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整合与调适

2020-06-19 16:16唐智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调适红色资源整合

唐智

摘  要:红色资源具有铭记历史、构建逻辑、确立信仰、激扬斗志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科学认识、科学处置、共同保护。应加强宏观指引、高端统筹、多方协同、长期规划,避免滥采滥用、简单重复、单向发力和难以持续,确保这一功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调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2-085-05

红色资源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教育内容的方向性和充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这种功能的发挥及其成效则有赖于科学的整合和合理的调适。

一、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资源作为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完美结晶,凝聚了民族情感、革命意志、崇高理想和执着追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伟大精神,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2]将红色资源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仅是一项社会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民心工程[3]。

思想政治教育依赖理论的引导、实践的检验,也依赖资源的支撑。红色资源是一种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以广泛使用的泛在性资源。红色资源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既有原始形态的,也有继发形态的;既有集中存在的,也有零星存在的。不论其形态如何,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被转化、开发,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使用。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可以直接观察、观摩、体验,呈现历史的原貌、见证岁月的沧桑;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可以经过口口相传或连缀成篇,甚至可以通过虚拟成像、虚实相生的方式,让其被感知、被体会、被认识、被传承;原始形态的红色资源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使用,让历史的真实造成教育的震撼;继发形态的红色资源则应重视继发的程度、改造的水平,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选用;集中存在的红色资源可以在宏观把控、科学统筹、综合开发的前提下,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零星存在的红色资源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应该重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某一过程中、某些节点上的作用发挥,使其各尽其能。

具体而言,红色资源具有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铭记历史、确立信仰、激扬斗志等作用。红色资源是历史的产物,“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在长期的耕耘、斗争中形成的底色。这个漫长的过程是党成立、成长、壮大、发展的过程,也是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砥砺前行的过程,更是因为党的奋斗、探索、前行而讓这些资源别开生面、与众不同。让青年大学生接触、学习、观摩、认识红色资源的过程,就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中铭记历史的过程。红色资源的地理分布、时间呈现等的异同,本身就是时代逻辑、历史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较为广泛地、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这些红色资源,青年大学生才能理清自己的逻辑,正确认识历史的本来和由来。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就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辩证唯物主义逻辑和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构建。红色资源的形成,多是因为共产党人的广泛活动、艰辛探索、矢志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能遭遇了不公待遇、巨大牺牲,但是他们留下的话语、品格、精神、遗迹及彰显的信仰的力量将为后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们所学习、所传承。这个过程,就是红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信仰的过程。红色资源所产生的时代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但是共产党人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奋起斗争,青年大学生可以从这一过程中学到如何选择、如何坚守、如何奋斗。

当然,每个地方红色资源的分布状况、存在状况并不相同。每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对于红色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开发利用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红色资源既出现“历史”原因导致的分布不均,即资源的禀赋不均,也存在“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均,即资源的处置差异。这种资源的差别及使用资源能力与频度的差别,导致了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的千差万别。实际上,只要有科学的认知,有积极的态度,有得力的举措,有切实的行动,红色资源一定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二、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红色资源蕴涵的先进内容、呈现的多样形态以及存在的情境性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4]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红色资源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想红色资源很好地发挥作用,应创设一定条件、做好一定准备、采取一定行动。

首先,科学认识红色资源。如果将红色资源比喻成一种矿产,它就将有“贫矿”和“富矿”之分。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与教师应该具有甄别某一资源是贫矿还是富矿的能力。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合适的手段、科学的处置,也才能够让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恰到好处。如果判别失误、认识错讹,就可能产生张冠李戴、南辕北辙的不良后果。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饮鸩止渴,终究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其次,科学处置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国家的共有资源,似乎不能任由他人“处置”。这里的处置,是指对待红色资源的态度和方法。如上文所述,红色资源形态万千,没有置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对方法。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工作者,应该在正确认识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在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红色资源进行使用。有的资源(如各类红色纪念馆、陈列馆、遗迹遗存等)利于参观,则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细致、系统的参观,让他们通过参观看到真相、把握规律、明确方向。有的资源(如长征路线、“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等)利于体验,则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定方式进行体验,使其明白历程、清晰过程、体会艰辛。有的资源(红色歌谣、红色民谚等)利于品味,则可以组织学生用文学评介、艺术赏析的方式进行利用,并通过这一过程领略独有的历史情境、精神风貌,潜移默化之中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的资源(革命事迹、经典著作等)适用于科学研究,则可以组织有一定基础、有相关志趣的学生,开展一定的探索、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考虑进一步使用继发性资源。总之,只有科学处置红色资源,才能让红色资源各在其位、各得其所,让思想政治教育靶向提高、真实受益。

第三,共同保护红色资源。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5]红色资源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资源,是一种紧缺型的、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保护是对历史珍视,更是对未来负责。而保护是一个系统、持续、艰巨的过程。为了让红色资源能够传之后人、发挥作用,则必须凝聚最为广泛的共识,让红色资源拥有较为常态的定位和依归。是遗迹遗存的,应该加强抢救性的保护,尽量减少、减缓自然和人为的侵蚀;是经典著作的,应该加强整理、研究,让历史的脉络、事件的进程、人物的构建趋近更加科学和真实,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理论、把握规律、解读现实、指导实践;是文艺作品的,要做到不断挖掘历史线索、塑造人物形象、创新表现形式、传承文化底蕴;是民间口传的,则应加强抢救性的挖掘整理,从最接近于历史真实的亲历者中找寻一手的资料,让官方的“信史”和民间的“口传”相互映衬、相互支撑。

