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庆榕:“企业家应当有家国情怀”

2020-06-23 01:12徐以立
至爱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美术馆口罩

文|徐以立

从越南运回24万个医用口罩

2020年初,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口罩,特别是医用口罩在国内成为紧缺的物品。时间就是生命!疫区就是战场! 2020年2月8日,在越南海关,24万只进口医用一次性口罩正等待着驰援国内,交付上海市各区的红十字会。

谈到这批价值10万美元的“雪中送炭”,就不得不提上海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慈善之星”俞庆榕。看见国内急需口罩,他紧急组织滞留在越南工厂的中方管理人员,在极短的时间,每天奔波在当地大街小巷紧急搜寻,才找到这些医用口罩。

“企业的命运和国家是无法切割开的。只有国好了,企业才会好。企业家应当有这个觉悟。”谈及如此种种的无私付出,低调的他表示只是响应政府号召,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企业家应当有家国情怀

为经济建设流汗,为社会进步发声,才是作为“家国人”的企业家的本分。而俞庆榕,正是这样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企业家。

俞庆榕

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作为一家外贸企业,上海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上海总公司和海外加工厂迟迟不能复工复产,部分中方管理人员不得不驻留在海外。但是他顶住压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迟开工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同时,他将自己的困难抛诸脑后,全心全力为祖国奉献着。他认为企业家已在物质上取得了一定成功,应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此次疫情中,除了2月8日组织人手从越南运24万只一次性口罩外,1月底,他已经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善款人民币20万元,用于保障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向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捐款捐物10万元,用于部队医院防护;3月18日,他更是以人民币64万元,在“至诚——中国嘉德网络公益拍卖”中,拍下专为此次疫情而作的油画作品,善款全部用于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建立的“东润公益基金会抗击疫情医护保障及子女教育专项基金”,为白衣战士解除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已经为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子女教育和所在区及社区捐款捐物达170余万元。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只要我们用爱相连,无数激荡的爱心都在发出同一个声音:“愿祖国山川安然无恙。”

做公益是为了反哺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公益意识的成长,我国企业家在公益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正如已故企业家、慈善家邵逸夫所说的那样:“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公益家。”

“除了运气与机遇,我所在的公司之所以能从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蜡制品企业,得益于国家与社会各行各界朋友的帮助与支持。所以我始终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关爱弱势群体、援助灾区、拥军优属,以此来报答社会、回馈社 会。”

对于企业家来说,参与公益事业,不仅可以回馈社会,还能提升企业文化、完善自身生命品质,于人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自成立以来,上海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一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累计捐赠金额已高达870万元。

自2014年以来,作为公司负责人,他还以身作则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拥军优属、赈灾等活动,比如带领企业员工慰问严寒酷暑中在街头忙碌的环卫工人、战斗在第一线的公安等等。

多年来,他更是带着女儿一起参与公益活动,比如帮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偏远地区的儿童学习与疾病治疗,比如参加“天使知音沙龙”活动,女儿用稚嫩的小手去帮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用艺术筑造梦想。他犹记得在第一场“爱的教育”中,当年2岁的女儿第一次参加公益时懵懂的眼神,到“现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她会主动把压岁钱存下来,每年和妈妈去看望和捐助一位肢残的大学生姐姐”。

“公益这件事情,嘴上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落实、坚持却难乎其难。我一直都告诉自己,从开始做公益的那天起,我就一定要将这件事坚持下去。我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够有爱心,因为有了爱,社会才会充满温暖。”说起自己的公益事业,俞庆榕的语气中里包含着几分坚定和执着。

公益性民营美术馆

我们的采访开始于湫光美术馆。这是一家位于宝山区、占地几千平方米的公益性民营美术馆,位于宝山区罗新东路800号的上海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内。近几年,除了传统的帮困扶贫之外,以“私人艺术收藏家”的身份,俞庆榕利用自己的私人收藏作为平台,以上千件艺术藏品的体量,不仅向公众提供通俗易懂的艺术互动与公益艺术教育,更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平台。驻沪领事馆的夫人们也曾来此参观,并留下一连串的惊叹。

