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哲学在小学图画书教学中的意义

2020-06-19 01:30房新亮聂传荣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规则评价

房新亮 聂传荣

摘 要:近几年,在民间的阅读推广进程中, 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图画书在儿童早期阅读和整体生命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由美国蒙特荷约克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瓦顿伯格(Tomas Wartenber)所引领的用图画书进行儿童哲学教学的方式开始在欧美国家兴起。 那么,当图画书开始在儿童哲学探究中扮演重要角色时,我们应该如何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图画书呢?笔者将从规则意识、问题意识、评价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阐述儿童哲学在小学图画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儿童哲学; 绘本教学; 规则; 问题; 评价

一、规则意识: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

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 那学会倾听、认真思考,善于发言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在倾听中学会思考,思考才会产生疑问,而疑问是探究的重要动力。 如教学《老虎先生来撒野》一课,我校执教老师就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树立课堂倾听的意识,了解儿童哲学课的一般课堂常规,养成规则意识”。通过倾听规则意识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帮助儿童自己怎么思考,提升其思维能力,并伴有“同伴讨论、觉察观点”,最终形成一种“学会倾听、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发言的规则和技巧。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通过发言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如何发言?假如你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以说:我认为.....我的理由是......;我同意或不同意他人的观点,我的理由是......,以及谁先谁后? 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发言? 还是以抢答的形式发言? 或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主题式补充发言? 教师可以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总之,最终引导学生养成倾听、思考、发言的规则意识,只有这样学习活动才有价值,学习才有可能真实的发生。

二、问题意识: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问题是儿童哲学的核心,问题意識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 儿童和成人一样,天生具有探究的愿望,渴望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们如何发生以及为何发生, 因此他们会提出许多的问题,哲学问题是开放的,无标准答案的,老师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质疑,特别是批判性思考的养成,而不是为了传递知识和价值观,这也是儿童哲学课有别于其他课堂的地方。 比如 :我校老师在执教《爱心树》 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男孩的做法对吗?大树的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无论学生给予什么样的答案——男孩做的不对,因为一味的索取,大树做的对,因为它帮助了男孩;还是大树做的不对,因为它赐予男孩太多的东西,不利于男孩快速成长;或是男孩和大树的做法不能有简单的对与错来涵盖,需要辩证的去思考。这些都需要学生深入的思考,并有理有据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也是“儿哲课”需要做到的。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真实性的、更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提升儿童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将探究引向深入。

三、评价意识:客观审视自我与他人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注重知识和结果,缺少评价的现象。《小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关注终结性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给我们的教育也造成了许多误区,如只关注期末考核,只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学活动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意识强,而忽略了团队、集体。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更应关注过程性的评价和学生的互评。过程性的评价是在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针对学生的学情及学习表现所进行的评价活动。 这样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或对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等进行修改,努力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晰和矫正学习目标,将目标与出发点进行对比,明确学习方向,这是学生进行自我行为反思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的成长所必须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对于学习活动而言,要想客观合理地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必须清楚地了解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度有多少,如何更好地完成目标和任务, 因此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是衡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内容包括对自己的行为、认识的反思,对他人在小组或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和他人协作、 学习方法是否更合理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儿童哲学在培育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上可以发挥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助于扭转当今教育过多强调工具价值、外在价值而忽视人的内在价值的尴尬局面。只有把儿童的提问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到哲学思考的过程中,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得以彰显,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文本”,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3 月出版

[2]马修斯著.《童年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年10 月出版

[3]萨拉斯坦利著,范玮译.《让学生学会质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年 7 月印刷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规则评价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