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玉米育种技术要点与发展方向浅析

2020-06-23 03:28陈荣祥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云南省发展方向

陈荣祥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云南省是南方重要的玉米产区。云南省生态环境较为复杂,不利于常规玉米品种的种植。为了使玉米在云南区域的种植状况得以改善,分析了云南省的气候特点,阐述了玉米作物的育种技术,并对云南省的玉米种植以及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米种植;育种技术;发展方向;云南省

玉米的用途多种多样,可以用作粮食,也可用作饲料。对玉米的育种技术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就云南省的种植环境来看,其生态环境较为复杂,具有多样性,总体来说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落差大。

1 云南地区玉米种植现状

云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在季风控制下,具有高原的气候特点。这种复杂的气候环境对玉米的生产十分不利,主要体现在云南省土壤贫瘠、春夏连旱,从玉米灌溉至成熟时期,降水多、高温高湿寡照。这些气候环境对玉米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

在云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多的玉米品种大多来源自美国和我国北方。引进的玉米在云南省经过长期的耕耘和种植,其优势已经不如刚引进时明显,这与云南省的气候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近年来云南省许多地区的降雨量很大,降雨的区域多集中在玉米抽穗散粉时段,对玉米授粉、浇浆时期起到不利的作用。这种高温多湿的气候会使玉米发病,特别容易受灰斑病侵害。而引进的玉米品种具有秃尖度大、穗轴较粗、不易脱水等缺点,致使玉米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在后期脱水慢,出现发霉、变坏的现象。此外,不及时收获导致的霉变以及收获后不及时晾晒而出现的霉化现象,会造成产量降低,致使农户降低对玉米选择的意愿。云南省气候复杂,加之优良品种缺失,导致玉米在云南省的种植没办法达到令人预期的高产和高质量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其他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优模式,也许并不适用于云南省。在提升云南省玉米种植质量的道路上,不能盲目套用杂优生产模式,而是要选择符合云南省特色的生产模式[1]。

2 玉米育种技术

因为云南省的气候十分不利于玉米种植,杂优模式的育种在实践中被发现并不适合在云南推行。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育种技术对玉米在云南的种植有促进作用。常用的玉米种植技术有以下4种。

2.1 二环系育种

二环系育种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一种育种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将适宜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单交品种与本地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将杂交后代作为新的育种原材料进行培育。这种育种方式被许多育种工作者所接受和应用。

2.2 群体改良法

群体改良法就是选择综合品种或者群体作为育种原料。将这些综合品种或群体选育自交系,然后定向培育结合,并进行轮回选择。

2.3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将植物组织进行培养,利用多种方式诱导植物体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高科技手段,使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加倍后的植株变成染色体正常的植物,这种染色体正常的植株就是具备新性状的新品种。单倍体育种方式的一个优点就是有利于隐性基因的性状得到更彻底的展现。显性基因的存在會使隐性基因的性状无法显现,而单倍体育种可以将显性基因去除掉,只留下隐性基因,从而使隐性基因的性状显现[2]。

2.4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就是选择具有两种及以上的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通过杂交的方式让其产生后代。在后代中,各种性状排列组合,会产生多种类型的植株。根据培育目的选择符合要求的目的植株。

3 云南地区玉米育种发展思路

3.1 结合本地区实际,寻找本地区优质种源并加以研究应用

通过对比分析云南省近年来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可以发现,许多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在云南省进行长时间的种植、选择、变异后,逐渐适应了云南省的生态环境特点,进化出了与原始品种有区别的新品种。这些从其他地方引进来的原始品种进化而来的新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云南当地的种植环境,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更强劲的适应性。经研究调查,在云南省的某些区域引进新品种后,会出现无法取代老品种的现象。这就是因为老品种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演变,比新品种更能够适应云南省的生态环境。例如,保玉7号具有耐旱、穗轴细且短等特点,在云南地区的种植范围较广,适应性很强。这说明在云南本地的土壤里生长的植物,经过长时间的选择、筛选和变异,比新物种更适合在云南本地生长和繁殖。在选种育种方面,可以加强对云南省当地地方种质资源的应用,挖掘和发现本地具有生长优势的种子,让具有生长优势的玉米种子为培育优良的品种提供基础材料[3]。

3.2 拓宽种质资源

从理论上讲,种质材料越丰富,种质的范围越宽广,所能培育出来的品种优质性越强,可应用性越高,可选择性也更多。如果种质的范围本来就很小,遗传的多样性也就比较狭窄。种质资源范围过小会使玉米在繁殖过程中逐步降低其所具有的耐旱性或其他能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玉米种子本身具有的优质性状会越来越不明显。这样也就不利于云南地区玉米作物的培育[4]。

3.3 引入热带种质

热带、亚热带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温床,具有许多丰富的遗传物质。热带的种质同其他温带的种质遗传差异较大。热带的种质在抗病性、耐旱、耐贫瘠方面都比温带种质强很多。但是热带、亚热带种质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不能被直接大面积用于生产。这些不足之处可以和云南本地的种质进行杂交培养,从而使能够适应云南省生态环境的性状保存下来,使不能适应云南省生态环境的性状逐步淘汰[5]。

4 结语

云南地区独特、复杂的生态环境十分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和繁殖。在此基础上,必须注意育种技术的研究,探寻出适宜在云南地区种植的玉米种质资源。一方面,要尽力研究和探寻云南省本地的优质种质种源,在本地经过自然选择筛选出来的种质种源更能适应云南省特殊的生态环境,发挥生长优势;另一方面,要拓宽种质资源,增强遗传的多样性,从而促进玉米在云南地区的生长和繁殖。

参考文献:

[1] 杨满霞.试论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策略[J].种子科技,2018,36(2):34,39.

[2] 杨曙辉,李江,欧阳作富,等.滇西高原特色玉米产业发展:特点、挑战与思考——以云南大理州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3):66-69,90.

[3] 李琰聪,邵思全,赵毕昆,等.云南玉米育种思路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6(9):4-6.

[4] 申睿.云南镇雄县玉米育种技术要点与发展方向[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8):70.

[5] 张贺明,夏广军,邢立成.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8,36(10):3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云南省发展方向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