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练习,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2020-06-19 22:14吴汉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效能练习数学课堂

吴汉

摘 要:小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思维水平决定了其掌握新知的速度,当不能很快地发现知识间的规律并做到灵活运用时,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练习,让学生加强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各项技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练习;数学课堂;教学效能

传统课堂中的数学练习,多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处在无尽的重复中,机械地进行练习,毫无意义可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的课程要求减轻学生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对练习进行精心地选择,去掉那些机械的、重复的、无意义的练习,将具有挑战性的、新颖的和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题目留给学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走出知识的误区,消除负面影响,进行有效的练习,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一、设计应用性练习,加深知识理解

练习的有效设计,必须要考虑数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贴近现实生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成为连接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的桥梁,让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产。只有这样设计数学练习,才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数学、把握基础、应用数学、解决相应问题,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体会数学知识在应用中的魅力,促进学生各项基本技能的发展,提高和巩固数学应用方法,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道习题:秋天是收获玉米的季节,一位农民收获了8m?的玉米,他想将这些玉米囤起来,于是找来一块长方形(长是6.28米,宽是1.57米)的席子,利用这块席子围成什么样的粮囤,才能将这些玉米装下?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下,粮囤有几种围法?因为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很快就设计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同学说将席子围成了长方体粮囤,有的同学设计出圆柱体的粮囤,还有的同学借助院墙围成了半圆柱体……就这样,将课堂中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此设计练习,通过寻找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放了学生思维,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出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拓他们的思维,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进行开放性练习,发散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中练习的设计一般条件都是固定的,而且答案是唯一的,因此,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练习进行设计,利用练习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产生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准备测量工具(三角板、量角器等)、一些各种形状的白纸(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剪刀,课上当教师在教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知识进行验证。学生初遇这个问题,感觉无从下手。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学生受到启发后开始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有的同学将手中的正方形白纸对折形成三角形,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所以得到的三角形内角和应该为正方形的一半;有的同学将三角形内角向内折叠形成了长方形;也有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

教學中,教师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发现的边缘,保持了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练习,激活学习思路

小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那些杂、繁、多的习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练习时,一定要做到少且精,让练习具有典型性、生活化,既能表现出课堂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结构,做到题量适中,又要通过练习达到知识巩固,举一反三,实现教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练习活动获得知识、经验,体验运用知识取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时,课上,教师可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差不多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玻璃杯的容量会更大一些?学生各抒己见。于是,教师让学生认真思考,寻找方法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学生思考后提出,可以用玻璃杯装水来比较,或者装满沙子称一称重量。教师欣然采纳了学生意见,利用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验证。首先拿其中的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向另外一个杯中倾倒,结果只装满了另一只玻璃杯的3/4,于是,学生清楚地看到,第二个玻璃杯的容量要大一些。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学生对容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顺势引出“升与毫升”的相关概念。

由上述案例可知,教学中的猜测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之上的,在学生的猜测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验证,在这些具体验证操作中,学生累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流畅。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快知识的理解及掌握速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效能练习数学课堂
追求效率还需紧扣“要素”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