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庭院观赏植物种类调查分析

2020-06-23 03:28滕彩丽程宇萌刘晴彭景斌罗康隆刘世彪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

滕彩丽 程宇萌 刘晴 彭景斌 罗康隆 刘世彪

摘 要 调查湖南省湘西古丈县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村81户庭院观赏植物,共记录到56科92属103种,其中以蔷薇科、百合科和菊科种类较多,该3科植物占全部种数的29%,是当地村民最喜欢的庭院观赏植物类别。60%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和37%经济条件差的家庭都种植较多的观赏植物,近20%的贫困家庭没有种植观赏植物。基于调查结果,对农村家庭绿化美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贫困地区;农村庭院;观赏植物;经济状况;高望界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经过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我国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已经从解决温饱状态向小康生活迈进,继以实现乡村振兴。庭院是乡村景观的基础单位,乡村景观的建设离不开乡村庭院的建设[1]。农村居民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对居住条件和环境美化有了更高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少不了栽花种草,而农家庭院中种植的观赏植物则是乡村绿化美化的重要体现。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湘西古丈县境内,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区域经济落后。但保护区内以住房为外在标志的家庭经济条件在近年来已得到明显改善,庭院种植的观赏植物数量和种类比过去明显增多,初步显示出“美丽乡村”的雏形。基于此,对该自然保护内5个自然村的庭院观赏植物进行调查,并将观赏植物与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关联分析,以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估提供基本资料。

1 调查地概况和调查方法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南坡中段,面积17 169.8 hm2,地势崎岖陡峭,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最高海拔1 146.2 m,最低海拔190 m,主要保护亚热带低海拔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保护区内计有66个自然村,村庄分布较散,规模小,但均已通有硬化公路或机耕道,村内大部分农户居住较为集中,经济状况相差较大。此次调查了5个自然村(分属4个行政村):高望界村位于乡镇公路汇集处,为保护区管理局驻地,农家乐和小商店多聚集于此,住户分布较为集中,农户间经济落差较大,房屋状况优劣不等,建档立卡户较多;岩坨村位于乡镇公路边,住户分布较为集中,经济水平较好,老年人居多;石门寨村的農户分布较为集中,经济水平偏高,为湘西州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湖南省传统文化民俗村,大部分农户均是中老年人;焦坪村农户分布较为集中,经济水平中等,农户人口较多;老司坪村只有5户人家,集中居住,房屋破旧,经济水平偏低,只有老年人。

对上述5个村共81户人家逐户进行实地调查,对住房以及庭院所有观赏植物进行拍照,访问户主或家人,了解其种植植物的意愿和动力以及家庭收入概况。对于无人在家的庭院,则根据房屋造型、新旧及装修程度初步判断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中将观赏植物分为观形观叶植物、观花植物和观果植物3大类,并尝试将观赏植物多少与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关联,探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与环境美化和精神文明提升之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农村庭院植物组成分析

调查共记录到观赏植物103种,隶属于56科92属,如表1所示。其中以蔷薇科(13种)、百合科(9种)和菊科(8种)的植物居多,该3科所有的30种植物占全部种数的29.13%,可以认为是庭院绿化美化植物中的主要科,也是当地村民最喜欢的植物类别。含3种的有锦葵科、木通科、茄科、景天科和天南星科共5个科,含2种的有毛茛科、木兰科、虎耳草科、马鞭草科、夹竹桃科、金缕梅科、兰科、鸢尾科、卫矛科和柿树科共9个科,其余35科均只含1种。

2.2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农村庭院观赏植物简介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农户庭院观赏植物按通常的分类方式,分为观形观叶植物、观花植物和观果植物3大类,其中有观形观叶植物29种、观花植物57种、观果植物17种;其中木本植物56种,草本植物42种,藤本植物5种。有的植物同时属于2~3种类型,如红花檵木开花时为观花植物,开花前后为观形观叶植物,此次统计时只归为一种主要类型。其部分种类简介如表2所示。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庭院植物大多数为市面上大众认可的常见观赏植物,原生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特有和野生观赏植物较少,只有落新妇、粗齿铁线莲、野百合等少数几种,而一些独具特色的如西南绣球、野樱桃、大叶白纸扇等观花植物,火棘类、荚蒾类、冬青类观果植物,尾叶拉藤、血水草等观形观叶植物并没有人家种植。值得注意的是,秋英、珊瑚樱、紫茉莉、仙人掌等属于外来植物,这些外来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但也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近十多年来,俗称为“格桑花”的秋英和百日菊在国内广泛种植,在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内也被引种,并凭借竞争优势快速形成结构简单的单优群落,挤占大量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间接减少乡土物种的多样性,这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于极不正常的现象,应引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3 农村庭院观赏植物与农户经济状况相关性分析

