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到战斗一线

2020-06-22 04:01罗永攀
传媒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张雷孝感湖北

文_罗永攀

赶赴湖北孝感采访

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全国蔓延,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重庆,也没有独善其身,那一群群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们逆人流而行,奔赴抗疫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报道即是使命!从业16年,我必须更进一步靠近新闻现场。我需要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讲述战事,揭示真相,传递力量。

很庆幸,我参与到了这一场战争中。疫情在一步一步蔓延,我也在一步一步地从防守一线挺进到战斗一线,去记录那些人和事。

挺进一线 看最真实的现场

战斗应该是从2020年1月17日打响的。那一天,重庆出现疫情,部门的采访工作就开始围绕疫情展开——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当时还是一串长长的名字,无法缩写相当拗口。

除夕夜,连夜采访重庆支援武汉的蔬菜从江津区双福国际农贸城发车,再到我家所在的江津区发生疫情,感觉到病毒就在身边。

此时,重庆市的患者开始集中到4个定点医院救治。2月4日,立春,我出发前往黔江中心医院采访,这里也是集中救治的医院之一,负责救治渝东南片区的患者。

在黔江蹲守一周后,重庆市赴湖北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成立。申请之后,我得到随队赴抗疫一线采访的机会。从江津到黔江再到孝感,从防守一线挺进到战斗一线。

记者必须是不畏艰险的“逆行者”。职业使然,必须到最接近新闻事件的地方去。

2月11日,抵达孝感后得到的数据:孝感的确诊病例数为2751例。这个数字仅次于武汉,但孝感的医疗技术设备与医护力量却远远不如武汉城区。

对于很多重庆人而言,孝感,仅仅停留在“湖广填四川”时老祖宗路过的地方,也就是两个字的代号而已。如今重庆对口援助孝感,已经实现小区网格化管理的重庆人,突然之间开始将目光聚集到这里,关注孝感。

到达湖北孝感后,立即到街上采访当地市民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情况

受众有需求,上游要行动!抵达孝感的第二天一大早,我走上街头,发回去一组图集《初见孝感》:空荡的街头、紧闭的店铺、步履匆匆的行人和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护人员……很快点击量就达到100万+。

同时,宿迁市电子商务的一大特色就是农村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宿迁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于一般的电子商务人才,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人才具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和物流等技术外,还需要掌握农产品知识,能够很好地将农业和互联网紧密结合。但宿迁市目前缺乏这类人才,哪怕是大学生村官,往往只是储备了一般性的电子商务知识,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盲目无序发展。

人物故事 先感动自己再去感动读者

第一天接触到重庆医疗队的医生们,感觉每个人都有故事。但是报道只能作取舍。如何去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来?

事实上,我必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讲述这些医护人员的故事,在转变成文字与受众见面之前,作为创作者兼第一读者,我首先要过的是自己这一关。

重医附一院的医生刘煜亮,在下班之后和妻子视频,我无意间听到他们的对话。妻子说,等疫情结束,我们出去好好的耍一下,你想走哪里就走哪里。刘煜亮说,别别别,还是听你的。

这是典型的重庆男人“耙耳朵”的表现。我偶然听到他们的对话,发现刘煜亮的妻子也是医生——一名军医,也到了一线,比刘煜亮更早奔赴武汉。两人是同学,又是战友。从两人的对话能感受到浓浓的依恋。仔细挖掘,果然有感人的故事,最终《驰援孝感|重庆逆行战“疫”夫妻隔空告白:你在武汉我在孝感 都要平安归来》的点击量,达到177万。

另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我抵达孝感的几天前:当地一名危重患者,情况非常紧急,需要用人工肺来治疗。但孝感当地有一套人工肺,却没有人会使用。重医附一院的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景仑有比较丰富的人工肺操作经验,临危受命,半夜写治疗预案,花上5倍的时间和当地医生准备手术……中间几经周折,终于成功地给患者进行了手术。这个过程原本就充满惊险,最终《驰援孝感|5个小时的急救“为了病人不能留一点遗憾”》一文点击量也非常高。

