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钱江晚报全面转型的一次大考

2020-06-21 13:05文_徐
传媒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客户端抗疫

文_徐 健

2020年1月23日,农历大年二十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竟如此凶猛。深夜,在浙江省唯一省级新冠肺炎收治点浙大一院,钱江晚报记者何黎、孙燕、杨子宸继采访李兰娟院士后,继续独家专访浙大一院梁廷波书记、感染科盛吉芳主任,采回《李兰娟:昨天建议武汉封城,今天国家行动了》《武汉来杭州开会,多位接触同事被感染发病!浙一感染科主任盛吉芳:如果你从武汉来,请一定自我隔离14天!》等多条重磅稿件。

1月24日,大年三十,钱江晚报记者时刻紧盯疫情,连线首位出征武汉的浙江医生,持续采写报道。

1月25日,大年初一,疫情进一步发展,浙江医疗队第一批人员出征武汉,钱江晚报调整原定的春节特刊,增加疫情版面,持续追踪报道至年初二凌晨,当天发稿29条。

……

“疫情就是战场,记者也是战士”。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钱江晚报充分发挥移动端强有力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推广能力,快速反应、周密策划、全面报道、融合传播,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攻势。

关键数据创新高,移动端真正成为主战场

这次重大疫情也是钱江晚报以“小时新闻”客户端为中心、以两微等第三方平台的钱报官方号为拓展的移动端全面转型以来真正面临的第一次大考。

为全力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流动带来的风险,自2月5日起钱江晚报暂停报纸纸质版的出版发行。一线记者采访的报道怎样才能在移动端得到最好呈现和传播?新建立的调度中心该如何发挥中台和牵引作用?钱江晚报全体采编人员,在浙报集团、钱江晚报编委会的领导部署和直接指挥下,迅速适应主战场之变,坚守新闻舆论阵地,在做好防护、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小时新闻客户端及网站、钱江晚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了大量权威、及时、有用的抗疫报道,移动端关键数据创下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抗疫”频道自1月27日上线以来,截至2月12日已发稿2348篇,其中原创稿件1793篇,阅读量过亿。小时新闻客户端周PV增幅达134%,原创稿从日常每周约700篇增加到目前每周1494篇,增幅达113%。

钱江晚报官方微信自1月20日起,24天内共推送300余条,最多的一天推送了14次,1月20日到2月19日期间实现近200个10万+稿件。其中1月29日推送的《刚刚!2吨医疗物资从俄罗斯“闪送”回杭!全部人肉背回,这就是浙江人!》微信,阅读量破208万。2月13日,《今夜无眠!浙一浙二邵逸夫400多医护集结,浙江最强大医疗队明赴武汉》阅读量破471万。钱江晚报官方微博2000万以上阅读量1条,阅读量500万以上7条,在全国报纸媒体矩阵排行榜中排名第六,浙江第一。包括头条在内的其他分发平台100万以上阅读量40篇,最高一篇504万。

钱江晚报抖音号推出“战疫情,加油中国”合集,“疫线温暖”话题发片超过150条,吸引四川政法声音、甘肃政法大学、杭州公安、省高速交警总队、温州都市报等10多个官方账号参与,总计播放量超1.8亿,涌现出46个爆款。其中,《把我诊所撬了,里面还有800只口罩》一片全网播放量超2100万,点赞91万。钱江晚报快手号发片120余条,爆款近30个,播放量1.4亿。其中,自制短视频《员工自发赶制2000只口罩驰援武汉》成为大爆款,播放量达2253.2万,点赞58.8万。疫情话题热度及爆款数省内纸媒第一。

钱江晚报全媒体新闻中心开设了直播杭州专题,在全城媒体中率先运用视频直播的方式,把镜头对准杭州街头巷尾,记录下抗疫期间那些有温度的故事和瞬间。《记录大年初二的杭州街头。请相信,没有什么是我们战胜不了的》《寒潮下杭城雨雪夜,我们记录下值守点的这些画面,被深深打动》《返岗第一个早高峰,实录非常时期的杭州地铁:人流不少,人人戴口罩》等阅读量均超过百万。

除此之外,钱江晚报充分发挥移动端的主战场作用,在图文报道信息滚动的同时,结合热点,率先发出一系列号召全民从自己做起、从改变日常做起的防控疫情倡议。小时新闻客户端持续推出《这份倡议,护佑浙江人过个健康年》《因为爱你,离你一米》《再自觉隔离7天,你我平安相见》等新媒体产品。其中《因为爱你,离你一米》长图海报客户端阅读量超50万,在钱江晚报大健康微信号阅读量将近200万,1月30日晚还被央视《东方时空》等转载报道;《这份倡议,护佑浙江人过个健康年》被全省多地政务发布平台转载传播。

