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曲艺莲花落在筝曲《莲花谣》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22 12:01熊婕妤胡婷婷
戏剧之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莲花落王建民谱例

熊婕妤,胡婷婷

(江汉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绍兴莲花落是绍兴的一种地方曲艺,绍兴莲花落的音乐特点在于语言、字调、节奏、语气等。音乐独特、质朴、流畅。作曲家王建民老师根据绍兴莲花落的相关艺术特色,结合现代技法创作出《莲花谣》这部优秀作品,与筝曲中的演奏方式相结合,进行传承创新。王建民老师说过:“创新不一定是越新越好。这里面有一个‘创新度’的问题,包含了公众的衡量标准。创新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我所把握的‘创新度’是‘新而不怪’。”创新和传承本就是相辅相成的。王建民老师对作品的传承与创新,在《莲花谣》中有一定的体现。本文探索新时代古筝演奏技巧在现代音乐演奏当中是如何表现莲花落的独特性质的。

一、《莲花谣》作品概述

《莲花谣》是王建民老师1995 年根据绍兴莲花落所创作的古筝曲,绍兴莲花落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个地方曲种,也是浙江省的四大曲种之一。莲花,是佛门的圣花,象征着正直、纯洁、清廉。作者通过绍兴莲花落独特的代言体性质和艺术特色,反映了莲花绽放的过程,并抒发了个人对莲花伟大精神的感慨,同时表现出作者新颖的创作理念。除了具有独特的代言体性质外,莲花落随后还在说唱形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弦乐器的伴奏,叙事功能随之加强,为创作《莲花谣》奠定了弦乐基础。《莲花谣》整曲深刻地描绘了莲花“展姿、起舞、搏浪、争艳”的音乐形象。

二、莲花落艺术特色在《莲花谣》中的体现

(一)调式

《莲花谣》采用了五度交替的人工调式排列(见谱例1),同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的进行,与我国江南音乐形态特征比较吻合,具有江南的浓郁气息。整首乐曲在五声音阶风格基础上摒弃多余的修饰,旋律与字调高低、语言节奏和语势趋向,以及曲调上表现的情绪都十分具有叙事性,加上古筝清丽透亮的音色和独特的现代技法,使这首作品颇具特色。

谱例 1

(二)起平落的叙述框架

绍兴莲花落音乐的一般叙事框架为起部、落部与平部。从结构上看,《莲花谣》由呈示部、对比中部、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而作品散板以及慢板与结尾有着绍兴莲花落音乐中“起部”与“落部”的框架结构特点。“平部”是绍兴莲花落音乐叙事的最佳载体,为了扩大音乐的表现力,平部会在句式结构、调式调性、板式变化等方面进行变化,有利于增强平部音乐的展开,这些在《莲花谣》的演奏方式中有一定的表现。

散板“起”在开头中三次出现了由低往高走的连续泛音,这与低音和弦的和声效果形成明显的对比并相互呼应,给人心静如水的感受,奠定了整曲的基调。(见谱例2)

谱例 2

谱例3 中,多个高音短刮奏由慢渐快,与低音音区在音乐色彩上有着明亮与深沉的对比与呼应,这些经过音、辅助音以及装饰音的运用使听众在此部分能够充分体会到流畅舒展的感觉,这里与绍兴莲花落歌词的连接以及补充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自由手法下的散板,让听众仿佛看到了莲花摇曳在清晨的白雾中若隐若现的场景,也将中华民族器乐曲的散板特色凸显出来。

谱例 3

(三)唱腔特点与曲调板式变化的运用

作品主题音乐旋律是非常舒展悠扬并富有歌唱性的,也是莲花“展姿”形象的体现,与莲花落中运用的二凡板式有相似之处。二凡是一种基本唱腔,特点是旋律自由多变,曲调具有板式变化。二凡具有慢板(慢二凡)舒缓抒情的情感变化(见谱例5),也具有中板(流水二凡)明快流畅的情感变化(见谱例4)。