盘点综述 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

在此关键时期,新闻媒体担负着信息沟通、抚慰民众、监督政府、动员社会等重要使命。正基于此,上游新闻及时介入新闻报道,让重庆的受众了解到真实的疫情,弥补了之前的不足。

除了典型人物报道,重庆人更多关心的是孝感的实际情况,孝感的亲人何时能够回家。

第一批重庆医疗队员1月26日抵达孝感,到2月26日正好一个月。重庆医疗队员取得了哪些成绩?我及时采写了《上游纪实 |千里驰援湖北保卫战:重庆人湖北人都是一家人 》,以“顶层保障‘全力以赴’”的高度和角度,概括性地展现重庆按照中央部署、重庆市委的安排,全力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决心。同时,用数据和实例展现一个多月来,重庆支援湖北投入的人力物力,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

在我到达孝感的一个月后,3月11日,盘点报道了一个月以来的经历和变化:孝感已经连续11天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孝感的确诊住院病例救治患者减少到243人;重庆市对口支援队累计收治确诊病例1267例(含共同管理),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为947人。这些信息,通过官方、权威的报道,《上游纪实丨30天的见证:重庆“全力以赴”驰援孝感》一个小时的点击量就超过160万。

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重庆市中医院医生严君

走心视频 三次采访换来1000万+流量

融媒体时代,可视化报道、深度报道、跨平台传播在上游新闻融媒体的脚步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真正在抗疫一线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抵达孝感后不久,就遇到第一批进驻孝感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护士换防出来医学隔离。我采访到了首批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重医大附三院ICU主任张雷,了解到这一批队员克服早期防护物资缺乏、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全力做好救治工作的情况。这是我第一篇稿件的内容。

几天以后,偶然的机会到了他们隔离的酒店,又遇到张雷。随意的聊天,听他说到他在孝感偶遇了自己的一名学生,如今也是医疗队员驰援孝感。这是我第二篇稿子的故事。

直到张雷和队员们第二次工作轮休,我再一次碰到他。我发现,张雷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了:到现在都没有告诉自己的母亲,出发时丈母娘反对,“你干脆辞职也不要去湖北”,最初防护服短缺时他说防护不到位也要进入隔离区……

三次接触下来,我发现张雷其实是个善于聊天的人。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优势,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呢?我一边和张雷沟通,一边安排摄影记者,准备做视频深度访谈。

但是现实很残酷:摄影记者一台相机一台手机,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设备。马上联系孝感电视台,借来三脚架、灯光……在驻地酒店的会议室临时搭建了一个棚,就这样做了一个深度的专访。

一气呵成的访谈,我总觉得还有点意犹未尽。灵机一动,请后方的记者帮忙采访张雷的家人,来个前后方联动。

很快视频深度专访《驰援孝感 |ICU主任的抗疫44天》推出。扎心的故事,从张雷口中娓娓道来:前方的辛苦和后方的思念,前方对难处的隐瞒和后方的不解,矛盾与冲突,这些元素,无一不打动着受众,换来的点击量是1086万。

这个稿子,也被学习强国关注到并加以引流。重庆和湖北的各大平台也参与转载。后方编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2020年的千万+,比预料中来得更早一点。

仔细一想,问题挖掘分析深入、信息交代清晰完整的深度报道,一直是传统媒体的“利器”,并渴望能在与碎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的竞争中胜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上游新闻从人文视角出发,以故事性与可视化的方式记录与报道,持续产出很多优质内容,且通过“深度报道跨平台传播”实现了多渠道、多触点分发,让传统深度报道的内容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去放大传播效果。这种结合,在这次抗疫报道中得到了较完美的实践。

猜你喜欢
张雷孝感湖北
A new stage of the Asia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community
The rise of China-Chic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laser-induced ablation plasma of an aluminum–magnesium alloy
兴安岭的大爱——致塔河县援助湖北孝感的英雄们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孝感令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关于“見元る”的“自发”与“可能”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