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两会教育“密码”

2020-06-22 13:18
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俞敏洪密码留学生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两会的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注定被载入史册。而两会期间关于教育的建议、提案与讨论,也暗涵着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记者_屈琦  编辑_长谣  设计_ 张禹

5月27日和2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闭幕,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有人说,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今年的全国两会就有多么不平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两会推迟举行,议程压缩,高效完成了国内全年各项重要工作的部署和动员。

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每年的两会中都是热议的话题。今年两会上,教育同样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

为“就业”“教育”划重点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一次,在篇幅大幅压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民生的重视有增无减,“就业”和“民生”成为高频词汇,与去年相比均有所增加。

就业问题是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了39次,“六稳”“六保”是报告强调的重点,而就业则在“六稳”“六保”中都占据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5月28日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今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据报道,人社部、教育部等6部门5月正式启动十大专项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其中明确开展:升学扩招吸纳行动、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行动、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行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等多项措施。教育部还组织了48所高校对口支援湖北省高校的就业工作。

作为民生之基,教育问题在报告中也占据很重的分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部分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要稳定教育投入,优化投入结构,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在就业、科技、卫生等部分,也涉及了教育问题。

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部分,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在“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部分,报告指出,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其中,“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强调了教育与生产、研究的跨界融合,体现出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

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部分,报告提出要“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这体现了教育事业担负的重任。国家需要大量能够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的专业人才,这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实现。

两会期间的教育热点议题

教育问题是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在两会期间,来自教育界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反映了人民的呼声。网友们也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于教育相关议题的看法。

中国教育电视台根据网络大数据总结出了2020年两会教育主题词(部分)排名。排名显示,毕业生就业、公共卫生教育、教育脱贫、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公平、家庭教育、思政教育、在线教育占据了前九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问题引发了强烈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就此提出建议。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何琳副所长表示,事实上,公共卫生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兼具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的背景。“当病人问及我们用什么药?我们没有处方权,就说你到医院去看。时间一长,谁会在乎公共卫生的管理?你连个药都不能开。”何琳建议,国家要放开对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学子报考执业医师的限制,让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拥有处方权。

学前教育是孩子踏上教育旅程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安庭建议,试点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通过个税专项扣除、贴息助学贷款等方式支撑学前教育消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拟提交的提案建议,应尽快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制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统筹协调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一体化发 展。

职业教育也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议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阔步发展。据报道,2019年,已有15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更名为大学的同时,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徐贤淑表示,今年两会提到职业教育今年要扩招200万人,使更多劳动者涨技能、好就业,作为黑龙江代表,希望黑龙江培训更多的大国工匠。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表示,希望强化政策激励,支持企业搭建线上职业教育平台。

“互联网+”助力在线教育发展

“在线教育”无疑是2020年教育领域的最热议题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全国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了线上授课模式,保证教学进度不受影响。据报道,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截至5月11日,该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在高校方面,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开出了107万们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战略的助力,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的在线教育市场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传统教育机构也纷纷寻求突破与转型,将线下项目转为线上进行。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就在线教学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在线教育的开拓,改进了教育方式。他提出,应当提供多样化线上辅导。“以线上社会美育课程举例,既可以有你讲我听、随时随地可以学的慕课课程,也可以有‘钉钉在线式直播辅导,甚至可以举办丰富的线上艺术文化活动,如线上音乐会、展览 等。”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盛颂恩认为,在线教育从补充手段向必然手段转变过程中,应当注意基础条件差异可能带来的不平衡、不公平问题。他提出,必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对农村教育的支 持。

全国人大代表邵志豪表示,线上教学应是有组织、有监督的行为,建议国家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线上教学的网上平台。在该平台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一样,也有资质的审核,资质审核通过后,才有可能在线上进行教学。同时也要递交教学内容与进度,让线上的招生教学评价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使线上教学走向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有效补充,甚至是核心的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提出了关于改进高校网络教学工作的建议。他表示,教育部要以应对本次疫情为契机,制訂科学合理便利的高校学分互认制度,从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职业技能课中遴选学分互认课程先行试点,实现网络教学学分互认,并逐步形成完善的线上、线下学分互认体系。建个优质网络大学,让传统传道授业解惑,搭上“网络”实现质的飞跃。

俞敏洪为教育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少观点,并提了许多建议。据央广网报道,两会期间,除了参会和发言讨论,俞敏洪共提交了五份提案,聚焦农村英语教学问题、5G对于教育的应用问题、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问题、民办学校招生限制的问题、学生教材电子化应用的版权问题等。同时,他也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上更新了八篇《老俞政协日记》,记录了两会期间的见闻与感想。

俞敏洪表示,“我相信这次两会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不是因为这次两会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而是会议的内涵非常丰富。”

关于在线教育问题,俞敏洪认为,整体而言,线上学习一定有助于教育公平。城乡学校间的“一块屏幕”,能让农村、山区的孩子以非常便捷的方式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丰富的信息。但线上课程要真正产生效果,还需能满足农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在做这类直播课时,应先对授课地区的孩子进行水平测试,并在授课时实时问答互动,这样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会很快。

