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制种量技术提升措施探究

2020-06-23 03:28田姝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业

田姝

摘 要 蚕桑养殖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下,蚕桑养殖产业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在蚕桑养殖中,提升蚕茧制种量的意义重大,直接决定了蚕桑养殖的经济效益,也是提升桑农收益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分析提升蚕茧制种量的意义以及造成蚕茧制种量下降的因素,研究提升蚕茧制种量相关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桑蚕养殖;茧制种量

四川地区是我国蚕桑养殖的重要经济区,拥有数千年的蚕桑养殖历史,积攒了精湛的蚕桑养殖经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国蚕桑养殖行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四川农村地区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蚕桑养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具体展现,更融入了从古到今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2013年,四川省农业厅结合本省蚕桑养殖实际情况,发布《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四川蚕桑养殖发展带来了纲领性指挥。在我国“一带一路”的东风之下,四川地区的蚕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9年,全省桑园面积多达13.33万公顷,蚕茧量超过8.2万吨,位居全国前列,产值则突破350亿。为了实现蚕桑养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应该积极增加蚕茧制种量,在保障蚕桑养殖质量的同时,实现增效增产,向全世界展现出我国蚕桑养殖领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实现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1 提升蚕茧制种量的意义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促使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针对四川地区来说,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效益,满足农村地区蚕桑养殖经济发展需求,应该积极提升蚕茧制种量,为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1]。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四川地区的蚕桑产品以及遍布世界各地,想要占领国内、国际市场,就应该从质量、产量等诸多层次来把控蚕桑的生产养殖。当前世界各地对于蚕桑食品、制品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对于蚕桑食品、制品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多,提升蚕茧制种量有助于展现出我国的农业发展质量,促使我国农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市场。提升蚕茧制种量还有助于不断积累和研究我国蚕桑养殖技术,全面实现蚕桑养殖技术创新,促进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造成蚕茧制种量下降的原因

造成蚕茧制种量下降的原因较多,涉及到蚕桑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2]。1)种蚕生长期养护不合格,导致蚕发育不良,影响了茧蛹发育,发蛾率相对较低,产卵质量下降。2)蚕在饲养期间,养蚕技术没有落实到位,导致茧蛹虚弱、死笼率高、发蛾率低,直接减少了单蛾产卵数量。3)对交品种间茧量比例不科学,容易造成雄蛾交配次数较多,甚至出现淘汰雌蛾的问题。若出现此种问题,会导致不良蚕卵增多,给蚕农带来严重经济损失。4)削蛾鉴蛹时操作粗放、管理不当,导致茧蛹出现病害,造成感病茧蛹增多,直接影响茧蛹出蛾率,导致单蛾产卵质量较低。

3 提升蚕茧制种量的技术措施

3.1 提升蚕体造卵质量

3.1.1 注重强化桑叶质量

要想有效提升蚕茧制种量,就应该从桑园管理出发,保障桑叶质量,为蚕体健康生长打下良好物质基础[3]。从选择桑树品种层次出发,在桑园当中合理搭配早桑、中桑、晚桑,切实保障桑树生长期无缝衔接。合理管控桑园,做好桑园的通风工作,同时保障桑园光照充足。做好桑园病虫害管控与施肥工作,结合四川各个地区的土壤情况,合理搭配氮磷钾。

3.1.2 保障蚕体营养供给

要想为蚕体提供充足营养,就应该从桑叶养殖的层面上保障蚕体的营养供应。4~5龄蚕应该使用充分成熟的桑叶喂食,不可用嫩桑叶、光照不充足的桑叶喂养蚕体,以便于为蚕体绢丝腺发育积累营养物质[4]。必须要保障桑叶的营养程度和新鲜度,并保证蚕体饱食。结合不同阶段蚕体的生长状况和营养需求适当给桑,在保障蚕体充分摄取营养的基础上,避免桑叶浪费。

3.1.3 做好饲养温度调节工作

为了提高蚕体质量,应该做好各个龄期蚕体养育湿度、温度调节工作,避免因为温度、湿度不适对蚕体生长造成影响。小蚕期饲养温度应该在25~27 ℃,壮蚕期饲养温度应该在24 ℃左右。做好眠起工作,提青分批,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淘汰,将弱小蚕和强壮蚕分离,为提高作茧率打下良好基础。

