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钢城”如何迈上崛起之路

2020-06-21 15:25吴明华
决策 2020年3期
关键词:霍邱贫困户建设

吴明华

十年探路

《决策》:近年来,霍邱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相比十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来您主政霍邱,率领全县人民实现了县域振兴发展。对于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您有什么样的感悟?

刘胜:霍邱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是农业大县、沿淮重要的行蓄洪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2008年,我到霍邱工作时,全县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不到100亿元,财政收入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9元。组织上把我放到这样的岗位上,就必须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和使命。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我和大家一道,边实践边思索、边完善边提升,找到了一条符合霍邱实际、符合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的发展道路。

第一阶段,在筚路蓝缕中探索出路。霍邱长期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止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思考。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清了自身优势所在,找准了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是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政策机遇牌,补齐发展短板。霍邱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合六经济走廊规划等多重政策红利叠加区,必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我们紧紧抓住用好政策机遇,争项目、补短板,打基础、增后劲,不断蓄足发展的潜力。二是打好人心思进牌,激发内生动力。霍邱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们常说的一个“斗”字,就充分体现出霍邱人不畏难、不服输、勇争一流的昂扬斗志。我们因势利导,大力弘扬“斗”的精神,充分激发各行各业的干事创业激情,营造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的浓厚氛围,成为推进持续跨越的强大动力。三是打好优势资源牌,壮大综合实力。霍邱是农业大县,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水产大县,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霍邱铁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300万吨钢厂项目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人,辐射带动钢铁配套产业和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霍邱水资源富足,境内有3大湖泊、4座中型水库、5条淮河支流,常年淡水资源总量10亿方以上。我们笃定走好“以资源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道路,强规划、扩投入,建平台、广招商,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第二阶段,在攻坚克难中明晰思路。随着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相伴而生。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突出矛盾,发展的方式亟待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此,我们与时俱进丰富完善了县域发展思路,聚精会神抓发展,凝心聚力抓建设,奋力拼搏,持续攻坚,县域发展连年上台阶。预计,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财政收入2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93元。

第三阶段,在创先争优中勇闯新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创新驱动迫在眉睫。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围绕“一城两区一带”重点实施“121”四大平台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已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成为增强霍邱持续发展的新能量。

近年来,四大平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是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老城改造稳步实施,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产城融合步伐加快,现代产业园坚持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双轮驱动,标准化厂房、园区道路等配套项目快速推进。二是“两区”建设彰显新活力。经济开发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循环化改造项目持续推进。总投资135亿元的300万吨钢厂项目已点火试运行。长集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承载力有效提升。三是“一带”建设取得新成效。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淮淠河生态经济带“硬实力”和“软环境”都得到明显提升。2019年,淮淠河经济带和“果岭”新建、续建200万以上项目达到57个,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生态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四大发展平台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霍邱奠定坚实基础。

“向贫困发起总攻”

《决策》: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霍邱首要任务。在决胜之年,霍邱如何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目标?

刘胜:霍邱贫困人口基数大、深度贫困比例高、双基建设欠账多。特别是三大行蓄洪区面积占全省沿淮行蓄洪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建国以来先后25次奉命行蓄洪,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万亩莲藕种植基地所在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50余万元。2019年,徽莲莲藕种植基地被评为全省扶贫十大园区之一。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狠抓双基建设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动力。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卯住各个节点,立下军令状,向贫困发起总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是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开展正面主攻。针对深度贫困的发展劣势,我们巧打“生态农业牌”,用系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规模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持续增收。比如,在城西湖行蓄洪区流转土地2.3万亩,建成万亩莲藕种植基地,带动近600户贫困户年增收700余万元,基地所在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50余万元。2019年,徽莲莲藕种植基地被评为全省扶贫十大园区之一。

霍邱作为农业大县,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优质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延伸转变,为全县产业脱贫提供持久动力。全县培育朗德鹅养殖加工企业62家,成为全国鹅肥肝产量第一大县,年产值达15亿元,累计带动5000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成立秸秆加工合作社12个,免费为贫困户发放草绳机,建立草绳加工车间,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与壮大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探索“贫困村(户)+企业(合作社)+电商”的新模式,助力脱贫致富。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一直是我们积极思考的课题。我们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完善相关补贴办法,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发放产业补贴时,将到户产业奖补与特色产业收益挂钩,补贴金额虽然不大,却让贫困户吃下了定心丸,有效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持续加强社会建设,实施侧翼包抄。坚持“有扶有保、扶保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不掉队。健全贫困家庭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程资助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病残儿童送教上门,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认真落实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政策,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造“半小时看病圈”,做到“有钱看病、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开展农村危房“消危行动”,对疑似不安全的逐户组织鉴定,确定危房等级后分类实施;健全低保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对符合兜底条件的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补齐发展短板,形成合围之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环境面貌、增强发展活力,是切断返贫退路、巩固脱贫成果的必由之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道路扩面延伸工程、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和农饮工程;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全县398个村全部实现通光纤,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站点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强化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加强“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三大革命”,推进以“六净六有两规范”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绿色美好新家园。

在冲刺期,我们将工作重心向脱贫一线倾斜、项目资金向脱贫一线聚集、干部队伍向脱贫一线下沉,以“大脱贫”理念聚合資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决战决胜,打赢脱贫攻坚战。

“钢之梦”与三张牌

《决策》:高质量发展需要动能转换、培育新动能。霍邱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铁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刘胜:霍邱矿产资源丰富,铁矿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五;霍邱人力资源富足,全县人口163.4万,劳动力80多万。经过多年的发展,霍邱钢铁产业已有较强发展基础,采矿选矿业全部成本由2013年前的750元每吨下降到现在的450元每吨以下,总投资135亿元的300万吨钢厂项目已点火试运行,皖西人民的“钢之梦”即将实现,钢铁产业将形成较为完善的采矿、选矿、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的长流程钢铁生产系统。

目前,我们正在完善提升钢铁产业规划,围绕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铁基新材料等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1+N”战略布局,其中“1”是核心,即钢铁生产,“十四五”期间粗钢生产总规模目标是达到1000万吨左右;N是战略支撑,包括矿山、钢材产品深加工、循环利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完整的产业系统,走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决策》:霍邱稻田龙虾等特色农林产业亮点突出。霍邱是如何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

刘胜:近年来,我们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巧打“生态牌”;转变增收方式,实打“经济牌”;促进产业升级,主打“特色牌”。南部岗区主打“江淮果岭”,发展冬枣、黄桃等经果林2.3万亩;发展构树产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构树循环产业发展模式。中部畈区聚焦“乡土品牌”,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推霍寿黑猪、麻黄鸡、皖西白鹅等地方优质特色品种,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霍邱龙虾”“霍邱麻黄鸡”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皖金”牌猕猴桃入选省绿色食品50强。北部湖区做活“淮水文章”,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51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被授予“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长集示范区围绕“农”字做文章,积极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大米精制、小龙虾深加工、畜禽屠宰及加工等。全县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了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霍邱贫困户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安徽霍邱破获销售假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