全面改革转型,新机制首次集中发力

不期而遇的抗疫报道,不仅仅是对钱江晚报去年实施向移动端转移的媒体融合改革后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推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也进一步坚定了坚持移动优先的决心和信心。

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当下新闻媒体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小时新闻客户端《因为爱你离你一米》截屏

去年,钱江晚报实施了以“小时新闻”客户端为中心、以两微等第三方平台上的钱报官方号为拓展,向移动端的全面转型。同时,以新闻客户端改版为牵引,对内容生产及运营、组织机构等各项体制机制进行了配套改革。重点建立机构实体化、运行全天候的内容生产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加强创意策划、整体分发、视频等新媒体生产、产品和内容运营变现功能。各采编部门优先为移动端生产、重点为移动端服务。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摆脱传统媒体的报纸路径依赖,以追求有效到达率与有效阅读率为原则,运营融媒体产品,重建用户连接。

通过全面向移动端转移的改革,钱江晚报上下真正把所有采编人员的工作重心调整到了移动端上。传统报纸编辑仅留一个部门,其他部门生产重心全部面向移动端,考核激励也充分向移动端倾斜。各采访部门集中在编辑调度中心值班,值班总编随时调度各部值班主任,协同内容生产和平台分发、推送呈现。

这次,在面对严峻疫情的特殊时期,钱江晚报媒体融合的新体制机制和流程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特别是在报纸暂停出版期间,各部门采编人员在内容生产上毫无“违和感”。

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钱江晚报的记者编辑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日常工作节奏,分成AB两班上岗,在线办公,小时新闻客户端照常发稿,融媒体产品照常推送。在内容生产流程方面,值班总编统一指挥调度,由改革后新设立的全媒体编辑调度中心协调整合各部报道,统一分发,在移动端整体、高效呈现内容产品。

以1月29日钱江晚报官方微信阅读量破208万的稿件《刚刚!2吨医疗物资从俄罗斯“闪送”回杭!全部人肉背回,这就是浙江人!》为例,这一战“疫”正能量爆款的产生,得益于事先对题材的准确判断、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晚报整体转向移动端以来的全新运行机制。前一天得知选题后,编辑调度中心当晚联系负责采访的全媒体旅游中心了解大致情况,并组建了包括前方记者、微信编辑、客户端首页编辑及当天值班部主任在内的沟通群。前方记者现场语音播报,后方客户端值班编辑图文更新,滚动推送,微信值班编辑进行符合微信传播的二次编辑和标题制作,先后制作了近10个标题。稿件推送后,阅读量半小时破10万,两小时破50万,不到5小时突破100万,一天后阅读突破200万,后台评论数千条,迅速成为朋友圈战“疫”报道正能量爆款。

2月12日,全媒体教育中心在小时新闻客户端“抗疫”频道发布的稿件《“别等了!我们不做直播课,不寄课本!”杭州崇文总校长俞国娣给全体家长们写了一封信》,3天点击量破千万,截至2月17日,阅读量达1072万。这一爆款的产生,在于钱江晚报对新闻热点的把握。“停课不停学”的当下,家长对网课、寄送课本等非常关心,钱江晚报的报道契合了这一热点,回应社会关切,很受家长关注。与同城媒体相比,钱江晚报的报道推送早,标题更直接、亮眼,加上校长、学校的积极转发,吸引了大量家长自发“刷屏”。

打造IP品牌,追求传播效果的时代感

在这次抗疫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应当能够感受到,信息传播速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当日发稿”概念,而是以小时、分钟甚至是秒的速度进行裂变式传播。一方面,这种传播速度的量变带来了媒体价值的质变,信息抢发越早的媒体越能体现出自身价值;但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海量甚至是过量的信息,造成用户甄别和接收能力下降,导致高价值信息的稀缺和不实信息的诞生,影响传播效果。

如何在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两者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具体到本次抗疫报道中,钱江晚报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意策划,把传统的文字产品转变为融媒体产品,打造了一批移动端IP品牌。比如钱江晚报编辑调度中心创意策划部对医护人员、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抗疫一线人员优质报道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包装,推出“疫线面孔”专题——用富有冲击力的人物图片配上触动人心的诗句,进行海报式呈现,其精彩的人物照片和简洁有感染力的文字深受读者好评。截至2月16日,“疫线面孔”一共推出22期,总点击量近200万,其图文合璧、富有冲击力的视觉表达被一些行业官微和地方融媒体争相模仿。2月17日,报纸端恢复出版发行后,又以这组报道为“主角”,做了一期特刊,真正体现了多端融合,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舆论场。

