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宁静的儿童哲学教室

2020-06-19 01:30张荣全朱莹莹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宁静哲学教室

张荣全 朱莹莹

摘 要:儿童哲学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创立的一项以儿童为对象的哲学教育计划,如今已成为发展至今约40年的新兴学术领域。美国不少学校已经开设儿童哲学课程,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不少研究,一些任课教师也致力于将儿童哲学渗入他们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笔者认为,儿童哲学课程相比于常规课程,有其鲜明的特点,本文将以一线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营造宁静的儿童哲学教室,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关键词:儿童哲学教室  关爱性思维

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还学生一个舒适自由的教室。

笔者曾经带过两年的实验班,有幸接触了小班额的教学,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课堂,营造一种舒适、温馨的氛围。例如在开启《春天》主题的教学时,就跟学生一起到校园的小树林里寻找春天的脚步,大家坐在铺好的垫子上,头顶是春日暖阳,周围是如茵碧草。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教师请大家用一个词语或是一句话描述春天,李天乐的“小树长头发了”,李心悦的“燕子飞回来了”,邢必果的“万物生长”,都十分贴切;在说听到的声音时,孩子们想到了鸟叫声,冰雪融化的声音,还有孩子闭上眼睛感受风的声音……在与孩子们的对话中,教师一点点记录下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孩子们已经猜到新的主题就是春天,于是教师把新书拿出来,先带着大家看封面:两个小朋友骑着自行车,背景是一片碧绿的草地,铺满了淡淡的野花。看完之后把新书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上,这份期待和喜悦已经被足足吊起。

诚然,我们目前多数还是大班额体制,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改变表面形式,内核还是一样的。例如,我们可以对教室做出一个小小的改变,不局限于几排几座的模式化座位,给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小组围坐式,或者是儿童能够互相看到正面的圆桌式、U字型等等。

二、注重倾听习惯的培养,营造温暖、安全的教室。

倾听的另一面其实是尊重,是关爱。注意倾听习惯的培养,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提示小举动来实现。在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同意还是反对都可以举起相应颜色的小手掌、小牌子,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手势来传达。有位教师在学生发言前就告诉孩子们,如果等会的发言,你赞同,就用手指比个“√”,反对就比个小小的“×”,如果非常不赞成并且有充足的理由就用前臂比个大点的“×”,老师看到后会请动作幅度大的同学来发言。这样的手势约定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倾听的效率,多数同学在提示后变得更愿意去仔细听发言内容,作出判断。这样“相互倾听”的课堂,大大减少了重复发言、无效发言的情况,也避免了学生的抢答,这样的哲学课堂是理性的,因为它不强求同,也能存异。同时又充满了关爱和尊重,学生在这样宁静的氛围中,感受到的是安全和温暖,儿童的哲思因而有了发展的土壤。

三、有效利用故事和活动,启发儿童哲思,营造宁静、具有生长性的教室。

记得之前听过一节很有意思的思品课,说教味道很少,哲学味很浓。这节课的主题是“我的责任”,教师一开始不谈责任,而是给学生出示了绘本《朱家故事》的封面,請学生观察。发现封面比较奇怪,奇怪在哪呢?一家人一个叠一个,叠在前面人的背上。奇怪的是最下面的那个人不是爸爸,而是妈妈!妈妈背着爸爸和两个儿子。怎么回事?带着大大的疑问,师生走入了故事,读了一半,老师又问,现在看看封面,你还觉得奇怪吗?孩子们明白了,出现封面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朱家,所有的家务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做,非常辛苦。教师请学生观察妈妈的表情,谈谈感受。大多数孩子都说妈妈很忧伤、不开心。可是也有孩子说妈妈是高兴的,教师没有忽视课堂上这“异样”的声音,而是追问,为什么觉得妈妈高兴?回答的是一位女同学,她说因为妈妈看到家人幸福就满足了。老师并没有着急否定,而是点点头,“很多妈妈都是这样想的。”可是继续读故事发现,妈妈离家出走了。老师问,刚刚有同学说妈妈很高兴,那这里的妈妈为什么离家出走呢?学生又开始讨论,出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太累,可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让爸爸和儿子明白有些事应该一起做……最后爸爸和两个儿子终于有所改变,请求妈妈留下来并开始帮忙做家务。到这里,再问孩子们,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利用图画书故事,让家庭责任变得不那么空,给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案例,再由此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学生对“责任”二字的体会。这样的一节课结束,孩子们心里对责任有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幸福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也有了思考和启发。这不就是儿童哲学课期望能够达成的吗?

回应孩子的提问,成人不应该觉得他们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应该时常体现出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有时甚至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而忘记其中所蕴含的哲学和寓意。启发儿童的哲学思维,问题的结果永远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启发思考,辩证地批判地去表达。营造这样一个宁静的教室,让学生在舒适、温暖、安全的氛围下发展哲思。

参考文献

[1]加雷斯·B·马修斯:《哲学与儿童》《童年哲学》, 三联书店2015年版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3]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2年版

[4]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宁静哲学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喜欢宁静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