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20-06-21 15:03管红俭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亲情初中语文活动

管红俭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一直以来拥有“半壁江山”的重大份额。尤其在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这一教育大背景下,“得语文者得考试,得阅读者得语文”正倍受关注且逐步地深入人心,并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海探航中一项孜孜以求的艺术性实践课题。那么,在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观指向下,如何着力构建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模式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以求共享和商榷。

一、在情境应用中构建阅读模式

“教于形象生动,学于直觉感知。”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初中生对于形象思维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积极创设或引入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为阅读活动添彩助力,既可有效激发学习情趣和活力,又能从中攫取善教乐学的“情绪智力”效益。

以朱自清的《春》一文为例。这是一篇流传甚远的经典散文,以清新悦目的语言和富有诗意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春光闹意的美妙画面。然而,对于刚入学的初中生来说,他们还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为了进一步深化阅读活动效果,笔者把“嫩草探头”“花木竞发”“春风会意”“春雨弄烟”“春人赶趟”等五个大写镜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先后展示在学生面前,为他们提供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图文互动”形式,开展个体读悟、集中讨论和交流共享等活动。阅读效果是由此可见的。

二、在内外互动中构建阅读模式

“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其意重在强调“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如此,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更是母语学科,无论从起源与发展还是学习与应用,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可谓“前世今生、源远流长”。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有利于从“内外互动”中不断放大良好效应,切实体现语文学习的丰富内涵和实用价值,有利于为教学相长打通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通渠”,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

比如,《秋天的怀念》《散步》《我的母亲》等至爱亲情类课文,文中所描绘的是至爱亲情形象,所描写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和感受。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深刻理解并体会其人其事和丰富情感。通过如此形式的“内外互动”,全班学生读有所得、思有所悟,切实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

三、在群文阅读中构建阅读模式

许久以来,语文阅读普遍采用以独立文本为主的“单篇阅读”活动模式,这对于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和精准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这种过度“精耕细作”模式,对于培养阅读的“三度(宽度、厚度、速度)”来说,却有美中不足之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障碍”现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善于把“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和谐互补中把语文阅读不断地推向前行、引向深入。后者是最近几年兴起于校园内的一种时新阅读活动,它自带“流量”,另有特质。

比如,在《我的母亲》阅读教学中,笔者本着“相同题材”为主的导向策略,另外引入了其他一些关于亲情的语篇,有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有毕淑敏笔下的《孝心无价》,有朱德笔下的《回忆我的母亲》,以此引导学生开展“类比阅读”活动“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化”。有效拓展阅读活动的宽度和厚度,让学生更加切实地体悟到了“至爱亲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力量。

四、在读写互动中构建阅读模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这一生动性譬喻命题,着重阐述了语文读写活动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相机开展“读写互动”活动,有利于淡化纯阅读、纯写作的单一形式,既可深化他们的读写深度体验,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不断放大互动效应,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1+1>2”效益。

以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为例。在课文内容教学结束后,笔者以“我眼中的背影”为题,引导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先谈一谈实际经历,再写一写各具特点的心得体悟。如此而为,既可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又能增强他们对家庭亲情的体验与内化。再以《愚公移山》为例。教学结束后,以“愚公精神在今天”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在古今对比中进行读写互动,以更好地学习与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实质性内涵。一句话,良好的读写互动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现象。

五、在资源开发中构建阅读模式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一教育命题告诉我们:教材“例子”确具经典性或精髓性,是开展学科活动的优质资源和有效支撑,然而,由于客观存在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我们尚需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资源,努力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为促进学科良好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这篇通讯性质的文章,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显得简练而又浓缩,如果仅仅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口头解析,“教师泛泛而教、学生泛泛而学”,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一方面以“文史不分家”为由,适当地补充了与之相对应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还借助信息技术,演播了《渡江侦察记》这一红色经典影视的精彩片段。不仅丰富课文阅读内容,拓展学习视野,还让学生切实感知人民解放军正义之师的精神和气势。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的。

六、在自主体验中构建阅读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拥有无可替代的“主体学习地位”,他们的“进步或发展”是考量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准。在全面强调“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今天,要想构建高质效课程模式,又如何能够缺少学生的“亲身实践与自主体验”呢?只有在学习中切实感悟,在体验中加强情感实践,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教育命题。

比如,在《狼》一文教学后,笔者以“狼性”为专题,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活动,让学生从多元化角度和广阔性视野,增强对“人与自然”的实际感知;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激励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进一步探究活动;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后,引导学生开展课本剧改编和表演活动;在《社戏》教学后,组织开展以“我的精彩童年”为主题的演讲赛事活动……自主体验可谓素质教育的“必需品”。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情境应用、内外互动、群文阅读、读写互动、资源开发、自主体验”为抓手,逐步构建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活動模式,并善于在熟能生巧中不断地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学(214131)

猜你喜欢
亲情初中语文活动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永不凋零的亲情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