3.2 提升茧种发蛾率

3.2.1 保障良蛹率

为了全面提升良蛹率,需要把控上蔟环境。必须要保障簇室、簇具、簇中各个环节干燥,避免出现过生、过老、过密等现象;适熟稀上,定期进行通风与排湿工作;应减弱光照,提升蚕体结蛹效率[5]。此外,还应该做好采蚕工作,在采蚕时应该轻采轻放,保障每一个蚕体的完整性和平整性,避免出现缩尾蛹的问题,全面提升良蛹率。

3.2.2 蛹期防病

严格做好茧蛹雌雄分辨工作,提升茧蛹雌雄辨别的精准度。要定期对垫蛹材料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出现蛹期感染和病毒传染。

3.2.3 提升发蛾率

为了提升发蛾率,应该严格把控茧种的生存温度。茧种保护温度范围把控在24℃左右,最低不可以小于21 ℃,最高不可超过27 ℃。若温度较高,会造成死蛹,直接导致发蛾率与造卵数量下降[6]。若温度长时间低于21 ℃,则会出现呆蛾、雌蛾产卵数量少等诸多问题。同时要严格把控湿度,湿度范围控制在70%~85%。尤其是化蛹以及发蛾阶段,要避免温度和湿度出现较大变化,全面提升茧种发蛾率。

3.3 提升雌蛾产卵量

3.3.1 增产卵量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雌蛾在羽化后的4~5 h进行交配,不仅产卵量有所增加,而且产卵速度也得到了提升,且产卵集中、产卵量多。所以,为了提升蚕茧制种量,应该全面落实早感光、迟捕蛾、长交配、短产卵等技术。春期制种阶段很容易出现高温环境交配情况。针对此种情况,头交蛾交配时间应该把控在4 h左右,二交蛾交配时间应该把控在4~5 h。此外,还应该做好发蛾调节工作,保障当日有新鲜雄蛾交配,雄蛾冷藏温度应该在5~10 ℃。

3.3.2 温湿度控制

交配室和产卵室的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了雌蛾交配以及产卵的质量。若产卵室和交配室温度高、风大,就很容易导致受精率降低,很难保障蚕卵受精质量;若产卵室的气温干燥,就会加速雌蛾产卵速度,但是容易造成蚕卵胶着,甚至会出现不良卵、死卵等[7]。所以,应该保障产卵室、交配室的温度、湿度适宜。产卵室温度应该控制在23~25 ℃,室内干湿球温度差应为2.5 ℃。交配室温度应掌握在24~26 ℃,干湿球温度差应为2.5 ℃。

为了保障雌蛾产卵数量与质量,可以在产卵室挂置窗帘,以减弱产卵室光线。同时要适当对产卵室进行换气,确保产卵室空气清新。

4 结语

桑蚕养殖作为四川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了促进新时期桑蚕养殖的现代化发展,展现出我国桑蚕养殖技术水平,应该从提升蚕茧制种量的角度出发,有效保障桑蚕养殖质量。可从提升蚕体造卵质量、提升茧种发蛾率、提升雌蛾产卵量三方面切实提升蚕茧制种量,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吕立芹,周凤霞.浅谈提高农村原蚕区公斤茧制种量的体会[J].蚕桑通报, 2011,42(2):37.

[2] 吴会东.浅谈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有效途径[J].广东蚕业,2019,53(4):10,14.

[3] 朱庆生,章建华,章雯.家蚕原种生产提高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的技术措施[J].中国蚕业,2015,36(4):80-82.

[4] 杨继芬,范永慧,杨大平,等.12个家蚕原种的产卵规律及产卵量差异比较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1):127-130.

[5] 管帮富.家蚕五龄末期添食蜕皮激素对吐平面丝及产卵成绩的影响[J].蚕桑茶叶通讯,2000(2):5-7.

[6] 马欣,黎明.提高原种单蛾产卵量的技术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6(2):16-17.

[7] 庄大桓,项美华,陈国瑚,等.抗保幼激素对桑蚕产卵性能及子代的影響[J].蚕桑通报,1989(3):10-1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业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研究
简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张北“未来农业”
2019年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周末逛逛莱比锡农业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