通常来说,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后,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营造舒适的环境,享受精神生活,养花种草即是文明提升的一种体现。调查表明,在81户样本中经济条件较好的有35户,占总户数的43.2%,经济条件较差的有46户,占56.8%。高望界农村庭院观赏植物栽培与农户经济状况存在以下4种情况。1)有21户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平均达8种,该类型占总户数的25.9%,占条件较好户数的60%。如高望界村的黄家,经营了一个农家乐餐饮,院子中种植有杜鹃、玉簪、栀子花等19种植物,四季常绿,季季有花。2)有14户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平均3种,该类型占调查总户数的17.3%,占条件较好户数的40%。如高望界村有一家农户,根据其住房条件判断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但只种植了杜鹃花和菊花2种植物;另一农户家中经营着小商店,经济收入较好,但只种植杜鹃花1种植物;焦坪村的蜂农李家,只种植了珊瑚樱、棕树和紫薇3种植物。3)有17户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平均达6种,该类型占调查总户数的21.0%,占条件较差户数的37%。如高望界村一农户,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一位老人在家,但种植了杜鹃花、八角、黄蜡果、景天、棕榈、杨梅、桃树、桂花和黄荆9种观赏植物;老司坪村的粟家,种植了桂花、杜鹃花、紫薇和木槿4种观赏植物。4)有29户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平均2种,该类型占调查总户数的35.8%,占条件较差户数的63%。如高望界村岩板铺组的张家,家里种植了珊瑚樱、梨和木槿3种植物;焦坪村一农户家里仅种植了卷丹和珊瑚樱2种植物;有9个农户(占调查总数的11.1%,占经济条件较差户数的19.6%)家中未种植任何观赏植物。

以上数据表明,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的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不等,仍存在着较大比例的贫困户。就庭院植物多少与家庭经济状态关系看,经济条件较好的有60%家庭种植较多的观赏植物,40%家庭种植较少;而经济件较差的只有37%家庭种植较多的观赏植物,63%家庭种植较少,其中有19.6%的家庭没有任何植物种植。

3 结论与讨论

农村庭院不仅是村落重要的绿化景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见证,更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单元。搞好农村的绿化美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好家园、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要途径。事实上,我国农村普遍具有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木的习俗。据报道,安徽省郎溪县10个村庄的369个农村庭院共有66科139属171种植物,其中以蔷薇科、十字花科、木犀科等含有较多的种类[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00户庭院中,共有134种植物,隶属于68科113属,60户没有栽种任何植物[3]。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石头村的258户农户庭院有植物62科97属109种,其中观赏植物80种[4]。延安地区122户中有81户种植了39科74属84种植物,41户无任何绿化[5]。此次在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村81户农家的72户共调查到56科92属103种观赏植物,其中观形观叶植物29种,观花植物57种,观果植物17种,有9户没有栽种任何植物。此次调查的户数明显偏少,但观赏植物的科属和种类却并不低,表明该区观赏植物的多样性是很丰富的。初步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户都有养花种草的意愿,总体来看,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种植较多观赏植物的比例较大(60%),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种植较多观赏植物的比例较小(37%),近20%的贫困家庭没有种植观赏植物。由于此次调查样本偏少,且对农户经济收入缺乏准确数据,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其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广东地区和经济较落后的西北地区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部分农村家庭没有养花种树,而这与家庭经济无关。事实上,庭院的绿化美化与农户的生活理念、文化水平、审美视角和家庭传统等都有关系,而不是仅由经济状况决定的。这方面的内在机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鉴于上述的调查分析,建议高望界地方政府和村民还要借助精准扶贫,努力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在庭院绿化美化方面,农户可适当引种乡土独有的特色野生观赏植物,以彰显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光。当地政府、村干部和扶贫队人员要加强宣传,发动村民开展绿色种植活动,鼓励农户房前屋后栽植树木,建立小花园、小竹园和小果园,营造独具特色的立体网络化绿色居住环境,体现郊野自然,最终达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自然景观效果[6],争取早日展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7]。

參考文献:

[1] 喻慧.长沙望城地区农家庭院景观现状探究[J],现代园艺,2018(3):111-112.

[2] 谢春平,徐开,刘大伟,等.安徽省郎溪县农村庭院植物的组成与多样性[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2):212-220.

[3] 祝遵凌,刘亚亮,褚茜.长三角新农村庭院植物多样性与配置模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7):35-37.

[4] 罗连,何卓彦,林石狮,等.广东省古村农户庭院植物绿化规划及空间结构布局[J].园艺与种苗,2018,38(9):36-38.

[5] 任斌斌,李树华.延安地区农户庭院植物多样性与配置模式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392-397.

[6] 石河,张颖,何建勇.美丽乡村森林环绕花果飘香[J].绿化与生活,2018,256(9):6-10.

[7] 张斌.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灵魂[J].长三角,2007(5):57-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人社部: 深度贫困地区失业保险金将上调
贫困地区如何迈向富裕之路
河北继续加大贫困地区招生力度
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及家庭养育状况
贫困地区金融“集结号”
刘延东:为贫困地区孩子开启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