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19 16:11彭光彬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彭光彬

摘  要:分析当前专、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发展,一是要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二是要锻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三是要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法,四是实施精英教育计划。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发展;专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2-030-04

一、专、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高等职业教育从学历层次来看,分为高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职业教育(对应于专业硕士、工程博士)。无论是专科职业教育还是本科职业教育,当前都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与技能性[1],每个时代或年代可能具有不同的职业与技能要求,所以无论职业性还是技能性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陈旧,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要求,如缺乏创新思维、难以将学校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应用于工作之中。另外,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终身学习理念以及欠缺学习能力的话,学生工作几年后就会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摩尔定律[2]化,如与10年前的计算机技术相比,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很大的发展。显然,学校教育应与时俱进,应将近几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成果纳入相应专业教育,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2.教师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偏弱

以计算机技术为例,业界有一个共识:学校教师的技术能力难以与企业工程师相匹敌。同样一个IT项目,如果交给企业去做,一般来说企业会完成得比较好,也比较快,比如很多IT技术都是由企业开发出来的,而不是由高校教师研发出来的。当然,教师能力不只体现在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上,还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之所以教师在工程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方面偏弱,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来源于刚毕业的研究生,欠缺行业经验,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二是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如时间過短,有的教师只是“到此一游”,而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能达成目标的。三是部分教师吃老本,也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或积极性,无法将先进技术引入课堂,更谈不上应用于实践。教师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弱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内容选材甚至教学方法上都会受制于此。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不但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研究者[3]和应用者。

3.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大学生励志网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致还在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4]的文章,一时引起极大反响。文中描述当代大学生: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大学生们上课睡觉玩手机、下课看剧玩游戏成了大学生活主旋律。学生学习氛围不浓,一方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大程度应该归因于当前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努力不够,没有配套措施,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正确认识职业本科教育

要办好职业本科教育,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的提法既体现了学科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同时也突出了教育的层次性。它是一种以职业主义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本科阶段高等教育[5]。表1对高职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做了相应比较。

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生应具备基于高深理论基础上的专业技术,既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型教育,又区别于仅满足实用技巧的工匠型人才的高职专科教育。另外学生应该能够获得颁发“双证书”(或“1+X”证书):学历学位证书和某种(或某几种)从业资格证书,既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层次范围,又区别于一般培训机构,在满足市场需求,立足地方的同时,以职业为导向,既服务社会,同时又获得自身利益。

三、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发展路径

1.制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内容

借鉴软件工程领域的“敏捷开发”方法不断打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内容。“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实际上,企业或社会的人才需求是在不断演化的,因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的研发同软件开发的过程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职业本科专业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指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分析、拆解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根据本地或本区域内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能力与知识/技术的对应关系,据此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并形成课程标准,最后按照课程标准选用、编写或修订教材。“敏捷开发”要求要快速拥抱变化,因此需要反复迭代,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也是这样,如在教材修订时,应增加本领域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让教师与学生养成不断追踪新理论、新技术的思维习惯。

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实施离不开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精准理解,学生的高效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或讲义。因此,打造高质量的专业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材。当前,大多数教材都是各自为政,并没有站在专业或学科的角度去构建,如《C语言程序开发》教材就是单纯的C语言开发内容,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当然就应该加入大数据的相关内容,如k-means算法或蒙特卡洛方法计算圆周率(这些内容从技术实现上看其实并不复杂)。通过将专业内容“骨髓式”的融入方式,让学生在反复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技术的理解。

当前比较流行的课程开发模式是“课程整合”,但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将不同课程按一定权重进行简单组合的“拼盘式”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这种方法把“整合”的任务交给了学生,不是一种好办法。美国克拉克大学的“群集课程”试验在商科教学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群集课程”的“整合”由各个课程的教师共同完成,显然比学生自己“整合”的效果要好,因此这种课程开发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2.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般来说可以用“内培外引,优胜劣汰”的方法实现。但是怎么“内培”,若“外引”而来的教师被同化或再次“被外引”怎么办?一方面,教师自身应养成终身学习理念,跟踪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发展,有意识地将相关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并研究其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以便最终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学校应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研究机制。如在每个二级学院成立相关新技术研究室(所),可以在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人工智能研究室、大数据技术研究室,为将来开始相关课程、专业打下前期基础,同时应对这样的部门施行课时奖励和量化考核,使其有序发展。此外,学校还可联合相关领域知名公司,让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一年以上的顶岗锻炼,并按照企业运行制度对教师进行考核与薪资发放,真正解决教师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偏弱的问题。

3.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方法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栗新雨提出了“职业本科集成化教学模式”[6],该教学模式根据各种理论与哲学思想,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浙江大学文婧姗提出“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7],通过分析多种工程教育模式,得出“集成”的特征。这表明,任何一个教学模式或方法都不是普适的,应该以集成的观念去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这两种教学模式对我们安排教学都有非常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尤其是后者,如作者提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建议,以及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实证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更偏爱“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式”讨论教学(认可度均达到70%以上)[8],即便是透彻式地讲解,也有50.9%的学生不认可,可见在教学中应尽量推行互动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经验表明,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习效果都非常好。但是这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反,应承认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也势在必行。当前课程考核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考核目的不明、内容僵化、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等方面。德国从90年代开始设置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如表3所示,这对于职业本科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安徽黄山学院的胡善风等在总结德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PSF”考核模式[9],包括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学年考核相结合的多样化、过程化、全面化考核,其中P表示参与度(如考勤、提问、笔记等),S表示系列的过程评价(包括笔试、小论文、作业等,其形式包括口试、答辩、报告、操作、案例分析等),F表示期末考核(如考试、考查等),并建议F的比重为40%。

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课程考核标准。

4.实施精英教育计划

高校的声誉靠应该是靠培养的学生,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在行业内普遍有比较好的口碑,那么这所高校的声誉就比较好。而擁有良好声誉的高校反过来会吸引优秀学生就读。培养优秀学生的可行的办法是:从当前专业的学生中优中选优,对这部分学生再实行精英教育,以培养其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正如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所说,学校存在的价值很大部分体现在为各种优秀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如前所述,每个二级学院都成立有新技术研究室(所),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按照兴趣进入相应的研究室(所),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成长。学校应为这些优秀学生(和教师)创设相关平台,让其茁壮成长。另外,学校对此也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指导精英学生的选拔、培养及管理。当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经过多年的历练,必将为母校树立起良好的声誉。

除了上述专业发展办法外,也应重视一些常规措施,如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日常管理、督导反馈等。

参考文献:

[1]马燕.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2]百度百科.摩尔定律[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摩尔定律/350634?fr=aladdin.

[3]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大学生励志网.致还在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EB/OL][2015-11-12](2015-11-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30/c_128482422.htm.

[5]肖梅,史华楠.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9-12.

[6]栗新雨.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集成化教学模式探讨[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1):26-28.

[7]文婧姗.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D]. 中国杭州:浙江大学,2014.

[8]周春英.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58-60.

[9]胡善风,汪茜,程静静.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88-91.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