三、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整合与调适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正在被不断发现、逐渐正视、渐次使用。但是,红色资源也存在滥采滥用、简单重复、单向发力、难以持续的现实困境。为了让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好,应该进行一定的整合和调适。

首先,加强宏观指引,防止滥采滥用。近些年来,红色资源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一些地方的红色资源开发被一些商业机构主导。这种开发,主要地从旅游目的、营销视角、盈利诉求出发,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原则的遵循。一些红色资源区被其他旅游区“同化”,仅将自身视为一个旅游景点,而忽视了对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传承[6],以致出现违背历史事实的滥采滥用行为。为此,应该在中央、省市层面分别成立由党委部门、政府机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红色资源开发、使用的基本制度性安排和规划性设想;其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全国、省市等各层级拥有的红色资源数量、分布、质量情况;其应对旅游开发行为制定一定的指导原则、经营原则,使其不被资本和利益集团异化、解构;其应为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开发、保护、利用行为提供政策咨询、决策参考和方案建议。只有在这种宏观指引的作用下,红色资源才可能保持生机、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只有这样红色资源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

其次,加强高端统筹,防止简单重复。在当前阶段,红色资源的开发存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情形。许多地方为了各自的利益,短时间之内上马很多红色资源开发项目,而许多红色资源性质趋同、内容相似。这种同质性的开发将对红色资源本身、对红色资源的社会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并不会产生倍增效应。相反,由于相同的、相似的、相近的红色资源充斥分布,将给那些有意观察、观摩、体验、研究的人造成困扰,如若各资源“继发形态”(用某一红色资源或某些红色资源开发成的旅游产品、文化艺术品、学术研究作品等)之间存在阐述不一、表述相左、结论相反的情况,那就更加严重了,就会导致这些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互斥和内耗。为此,应该加强高端统筹。在对一定红色资源相关情况(相关背景、事件、人物、遗迹、遗存、典故、文本、传说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并对其他红色资源的此类事项做好掌握,这样,就能在开发、使用的过程中统筹考虑资源布局、开发形式、呈现重点、关联构建、协作方式等。布局合理才能防止没有必须的简单重复,形式合理才能防止没有策略的复制,突出重点才能展示各个资源的独特魅力,构建关联才能形成各个资源之间的应有联系,加强协作才能强化资源之间的常态互动。总而言之,只有加强高端统筹,才能让各类资源、各处资源之间关系得到科学处置,避免简单重复甚至相互抵牾现象的产生。

第三,加强多方协同,防止单向发力。红色资源对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种作用不仅面向高校、面向大学生,更多地应该是面向社会公众。革命战争时期留下来的丰富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为当下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基础。[7]于高校而言,红色资源及其衍生物向来是单向度的输出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几乎都接受着来自红色资源的帮助、指引、支撑,但却很少或几乎没有给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其实包括高校、研究机构在内的各方都可以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作用。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例,这里集中了一所高校最聚焦“红色”相关事项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他们与红色资源有着比较“天然”的联系,有着与红色资源及其承载机构相似的价值取向,有着较为可信的研究能力,可以就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各项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撑。而且,有了来自高校思想政治机构的切实参与,红色资源在内涵、质量、前景等方面将会出现良好的趋向,并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以高校为纽带,串联好高校、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最终将红色资源教育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8],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教育实践项目纳入到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平台之中[9]。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等工作一定可以更上台阶、更有成效。

第四,加强长期规划,防止难以持续。应该注重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红色资源内涵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10]在规划的时候,应该着重挖掘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也应该注重因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做到既让红色资源回顾、重温历史,也让其解读时代、支撑实践,否则会因不能印证历史而缺乏应有的厚度,或者会因不能因应时代而缺乏应有的温度。这两种情形,都将让红色资源缺乏生命力、失去持续性。这就需要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制定长期的规划。有学者指出,红色资源的开发、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的整体规划性较差,地方保护较为严重[11]。为了改变规划中的种种弊病,应该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的工作,让红色资源成为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宣传工作、旅游开发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确定红色资源的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规划,让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各项工作循序渐进、稳打稳扎;应该合理组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协作团队,让这些工作中的每一部分、每一阶段、每一领域、每一流程、每一环节都有人负责、都高效完成;应该制定动态协调机制,随时发现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及时应对的策略和举措,并迅速应对、妥善解决;应该制定相关追责机制,对那些造成红色资源破坏、损失及其他伤害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给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划定底线,避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应该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让那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卓有成效、公众认可的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奖励,让保护开发利用的付出和努力蔚然成风;应该提供完备的物质支撑条件,让各项保护开发利用的工作具有足够的人员、经费、场所、设备、网络等各项条件,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更具“活力”,更有气派;应该加强各项工作的不断创新,采用有效手段、方法、举措,让红色资源在保护开发利用中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应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集中各种力量、凝聚广泛共识、打牢群众基础、回应人民诉求,让红色资源更接地气、更具民意。只有这样,红色资源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才能更有底气、更具生机、更显力道。

参考文献:

[1]韩露.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116-117.

[2]公红艳,舒毅彪.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3(5):10-13.

[3]黄鑫.浅谈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8(2):126.

[4]肖发生,尧雨晴.红色资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4):24-29.

[5]张广智. 让红色资源成为发展支撑[N]. 人民日报,2015-10-09(007).

[6]彭舸珺,董淑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基于信息论的视角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40(4):113-116.

[7]魏本权,汲广运.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2.

[8]李源锋.试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92-94.

[9]孔海棠,董淑平,衡连伟.安徽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5.

[10]颜军,尹航.红色资源的开发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协同实现——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2(3):146-150.

[11]陈令军,李典赛.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3):83-85.

猜你喜欢
调适红色资源整合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