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实现从处方点评向处方审核的转变

2020-06-23 09:32席骏钻杨慧邵建兵李亚南毛全高郝建国韩栋沈锦华
上海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处方点评品管圈

席骏钻 杨慧 邵建兵 李亚南 毛全高 郝建国 韩栋 沈锦华

摘 要 目的:通过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推动本院由事后处方点评向处方前置审核的顺利过渡。方法:确定“县级医院处方审核模式的构建”为本期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10大步骤来开展本次活动。结果:活动后,药师平均审方时间由44.8 s下降至28.0 s,全院处方合理率由95%上升至99%,重点科室处方合理率由90%上升至97%;同时还收获了许多无形成果及附加效益。结论:运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审方效率及处方质量,为实现本院处方前置审核排除了障碍。

关键词 课题达成型 品管圈 处方点评 处方审核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11-0074-04

Practice of transformation from prescription comment to prescription audit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XI Junzuan**, YANG Hui, SHAO Jianbing, LI Yanan, MAO Quangao, HAO Jianguo, HAN Dong, SHEN Jinhua(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ugao, Jiangsu Rugao 226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from post-prescription review to pre-prescription audit by the activity of project-achiev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Methods: This activity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en steps in the project-achieving QCC by se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cription audit mode in county level hospital” as the theme and following the PDCA cycle. Results: The average time for pharmacists to review a prescription was decreased from 44.8 seconds to 28.0 seconds and the rational rate of prescription was increased from 95% to 99% for the whole hospital and from 90% to 97% for the key departments. At the same time, many intangible achievements and additional benefits had been achieved. Conclusion: The efficiency of prescription audit and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 are all improved using the project-achieving QCC activity and the obstacles are eliminated for us to realize the pre-prescription audit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 project-achiev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escription comment; prescription audit

2018年,国家出台了《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明确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未经审核通过的处方不得收费和调配。但是,目前仅有一些大型三甲医院正式开展了处方前置审核[1-3],而绝大多数县级医院并不能达到规范中的要求。由于县级医院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处方合理率低、审方人员能力不足、合理用药管理责任不明、审核标准把握不清等[4],因此无法直接照搬三甲医院的成功经验,而要立足于本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的品质管理工具中,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方法,正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5],其中,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是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或新的手段,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方法等,从而实现新目标[6]。笔者探讨通过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建立审方规则、培养审方人才、规范医生处方行为等,从而推动本院处方管理由事后处方点评向处方前置审核顺利过渡。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调查本院品管圈活动前(2018年10月—12月)和活动后(2019年4月—6月)的处方审核耗时及全院处方合理率、重点科室处方合理率等情况,统计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霹雳圈成立于2016年,旨在推进我院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此次是本圈的第4次活动。根据课题需要,本次圈成员中新加入了信息药师、药剂科领导以及信息科、医务科的成员,分为处方审核组、规则维护组及医务管理组这3个小组,选定临床药学室主任为圈长,医务科科长为辅导员。活动初期,对圈员们进行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知识培训,学习品管步骤和操作方法等,并建立微信群,便于活动的开展。

1.2.2 主题选定与活动计划拟定

圈员们基于实际工作中待解决的问题,運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5个选题,分别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这4个方面进行评分,最终确定“县级医院处方审核模式的构建”为此次活动的主题。根据QC story判定表,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为课题达成型。活动按照PDCA循环进行(计划36%:主题选定、计划拟定、课题明确化、目标设定、方策拟定、最佳方策追究;实施36%:方策的实施与检讨;检查18%:效果确认;处置10%: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1.2.3 课题明确化

分别对药剂科、信息科、医务科及临床科室进行了多学科调查,对人员、软件、信息、方法、制度这5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攻坚点的发掘,整合成4条攻坚点:①建立专业的处方审核团队,定期对审方药师进行培训并考核;②进行PASS合理用药软件的维护,完善自定义规则库;③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④规范本院的处方审核流程。

1.2.4 目标设定

通过文献检索,参考标杆医院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本院实际,将平均审方时间设定为30 s[7-8];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要求[9],将处方合理率设定为99%,其中合理率较低的一些重点科室适当放宽,设为95%。

1.2.5 方策拟定与最佳方策追究

针对整合的4条攻坚点,采用系统图法,分别细化展开。从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这4个方面进行评分,选定了13条方策,对这13条方策进行障碍和副作用判定,选出最佳方策后,整合归纳为5个方策群组。