目前,在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促、缺少互动,网课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对此,俞敏洪表示,网课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线教育平台更应该注重老师与学生间互动功能的研发,通过增加互动频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俞敏洪认为,不能把在线教育当作一门纯粹的生意来做,尤其不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纯粹的互联网业务来做。因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学质量和教学产品,关注的是人,光靠营销和投入,光靠讲故事是不会成功的。他表示,在线教育需要真正关注客户的核心需求,不仅是简单地把地面的搬到线上,而要从教学方式、家长关心的问题等来切入。

5G时代的到来,也会在教育领域掀起改革的波涛。俞敏洪认为,随着5G时代到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无论是通过视频方式或是未来的立体化、AR或VR方式,可以完全达到同秒状态,跟面对面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俞敏洪坚信,未来要解决不同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5G一定是个好手段,这要从5G基础设施进入学校、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他指出,5G布局的一个特点就是微基站,可以建设很小的基站来辐射一个学校,这样就会让教育资源传输得更快。5G建设现在不应仅以城市为主,还需要更向乡村教育倾斜。这件事情只让运营商去做也是不现实的,需要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

对于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俞敏洪做了四个方面的预测。第一,我国会出现5到10家民间比较大的在线教育公司,收入可能会到50亿到100亿以上;第二,地面学校会继续存在;第三,教育技术和公立学校的结合;第四,未来会有更多专业化教育工具和公司出现。

关于留学问题,俞敏洪也提出了自己的提案。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两会期间,俞敏洪提交了《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提案。为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现象损害教育公平,俞敏洪建议,首先要升级外国留学生的认证条件。将现有“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现有“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的年限提高,延长取得外籍的时间和在国外的生活时间,进一步限制国际高考移民。严格根据上述新规对申请者外国护照证明、国籍证明、中国国籍注销证明、出入境签章时间进行审核及核算,可增加个人陈述、审查者对话交流、证明人制度等方式进行辅助审查认证。此外,还应该改进外国留学生招生培养机制、确立外国留学生学业水平基准。此提案反映了不少人的呼应,获得了网友的点赞与好评。

“建议归国留学生入学高职高专”引热 议

政协委员回应争议

留学事业是沟通国内外教育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今年以来,海外留学生的话题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在两会期间,留学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一则“建议因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在留学圈内更是引发热烈讨论,提出该建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提出建议,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以通过本科生插班生考试或者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

据报道,倪闽景表示,“今年疫情发生后,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希望孩子回国完成学业;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美关系紧张,也存在大量留学生未完成学业被迫回国的可能。”针对这种情况,倪闽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教育部重新制定一个政策来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

倪闽景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其中一个是全面开放高职高专学校,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采取降一年级直接入学,进入相关专业的办法。未满一年的归国留学生,可以通过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

据报道,按照目前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学生归国后,可以按照就近入学的方式解决学习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进入国际课程班继续完成学业。倪闽景表示,“主要问题在于未完成学业的本科阶段留学生,想回国完成学业,要么选择国家自学考试,要么进入开放大学注册入学,要进入普通高校,只能重新参加统一高考或者参加成人高考。对这些留学生来说,相当于在国外就学的经历全部归零,十分不合理,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该报道一经发布,迅速传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网络热议。建议归国留学生入读高职高专的观点,让很多留学生感到“大材小用”,从而愤愤不平。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该建议有其合理性,应当理性看待与分析。

该话题热度不断发酵,倪闽景委员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专访,对此进行了回应。倪闽景强调,实际上他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但并不是针对那些受疫情影响暂时回国的留学生,而是针对那些需要回国完成学业、有特殊困难的留学生。本意是想給他们找到一条路,和大部分留学生并没有关系,更没有歧视留学生的意思。他还提醒,对热搜信息请完整获取、理性看待。

倪闽景表示,他提出的另外两个提案是:希望转入本科高校的学生,可启用插班生考试政策,每个学期开学前,在不同年级设定插班生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进入普通高校试读,一年后成绩正常,可以转为正式学生;建立国外高校学业成绩转换机制,按照国际通用规则,认可部分在国外已完成的学分,纳入转入学校的学分之中。

倪闽景说,希望所有留学生能够顺顺利利完成学业,也十分希望疫情能尽快过去,孩子们都能平平安安。他还表示,这个时代信息流动很快,有时候读到一些信息想表达观点之前,应该先看看这个信息的源头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理性看待。不要因为只读了不当的标题引发误解,甚至产生完全负面的作用。“我本意是想为那些有需求的孩子找一条通路,但是舆论如此,可能这个话题就会被搁置,真正伤害的是需要这方面政策的许多家庭和留学生们,很可惜。”

猜你喜欢
俞敏洪密码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俞敏洪:商海中冲浪的“平民英雄”(上)
谁泄露了密码
密码藏在何处
破译密码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俞敏洪:一生只为一个女人奋斗
俞敏洪“闭嘴”:“张嘴”“毒舌”都为吃口饭
俞敏洪“闭嘴”:“张嘴”“毒舌”都为吃口饭
俞敏洪的恋爱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