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兴趣

2020-06-19 01:38钟荣荣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计数数学史思维

钟荣荣

【摘要】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学习的思路愈加清晰。

【关键词】数学思维;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好探究、好分享,有了好奇心就会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也是给接受新知发展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开阔学生视野,重视数学史教育

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想要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必须先让学生对数学史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上涉及到相应的课外数学史时以小故事的形式跟学生分享。既活跃了课堂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从结绳计数说起)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数方式的演变过程、认识十进制、自然数。从“一一对应”到不同计数符号再到印度-阿拉伯数字,从中了解计数的演变过程。在不同技术符号中了解到古埃及象形数字、玛雅数字、中国算筹数码,再现不同国家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学到印度-阿拉伯数字时,还可以了解到我们经常说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人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样计数很方便于是慢慢地推广使用传入了欧洲各国。人们因此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类似这样的数学史小插曲不但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且会让他们对相关知识有更浓烈的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将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相联系,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很难做到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因而作为教师不该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脱离,而应努力将数学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后,用多媒体显示一个体育用品商店:运动衣60元,运动裤32元,游泳衣41元,书包23元。提问:“老师想用100元买体育用品,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购买方案。”学生们先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前明确买东西的钱数不能超过100元,在这个条件下,他们分别说出了想要买的东西,还列出了各种不同的加法算式:“60+32”、“41+23”、“41+32”、“23+32”、“60+23”等,通过探究,他们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下打开了思维,帮老师想出了多个购买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巩固了本课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还能体会到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题目设计的生活化、开放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 重视动手操作,锻炼数学感知能力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也是需要让学生多动手,以此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布置任务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本的长与宽、学生课桌的长宽高、同桌的身高、自己走一步有多长?从而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又比如在学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能直接用公式,怎么办呢?首先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然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有趣的动手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实地感知,进一步地发展了空间观念,从而引发创造性地思维,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四、一题多解,百花齐放

一题多解训练是激发兴趣的得力措施,学生在比比谁的解法多的竞赛过程中,体验到思维的多样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们就来列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例: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如果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行走,就要迟到4分钟;如果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就可提前5分钟到校,问:这个学生出发时离上学时间有多少分钟?

解法1.  (50×4+60×5)÷(60-50)=50(分钟)

解法2.   60×(4+5)÷(60-50)-4=50(分钟)

解法3.   50×(4+5)÷(60-50)+5=50(分钟)

答:这个学生出发时离上学时间有50分钟。

综上所述,思维与兴趣相辅相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伴随着兴趣的产生,而浓厚的兴趣又是靠着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学生的数学思维,努力给学生一片更加广阔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数学有更好的体验!

猜你喜欢
计数数学史思维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