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书致富

2020-06-21 15:15赖晨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晚婚抄书卖书

赖晨

所谓佣书,在古代指人受雇佣以抄书为业,魏晋、南北朝时称“经生”。在唐朝,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而在这之前,图书只能靠人工抄写复制。在汉代,随着社会对书籍需求量的增加,催生了专职的抄书职业——佣书。

西汉时期,汉武帝开献书之策,置写书官。这种写书官,就是抄写复制书籍之人,同佣书人没有太大差别,不过是拿固定的俸禄。

佣书人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一是要知书、识书;二是要工于书法,字写得规范、工整,有出售价值。一般都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一时难以从政,则以佣书为业,维持生活。

东汉以来的佣书活动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官府抄写书籍,每抄写好一部书可获取一定的佣金;另一种是自己选择有价值和有销路的书,加以抄写复制,直接在市场上出售或出租。佣书人与卖书人往往难以严格区分,不少卖书人也自抄自卖。为官府抄书,其实也等于变相抄书出售。

佣书人卖得最多的是儿童识字书,即“觚”,它也叫作“觚椠”,即为用木削成以备儿童书写习字的简牍。这种“觚”,市场销量比较大,儿童识字必备,却非一般百姓家自己可以制作或书写得好。甘肃玉门市花海汉代烽燧遗址,曾出土了四件七面棱形“觚”,高37厘米。其中,有三件抄写的是《仓颉篇》,另一件抄写的是《制诏》。甘肃武威市等地也出土了汉代的“觚”,这些“觚”上的字体都写得很工整,笔画清晰,书法精湛,无一讹误。研究专家认为,甘肃出土的“觚”很可能出自佣书人的手笔。

东汉时期,有一位穷书生竟然通过抄书改变了命运。他叫王溥,是以佣书、售书致富的典型,当时的洛阳人称他是靠一支笔发家。

王溥是汉安帝时期的琅琊郡(今山东即墨市)人,為西汉名臣王吉之后。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是著名的清官,也是我国最早的晚婚提倡者。他曾上书汉宣帝刘询说晚婚有利于优生优育。

王溥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家贫,没有靠山,不能进入官场从政,他只好带着竹简,插着毛笔,在洛阳街头摆摊,以给人抄写书籍为生。

有了一定积蓄后,他便在洛阳城内开了一家书店。他的经营形式很灵活,抄好的书可以租赁给读者,也可以先交定金,根据读者指定的书抄写,抄写好后让读者按期来取。

王溥不但字美,而且人帅、嘴甜,也善于推介书籍,因此深受欢迎,每天找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所以他很快红了起来。

男人送衣服、帽子给他,女人送珍珠、玉石给他,有时候,一天之内,他便可以满载一车的衣服、珠宝回家。由于经营有道,他不但家中粮食满仓,更得以发财致富。

难能可贵的是,王溥发家之后,没有为富不仁,而是乐善好施。他为贫穷的亲友们提供衣食,并时常接济邻里街坊,成为一时美谈。

(选自金羊网)

【谈古论今】

无论是为官方佣书还是为私家佣书,都是通过复制和传播他人作品而获得经济利益,这在事实上已经产生了原始的著作权关系。当然,从另一方面讲,佣书者的书法水平必定上乘,否则不能靠此谋生甚至致富。佣书对他们来讲,既是复制书籍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带有一定创作成分在内的艺术行为。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佣书取酬类同于书画取酬,亦可看作是古代润笔的一种早期形式。

猜你喜欢
晚婚抄书卖书
刘勰“卖书”
青年人为何晚婚或不婚
90后粗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