艺术的流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变迁的反映,更是历史记忆的遗存。在湫光美术馆的藏品中,有一幅美术作品特别引人瞩目,曾在“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展等多个展览展出,并被多家媒体所报道,那就是青年画家丁阳的作品《新的征程》。这幅尺寸为210厘米x170厘米的中国画作品,以传统的海派石库门为背景,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结合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生动描绘了生活在上海石库门的一家人:爷爷、父母及亲朋好友欢送男孩光荣参军入伍的场景;爷爷的期盼、父母的不舍、朋友的相送以及妹妹的羡慕,不仅是对亲情与友情的诠释与表达,更是代表了拥军传统与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

美术馆是有美育责任义务的空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湫光美术馆虽然处于宝山区,但深受市民欢迎,还备受沪上收藏界赞许。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虽然该美术馆是由俞庆榕投入数亿元人民币打造,但公众通过电话预约,可以免费参观。

“本以为要欣赏艺术作品,就一定要跑到市区里去,没想到在宝山区就有一家那么大、那么漂亮的美术馆。”去年,附近小学的小学生们纷纷走进湫光美术馆,一待就是整整一个下午。在这里,他们认识到了中国艺术的美轮美奂,经历了难忘的艺术之旅。不久之前,俞庆榕更与市区北外滩街道签约,拟将该美术馆搬到交通更便利、人员更密集的场所,以期能辐射更多的人群。

他表示,希望湫光美术馆将来能成为公众所喜爱的品鉴、学习艺术之地,成为宝贵的社会公共资源。“之后,我也会将这些收藏品留给社会,希望能作为文化历史的传承流传下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人更重要。”他说,“倾心公益事业,传承历史文化,就是我作为企业家、收藏家体现价值之所在,也是我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更是我将坚持奋斗的事业。”

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

除去私人艺术收藏家的身份,俞庆榕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艺术策展人。5月26日前后,在上海市政协,由他策划、资助的“爱与希望——庚子年陆志德抗疫主题展”即将开展,之后会在嘉定区文化馆等场所陆续展出,旨在把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故事广为传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驻沪领事馆的夫人们也曾来此参观,并留下一连串的惊叹

他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是一支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依靠的队伍。”所以当听闻热心公益的归侨画家陆志德想举办抗疫作品主题展后,他欣然为此提供艺术策划经费、联系场地、发行艺术衍生品等一切必要的支持。哪怕在采访期间,他也时不时停下我们的对话,通过电话与陆志德沟通该主题展的各种细节,其拳拳爱国心和耐心负责的处事态度,着实令人感佩。而在此之前,他早已在湫光美术馆附近,为陆志德提供数千平米的画室,供其进行艺术创作。

此次主题展共展出数十幅钢笔画,大致分为4个系列:“逆行者”医务人员奔赴抗疫前线,国内外华人、华侨为抗疫斗争贡献力量,复工、经济复苏,大爱无疆、中外相互支援共同抗疫——这些艺术作品所展示出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大爱无疆,不正是俞庆榕、陆志德等以不同形式进行抗疫的爱国公益人士内心最好的写照吗?

“公益是没有止境的,永远在路上”

2020年1月,俞庆榕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公益之星”称号,获得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接见。面对荣誉,他觉得是肯定,更是鞭策,“公益是没有止境的,永远在路上”。

采访的最后,他说他要活到老,公益做到老,“低调、实在、持续地做公益,做好公益”。此外,他觉得正是由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高效、透明的极高口碑,他做公益也更加放心,干劲儿也更加足了,“今后,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投身公益事业,以自身形象为社会公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营造‘人人做公益,行行要公益”的良好氛围出一份微薄之力;并将始终关注上海公益事业的发展,传播现代公益理念,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公共事业,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正能量。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朋友能加入我们的行列,让公益之花遍地绽放,温暖人间!”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对于公益而言,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正是越来越多像俞庆榕这样的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中,公益才真正展现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巨大力量。他们的行动也必将影响社会,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公益的道路。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美术馆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去美术馆游荡
雾霾口罩
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关怀
做公益事业 擦亮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