通常二凡唱腔的旋律进行中,伴奏比唱腔的速度要快。富有歌唱性的小快板的节奏上由5/4、3/4、2/4 这三种不同节拍交替混合,加强了音乐旋律以及叙事色彩之间的对比。在演奏技巧上,右手是八九拍连续不断的六连音以及左手四四拍主旋律,在节奏不一样时,音与音的配合尤为重要,具有莲花落中唱说相间、叙唱故事的特点。(见谱例4)

谱例 4

(四)表演形式

声部上,作者一共采用了三个声部(见谱例5),借鉴了绍兴莲花落中的表演形式,即一人主唱,一人跟随主唱以板、鼓打击节奏,另一人用四胡、琵琶伴奏。绍兴莲花落音乐的伴奏使乐曲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以及渲染环境氛围、刻画人物音乐形象的效果,如谱例6中琵琶的运用。

谱例 5

谱例 6

作曲家王建民使用这种穿插在旋律中的多声部形式,使伴奏起到一个润饰、衬托的辅助效果。这便犹如慢板三声部中,中高音区旋律部分为“主唱”,一直贯穿其中的“升dol”类似于打板,倍低音沉闷的小撮、高音清亮的琶音则都是乐器伴奏的“帮腔接调”。同时,表演者需要非常注重音与音之间衔接的连贯性与乐句感,左手弹奏的第一个音是一个五度,下手需缓慢,弦要贴稳,不急不躁,随后右手连续的切分音的旋律声部慢慢展开,仿佛身处云雾缭绕的山中。

慢板弹奏时需要将这段“活”的线条时强时弱富有表情地表现出来,并注重衔接处理,丰富音乐形象。句落处的高音琶音要弹奏得非常清脆,与低音声部形成对比,表达出莲花落中伴奏者的帮腔接调的特点。这段优美旋律结合绍兴莲花落音乐“前奏”及“问奏”中的打板击节,需要注重音与音之间的衔接、“帮腔”高低音的强弱,以及弹奏的合适时间。

整段慢板仿佛山中深处传来的清脆钟声,像《洛神赋》中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洛神与莲花合为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丰富了旋律韵味。

(五)音乐语言性与形象性

绍兴莲花落平板中音乐基本形态是字多音少,实为重视音乐语言字调、节奏、语气的表达,进行了音乐化处理却不失去基本的形象感和动作性。同样,在《莲花谣》“起舞”段落中,旋律不仅开始活泼起来,而且速度和力度也增强了(见谱例7)。左手的分解和弦也需要弹奏者的一些表情变化和身体动作变化来丰富音乐情感。

谱例 7

谱例 8

谱例8 中的强弱对比具有明显的中国风。在这里,不仅需要调整音量,更需要调整音色。在需要弱时,可以在古筝弦的二分之一处弹奏,使得音色较为圆润柔和。在需要强时,可以靠近古筝前岳山部分弹奏,这样使高低音曲折和谐,具有莲花落说唱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

(六)二人转

富有激情的广板(见谱例9)赞颂了莲花风雨后“争艳”的高洁。左右手的主调交替也与绍兴莲花落的二人转风格微妙联系在一起,之后的转调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来。需注重左手连续的音阶处理,将整曲情绪推向高潮。

谱例 9

整首作品在演奏中不能一味追求演奏技术的强弱,整首作品强调音色的处理,如此才能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传统绍兴莲花落曲艺风格演奏出来。

三、结语

王建民老师所创作的筝曲《莲花谣》,既有古朴文雅的传统音调,又在蕴含传统绍兴曲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新颖的现代技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从而营造出一种朦胧的中国美。

百年绍兴莲花落的说唱叙事形式流转至今还在逐渐完善。艺谚云:“满台风雷戏,就凭咱俩,千军万马。”技巧上的强弱固然重要,而曲中的意义也十分重要,《莲花谣》不仅传承了莲花落曲艺上的叙事性质,而且引用了其中的艺术特色,如常用的五声音阶曲调、起平落的结构、二人转等表现形式,让中国传统曲艺文化得到了更好发展与创新,让古筝的创作空间也更加广泛。由此,如今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了解、研究及传承,并将作品风格加以创新,对我们来说也是音乐文化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

猜你喜欢
莲花落王建民谱例
莲花落
莲花落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红碱淖在思念
圪梁梁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王建民:羊大为美 知行合一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莲花台畔莲花落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