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6-21 15:31蔡呈祥
职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电商

蔡呈祥

摘 要:伴随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不完全符合电商企业的岗位要求,其根源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电商学院在实践中摸索出“双师共导、六能进阶、四域融通”的全新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对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电商人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产教融合 电 商 人才培养

由于电商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遗憾的是,尽管电商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每年仍有大量的毕业生被电商企业拒之门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商产业知识与技能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教学跟不上电商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导致很多毕业生陷入无法满足电商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窘境。因此深入分析电商行业人才需求,找出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打造符合电商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电商人才,意义重大。

一、电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商企业所需人才大致包括三类:一是承担产品配送、销售、推广等业务的应用类;二是负责电商网站规划、创建、维护的服务类;三是负责商贸系统的策划、运行、协调和管理的管理类。电商行业主要集中在从事制造、贸易和服务的民营、个体企业,业务主要分布在金融、商贸、IT行业。电商企业普遍反映,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是欠缺实操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需要上岗后花费较长时间加以培训和提高。

二、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

从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均不同程度上存在职业定位不准确、课程开设不合理、师资结构不理想、实践教学不深入等问题。

(一)职业定位不准确

由于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地与本地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对接,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源的实际情况,致使学生培养方向不明晰,职业定位不准确。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少职业院校为了打造跨界的“复合型”电商人才,不惜广开、多开课程,結果这种贪多求全的课程设计,导致学生技能学而不精,甚至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

(三)师资结构不理想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应该由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而实际上很多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都不是科班出身,所传授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书本,同时很少甚至没有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四)实践教学不深入

很多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过于依赖教材,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葫芦画瓢,深入企业“真刀真枪”练手的机会很少,很难真正掌握到电子商务的实际技能。

三、“三建两创”改革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以及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为满足义乌市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2016年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成立了电商学院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尝试将阿里巴巴、天猫、淘宝、速卖通、拼多多电商平台运作模式和一线运营人员引入专业教学,逐步构建“校企双元一体”的产学工作室。而后,又在“大电商”视阈下,打破专业界限,引入视觉工作室,以服务和承接上述5个专业工作室的视觉设计任务,组建成“5+1”产学工作室。

通过“5+1”工作室,学校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合一”出发,注重电商专业建设与电商行业发展的同步性,使之融入社交电商、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双师共导、六能进阶、四域融通”的全新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共导”即发挥校企双主体互补作用,由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导师团,与学生形成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六能进阶”即确立专业认知、技能建模、模块学习、专项训练、项目运营、职业指导的助力学生成长的六进阶梯;“四域融通”即打破固有教学体系,实现课业学习、职业体验、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四大领域的跨界融通。通过“双师共导、六能进阶、四域融通” 的全新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加符合电商企业用人标准,实现了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一)建设校企合作、市场运作的 “5+1”专业工作室

6个工作室与目前最前沿的电商平台对接,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岗位对接。目前,专业工作室的学生总数控制在80人左右,一个工作室15人左右,一个组3~5人,组成3~4个学习小组,实现小而精教学。每个工作室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人,企业专职指导教师1~2人,实行小班化教学,助力学生顺利通过综合能力的“六能进阶”。

(二)建设伙伴式、合作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工作室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近乎一种创业合伙人的关系。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通过每天各1小时的晨间会和晚间会展开。其余时间,专业教师负责将教学知识点转化成实操,融入企业工作任务中,企业导师则负责进行企业化管理及业绩考核,以对学生进行“双师共导”式的培养。

(三)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专业课程

与以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不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所有专业课程模块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学生进入专业工作室后,首先进行为期2个月的“特训”,课程内容以各大电商平台的基本操作应用规律和相关常识性守则为主,如《轻量化淘小铺运营规则》《评价管理及应对技巧》《宝贝标题组合技巧 》等,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商运营常识和技能。其余时间,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工作室企业合作项目中的一些基础性工作,逐步熟悉工作室对应的电商平台。“特训”期过后,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及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的综合考评意见,最终确定专业工作室学习方向,继而对其进行“跨界融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四)创新双主体、双身份的双导师制

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招生”,学生同时具备“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并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定制”,实施针对性培养。由此创新了双主体、双身份的双导师制,即在校企合作双主体下的“5+1”工作室,教师、师傅均具有双重身份,教师不仅是工作室的导师,也是企业项目主管;师傅不仅是企业主管,也是工作室的导师。

(五)创新学业标准、学徒标准的“双标准”过程化评价

依托工作室引进的企业平台,将“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整合数据信息,创新并构建“双标准”过程化评价考核体系。学生的期末成绩由日常学习成绩、工作日报表数据和工作月报表数据组成,日报表、月报表涵盖了学生实训成交量、综合素养能力情况等多维度数据。

四、小结

实践证明,由于尝试“双师共导、六能进阶、四域融通”的全新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资源库、共同培养学生专业运营技能、共同实施管理与考核的“六个共同”,相比较传统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均显示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郑洁.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4).

[2]张帆.新电商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8(51).

[3]胡丽霞.张伦.赵春利.“实训-实战-实创”高职院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J].电子商务,2018(1).

[4]齐素娟,田鑫.基于“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8(5).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商下乡潮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