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22 07:44唐林茂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培养

唐林茂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工作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围绕数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从数学核心素养出发来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一、 引言

要想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能够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授课,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保障。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析。

二、 巧用数形结合提升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会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将分散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吸收,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们采用数学数形结合等形式来开展数学学习,实现将图形、数字等进行有效的联系,落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念。当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以数形结合这一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时,应当先让学生们了解的运用数形结合的价值和作用。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各种数学知识,要以数形结合的形式将各种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这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观念,显著的提升学习质量,也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促进作用。

三、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

知识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高中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识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有定向和动力功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兴奋,就能集中注意力,逐渐形成敏捷的思维。俗话说,对症下药,启发在关键处。因此.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味性,要把握问题的关键,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真正起到点拨和迁移的作用。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帮助学生们理解重点数学知识内容,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在教学工作中采用数学建模等还将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选择恰当的数学题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利用建模处理各种数学事件的学习意识。

四、 构建自主探究分析以及评价的平台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落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为学生构建一種自主探究分析以及评价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当中发表自身对各种数学问题的看法,发表出自身的见解,教师再进一步客观的评价。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落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组织学生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展开小组讨论,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们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落实在这一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每个星期末可以定时的组织一些数学竞赛,让学生自主出题,并小组和小组交换做题,改题,鼓励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走出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其次题目自主出题要保证自己会做的前提下且不能太过于简单,竞赛会进行组间奖惩机制,让学生能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互帮互助,使组内之间每个人都有提高,使得整个班级都具有凝聚力。

五、 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传统理念下的教育,更加片面的追求成绩,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基本上很少存在情感上的交流,也很少出现互动性。甚至还有不少学生畏惧数学教师的权威,长久下去,就会处于一个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尴尬学习状态。提问技巧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提问能使课堂气氛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引发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高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尤其是创造思维。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突现创新。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关键。提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深入探究,是对知识认知的巩固和提升。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提问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引导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向导”,更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信息与反馈的源泉。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根据需要进行教学调控和教学反思。

六、 运用现代化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多媒体生动形象、音形兼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及科学的教法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看黑板、听教师讲的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形象,更具吸引力。使课堂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课堂提出的目标,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探索知识、概括原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此活动中教师要不时加以指导,做好启发工作。组织讨论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不冷落每个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会让教学课堂更加和谐。指导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对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每一章后的复习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要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复习时应着重分析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是如何运用的。

七、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意识到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适应社会的发展,及时的更新和优化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授课,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自身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善于在学习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学习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丽.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学数学,2019(21):62-63+65.

[2]陶虹萍.探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0.

[3]杨勇.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1):60-63.

[4]窦立群,李永科.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培养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33):31.

[5]刘云政.高中数学课堂小组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40+142.

[6]梁爱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业评价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31.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培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