全媒体健康中心联合浙大一院发起“因为爱你,离你一米”倡议,收获大量好评。钱江晚报浙江大健康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逾186万,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专门进行了报道,并被安徽池州、省内浦江等多地的媒体借鉴跟进。

全媒体浙商中心精心策划,发起“你们守护杭州,我们守护你们”公益活动,伊利集团首先响应,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爱心物资,阿里本地生活紧接着加入。随着活动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纷纷跟进,希望加入到钱江晚报的抗击疫情公益互助活动中来。

省市两级每天举办的防控新闻发布会也成了融媒体创意产品的素材来源,钱江晚报在进行发布会视频直播的同时,对关键信息实时剪辑发布,在省内媒体中率先采用朋友圈短视频形式对发布会重要信息进行推广传播,极大地扩展了钱江晚报和小时新闻客户端的品牌影响力。

2月17日,钱江晚报纸端恢复,以“疫”线面孔为主角做了一期特刊

晚报传统品牌评论,这20多天来以小时新闻为主阵地,及时发声,激浊扬清,生产“疫情系列评”近40篇。节前号召大家《这个春节,减少外出就是做贡献》,除夕对奔赴一线的逆行者道一声《你若安好,便是团圆》……都成为全民战疫期间的网络流行语。

全民总动员,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的主角

区别于报纸端的单向传播模式,钱江晚报目前的移动端主阵地小时新闻客户端,秉承钱江晚报“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宗旨,定位“大生活”,突出本地化、生活化,做好服务和用户互动是重中之重。内容运营、用户连接、以UGC为核心的产品生产,都是在这次抗疫报道中所体现出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当“窝家也是贡献”成为朋友圈流行语时,钱江晚报的记者编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重建用户连接的良好契机。钱江晚报全媒体文娱中心、全媒体教育中心、产品与内容运营中心等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策划组织UGC内容生产。

产品与内容运营中心率先在浙江媒体中推出用户互动活动——“晒‘窝家抗疫’照,领小时新闻春节红包”,倡导“窝家也是贡献”,收到用户来稿近1200条。另外,“此刻,我想对你说”抗疫心里话征集活动、“抗疫有你”健康知识问答比赛、钱江晚报元宵“网络诗词大会”,也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

全媒体文娱中心主动发挥专业优势,推出了“宅家过年”系列策划,按“宅家充电”(阅读)“宅家看展”“宅家看戏”等类目,通过视频、文章、线上博物馆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输出。

全媒体教育中心则及时抓住家庭亲子属性,连续推出“我的抗疫故事”征文大赛、“‘疫’线面孔”新闻读后感征文大赛、小时新闻&学而思网校素养课、“停课不停学”网络课堂、形体老师教你宅家运动课等一系列策划活动,既有力助推抗疫宣传,又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

全媒体体育中心针对运动爱好者推出了“宅家运动指南”,分为达人示范、宅家运动、宅家养生、居家体育课等专题,有专业健身教练和奥运冠军团队特别制作的运动视频,也有太极拳养生教程,还有杭州各小学体育老师的线上体育课。此外,还特别联合北京星能公益基金会冠军委员会以及众多知名运动员一起录制了为武汉加油、为杭州加油的视频,大大提升了钱江晚报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同时,以小时新闻客户端帮帮团为代表的UGC生产渠道内容愈加丰富。从1月27日起,钱江晚报先后发起“逆行而上——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文学作品征集,以“防控疫情,有你就行!”为主题的公开征稿,“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主题文艺创作活动成果征集等,用户运用小时新闻客户端帮帮团的“我要报料”功能上传文章、图片以及影像。截至2月12日,已收到征文6000余篇、漫画2000幅,其他文艺作品如书画、小热昏、原创歌舞等6000余件,专题阅读数近50万。通过对这些UGC内容的整理、再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客户端内容产品资源,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采编人手不足的状况。

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钱江晚报无论是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上,还是新媒体传播和产品创新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验证了向移动端全面转移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客户端抗疫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人民网+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
——稳就业、惠民生,“数”读十年成绩单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都市报全媒体抗“疫”报道及其创新
《钱江晚报》:让主流媒体变“年轻”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媒体客户端的发展策略与推广模式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