体色彩、立面、道路绿化、天际线、村庄入口、大地景观;500~1500米内的村庄作为二级界面控制,主要控制内容为村庄屋顶形式、整体色彩、立面、天际线、大地景观、制高点;1500~3000米内的村庄作为三级界面控制,主要控制内容为屋顶形式、屋顶色彩、制高点等(见图5)。

2.2.2分类——强化多样性,实现特色发展

2.2.2.1分类方法

从发展潜力和风貌特色两个方面考虑,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见表3)。首先,利用专家打分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评价,评分越高代表需要管控的内容越多。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项指标进行叠合,得出四级分类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定位准确、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原则。

对于区位条件,与线管控关系是指村庄与宏观层面划出的三级线管控区域的位置关系,与重要线路越近则评分越高;交通便利性是指村庄与国道、省道、高速下线口、县道等的位置关系,周边道路等级越高,与对外道路联系越方便,则评分越高;与县中心距离则体现了村庄受区域发展极核的发展带动影响程度,离县中心越近,未来发展潜力越高,则评分越高(见表4)。

对于人口规模,烟台市约10%的村庄人口规模在200人以下,200~600人的村庄占全市域村庄总数的42%,601~1000人的村庄占全市域村庄总数的28%,1000人以上的村庄占全市域村庄总数的20%,部分规模较大的村庄在2000人以上。因此根据烟台市村庄人口规模特点进行等级判断和赋值(见表5)。

对于行政等级,按照我国现行村庄划分标准,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见表6)。

对于风貌特色,按照主要影响要素进行评价,包括村庄与山体的位置关系;从可视范围角度出发和产业功能影响角度出发,村庄与海洋距离;是否有河流穿过村庄、村内是否有明显水塘;村内历史建筑的数量、质量和特征;村内是否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评判(见表7)。

最后将上述评价因子进行叠加,根据评分,得出村庄划分为四大类型:发展限制型、环境整治型、集聚提升型、特色发展型。

2.2.2.2分类及管控内容

(1)发展限制型。为政策限制下需要迁村并点的村庄,或环境限制下难以发展的村庄。此类村庄原则上不再、或难以新建和扩展,因此主要从符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划、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编制或以文字形式明确农房建设管理要求三大方面进行管控。具体风貌管控内容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垃圾处理,农房改造,临路、临水等重要界面整治,新建建筑功能、形态、高度等,保证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和风貌的基本良好。

(2)环境整治型。为一般性村庄,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条件,是乡村振兴中亟需补齐的短板,在村庄风貌管控中重点应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干净、整洁、卫生的农村新面貌。具体风貌管控内容为在发展限制型的基础上,增加道路铺装、生活污水、绿化亮化、电杆线路、停车整治、农房改造、建筑立面、建筑色彩等。

(3)集聚提升型。为综合性的村庄,规模较大、经济相对较好、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完成。此类村庄需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风貌管控,目标是形成美丽、宜居的村庄。具体风貌管控内容除了包含发展限制型、环境整治型的规划内容外,还应包括山水格局,视线系统,轮廓线,乡村环境,院落空间,建筑细部,公共场所,标识系统等,同时注重风貌的高质化表达。

(4)特色发展型。村庄经济条件好,建设活动较多,或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具有基础的旅游村落等特色村庄。此类村庄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风貌规划之外,还应根据村庄本身增加针对文化、旅游、自然、产业等的专题研究,并将之符号化,运用于风貌设计的各个层面。

2.2.3分级——注重操作性,明确层级权责

构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匹配的层级体系,明确每一层级责任,确保乡村风貌规划的操作性和落地性。

市域层级——确定烟台市域乡村风貌的整体定位;划分风貌片区和管控线路,明确空间结构,并提出具体管控内容;构建村庄分类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确定每一类村庄的管控菜单。

县域层级——根据上位规划,提出县域的风貌定位;调研县域村庄的具体情况,划分村庄类别;在管控菜单的基础上根据村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明确每一个村庄的管控内容;結合县域发展规划,确定需要重点管控和近期需要管控的村庄;提出“乡村规划师”制度、行动项目库、成果展示平台等多元形式,方便村民的理解和应用。

镇域层级——组织编制乡村风貌规划,将上级规划进行分解落实,并监督、指导规划的实施。

村庄——形成乡建设计师、乡村工匠、乡建团队的复合式长效保障制度。乡建设计师对规划进行指导,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组织村民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自身的需求并改进;组织培训一支熟悉本地的乡村建筑工匠队伍,更好地利用当地的砂石木材等材料,以更符合当地建筑形式、生活方式;完善村民全程参与规划建设的机制,使老百姓能够自己参与到家乡的管理与建设当中,实现村民自治,从而共谋、共建、共享优质的生活环境。

3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规划不再是蓝图式规划,而要更加针对村民实际,更能落地实施。本文认为在市域层面应体现出风貌的整体性特点,确定宏观影响要素,并梳理出在宏观影响要素下具体的物质空间所应具备的特性。对于村庄个体,则是通过构建理性的、可实施的评判体系,对村庄现状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能力做出评估,得出发展限制型、环境整治型、集聚提升型、特色发展型四大类,为每一类提供菜单式的管控内容,从而使风貌规划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明确了市—县—镇—村四个等级具体对应的管理内容,明确层级权责,以更好地保证规划的落地实施。本文通过对烟台市市域乡村风貌的研究,以期为相似类型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敏,张凌羽.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风貌空间重构及序参量识别——河南省长葛市石固镇实证研究[J].小城镇建设, 2019,37(1):48-55.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1.007.

[2]郭海鞍.文化引导下的乡村特色风貌营建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3]文剑钢,文瀚梓.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问题探讨——以苏南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28(6):9-19.

[4]菅泓博,段德罡,张兵.如何做好实用性村庄规划——基于非正规流转现象的观察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9,43(11):103-111.

[5]梅耀林,许珊珊,杨浩.实用性乡村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实践[J].规划师,2016,32(1):119-125.

[6]赵晖.大力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J].小城镇建设,2014,32(11):14-15.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4.11.001.

[7]段德罡,桂春琼,黄梅.村庄“参与式规划”的路径探索——岜扒的实践与反思[J].上海城市规划,2016(4):35-41.

[8]王竹,王韬.浙江乡村风貌与空间营建导则研究[J]. 华中建筑,2014,32(9):94-98.

[9]王丽萍.乡村风貌营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0]周宣东.因村而异,分类编制——徐州地区村庄规划编制实践[J]. 规划师,2015,31(11):77-82.

[11]罗怡.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发展评价及建设规划分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12]史秋洁,刘涛,曹广忠. 面向规划建设的村庄分类指标体系研究[J]. 人文地理,2017,32(6):121-128.

[13]刘英,朱雅玲,祝琪雅,等.中心村选择中村庄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湖南临澧县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9):152-155.

[14]商桐. 基于“三区三线”划定的新时期村庄分类研究——以青岛胶州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

[15]陆学,罗倩倩,王龍. 村庄分类方法——两级三步法探讨[J].城乡建设,2018(3):40-43.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烟台市实用性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烟台市张格庄镇大樱桃生产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党旗高高飘扬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不一样的水桶包
三虎争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