1.2.6 方策的实施与检讨

方策群组Ⅰ:建立专业的处方审核团队。将符合审方条件的药师纳入处方审核团队,每月接受处方审核岗位的知识、技能培训并考核,提高了审方人员的业务能力。方策群组Ⅱ: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完善。指定信息药师负责合理用药软件的维护;每月由处方点评小组汇总软件点评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信息药师,信息药师和信息科负责自定义规则库的完善,从而大大节约了审方时间。方策群组Ⅲ: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宣教。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生,通过微信或QQ等及时将问题进行反馈;对开具不合理处方排名前十的医生,出具问题处方解析报告;针对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进行全院培训,并印发培训材料;针对用药不适宜处方,选择不合理处方排名前五位的重点科室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科宣教。一系列宣教方策的实施,使医生的处方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方策群组Ⅳ:对不合理处方进行考核。由医务科制定不合理处方与月度绩效考核挂钩的办法,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生进行经济处罚,严重者由监察室进行诫勉谈话。医生的处方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方策群组Ⅴ:制定处方审核操作流程。由药剂科制定处方审核的操作流程[10],為审方药师提供操作规范。

2 效果确认

2.1 有形成果

方策实施后,平均审方时间由44.8 s缩短至28.0 s,目标达成率113.5%。全院的处方合理率由95%上升至99%,目标达成率100%;重点科室的处方合理率由(90±1.8)%上升至(97±1.6)%,目标达成率140%。5个重点科室处方合理率的变化情况见图1。

2.2 无形成果

全体圈员就品管圈的运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沟通协调、责任与荣誉感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活动后圈员们在各方面均得到了提高(图2)。

2.3 附加效益

通过培训、学习,药师掌握了审核标准,提高了审方能力,规则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审方效率与审方质量。实现了以药剂科为主导、多学科协作的医院合理用药闭环管理的资源整合。节约了医疗开支,门急诊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由160元降至125元,药占比由39%降至34%。同时,申请到市级科研基金项目1项。

2.4 标准化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牵头拟定了合理用药软件规则维护流程(图3)[11]。医务科对每个科室设定了处方合理率指标,并制定了《2019年月度绩效考核挂钩办法》,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药剂科拟定了处方审核操作流程(图4),为今后正式开展处方前置审核打下了基础。

3 讨论

本院在2018年9月前,处方均为事后人工抽查点评,覆盖率低且耗时耗力,主观性强、漏检率高,处方问题也难以分类汇总进行统计分析。自引进了PASS合理用药系统后,借助信息系统辅助药师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不合理处方的检出率等[12]。但软件自带的审方规则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本院实际工作需要,因此每条审核结果都要复核甚至修正[13]。自品管圈活动推行后,软件中的审方规则逐步完善,形成了庞大的自定义规则库。通过临床宣教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生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提高了全院的处方合理率[14]。审方时间与处方合理率是衡量能否由处方点评向处方审核过渡的重要指标,本次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由多部门、多科室协同完成,圈员们根据分组各司其职,顺利达到了设定目标。药师的审方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自定义规则库基本完善,处方质量与合理用药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处方点评向处方审核转变的条件基本成熟,下一步工作是进行处方前置审核的试运行。本活动为正式开展处方前置审核排除了障碍,为切实落实《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欣, 徐健, 丁曦, 等. 我院门诊收费前审核处方的运行实践[J]. 中国药房, 2016, 27(4): 461-463.

[2] 孙坤, 艾超. 医院门诊前置处方审核分析及改进[J]. 中国药业, 2017, 26(22): 92-95.

[3] 李鑫, 廖丽娜, 陈燕红, 等.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处方审核中的应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 21(4): 475-479.

[4] 王晓丽. 县级医院药事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 2018, 11(5): 170-171.

[5] 张莉敏. 应用“品管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18, 2(10): 129.

[6] 平耀东, 张艳华, 王丹, 等.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出院带药流程改造中的应用[J]. 医药导报, 2018, 37(1): 134-137.

[7] 张晓利. 从处方点评到审方前置[J]. 中国医院院长, 2017(17): 84-85.

[8] 季宏建, 岳峰, 朱宏亮, 等. 我院门/急诊电子处方事前审核模式的建立及完善[J]. 中国药房, 2017, 28(1): 80-83.

[9] 曾勇, 唐宁一, 黄祖瑚.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特点解析及启示[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 29(3): 263-265.

[10] 郑解元, 孙洲亮, 邵志宇, 等. 基于国际医院管理标准的处方审核系统开发[J]. 中国医院药学, 2016, 36(23): 2111-2113.

[11] 李鑫, 廖丽娜, 左静, 等. 自主维护知识库在门诊处方前置审核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9, 39(1): 62-64.

[12] 廖丽娜, 李鑫, 黄菲, 等.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作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8, 38(10): 23-25.

[13] 王结兰, 饶莉岚, 薛鸿林, 等. 对处方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黑灯用药医嘱的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6, 16(2): 86-89.

[14] 李蕾, 黄富宏, 蒋倩, 等. 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医院处方不合格率实践[J]. 中国药业, 2016, 25(6): 82-86.

猜你喜欢
处方点评品管圈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处方分析
处方用药配伍禁忌分类研究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丙戊酸钠制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护理品管圈运行常见问题与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