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人爱上厨房

2020-06-24 03:13
时代邮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磊厨艺早餐

这次疫情期间,除了来自抗疫一线的消息,朋友圈最让人意外的,是很多男性朋友开始下厨了,他们纷纷晒出自己做的饭菜。

能发朋友圈秀厨艺,这说明他们平常是很少下厨的。但是在这段特别的时间,他们完全融入了“家庭生活”,开始参与到家务中,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男人的厨艺在突飞猛进,女人们以赞赏的眼光,看待丈夫的变化。她们当然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同时也希望疫情之后,男人下厨能够成为生活的常态。

男人做饭和女人有很大不同,就短暂的实践来看,他们都更偏向能够“展示”厨艺,而要长久坚持下去,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需要他们真的爱上厨房,从做饭中感受到乐趣。家人的鼓励必不可少,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进步”中感受到家务劳动的社会学意义。

如果我们从“厨房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发生在厨房里的变革其实意味着很多。它会让男性反思,家到底意味着什么。过去每天在外应酬,是否值得。它也会让女性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伴侣,意味着未来的家庭关系可以有新的可能性。

主唱

厨房里的革命,当男人爱上做菜

文 张丰

男人做菜,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但是这次疫情却让这件事变得普遍了。因为长久的居家生活,先生们不能再假装自己工作很忙,他们半推半就着进了厨房,这一下发现别有洞天。

过去几年,有一些美食节目,主持人大多是男性,黄磊、谢霆锋成为厨艺高超的代表,引领一股新风潮。回顾更长时段,我们发现在过去30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的审美正在发生巨变,“大男子主义”不再一统天下,绅士风格的、喜欢参与家务的男子,正在主导时尚潮流。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男人晒厨艺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春天正在告别我们,大家都陆续回到工作岗位,恢复了正常节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有一位朋友中午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把这些带到办公室里”,那是一包蔬菜。我还以为他要在办公室吃火锅,他解释说,那是晚上回家吃的,等下班就不用再去菜市场了。就是这位朋友,有一天中午发了自己在厨房的“工作照”,他正在做红烧狮子头!要知道,过去他从来不做饭,而是一个饭局爱好者,喜欢把大家集合起来,一起热闹。疫情期间,长期居家生活,让他爱上了厨房。

在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微信群里,大家讨论的话题,有关生活的内容多了起来。这个群里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全是年龄差不多的兄弟,有几天在深夜却开始谈论要不要囤米、囤罐头的事情。有一位哥们儿抱怨说,他想多买些米回家,但是被老婆痛斥——大家突然意识到画风有点不对,通常来说为家庭未雨绸缪的,不是女性吗?

作为这次深夜恳谈的成果之一,我网购了一箱午餐肉、一箱红烧肉罐头。午餐肉可以有多种吃法,但是那个红烧肉罐头,实在太难吃了。朋友建议,最好和蘑菇一起烧,非常美味。“再说罐头又不会坏,慢慢吃吧。”

和大家一样,我也开始做饭了,目前比较成功的菜品,包括胡萝卜烧牛肉、青椒牛肉丝等。为了做出好吃的凉拌腐竹,我会在头天晚上把腐竹泡上。在做蛋炒饭的时候,我把胡萝卜和午餐肉都切得很碎,这样,最后不但美味,拍出的照片也会非常惊艳。

不少男性朋友都和我一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做的菜品。事实上,我发的蛋炒饭照片有很多人点赞。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不相信那是我做的。也有挑剔的朋友指出,应该放一点葱花

从拍照的角度看,我非常同意,因为加一点点绿色,会和我的盘子更搭。

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做的菜,确实有一些社交功能。深更半夜讨论一下美食,不但能激起大家的食欲,还能让人们紧张的心情舒缓下来。疫情期间,大家都太过紧张,也为一些事情争论不休,但是美食是不会引起任何争论的。你晒出一份烧鸭子,不会有人扫兴地指出你的错误。大家都变得更善良、更有耐心了。

但是,如果认为做饭仅仅是作秀就错了。在平常日子,人们也会发朋友圈,秀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对广大男性同胞来说,做饭确实是新鲜的体验,除了拍照和朋友圈交流之外,在厨房里开辟新的战场,其实是一种真正的新生活,这会让他们重新认识家庭和自己的伴侣,重新审视自己对家的责任。

厨房作为家里装修花钱最多的区域,集中了各种家电和设备,但是却经常成为摆设。我们的父母一代,总有一位长期把厨房当作自己的“工作重地”,而现在的年轻夫妻,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做过饭。最近两年,“吃外卖”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做饭党”就更是少数派了。叫一份外卖到家里,吃完把包装盒一起扔掉,起码省掉了洗碗这一最惹人嫌弃的环节。有年轻人甚至曾因为到底该谁洗碗的问题而闹到离婚,这样看来,外卖不但对写字楼的人是一个福音,对“厨房”更是一种挑战。

和“更方便”一起到来的是,家庭成员的联结越来越松散了。不少评论家已经注意到,一家人即便是一起坐在客厅,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边看电视边聊天了。就连一家人一起吃饭,也变得越来越少见。很多电视剧都有这样的桥段,女的做好饭菜,而男的由于应酬,只能打电话回家说抱歉,通常,下面的情节就是家庭关系出现裂痕。

因此,疫情期间男人“占领厨房”,真是意味深长的转折。他们在做饭中体会到成就感,也体会到这种独特的劳动所具备的魅力,这都有助于他们重新认识家庭和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尤其是当爸爸的人,会在子女的眼神中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男人们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很多次,不管做坏事还是做饭,都是同一个道理。“家庭煮夫”并不意味着以后男人会承包全部的饭食,事实上,城市居民吃饭早已不是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待做饭这件事。把它变得“艺术化”,变成家庭的一个“保留节目”,一个全部成员参与的游戏,这种努力,就是把日常生活变得不那么日常,为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为什么男人之前不爱做饭

既然男人有做饭的潜力,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男人都不爱做饭,家务会落到女人身上?

在遗传学家看来,男人和雄性动物一样,都不太靠谱,但却也“事出有因”。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作为动物,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都是一种本能。

但如何实现基因遗传,雄性和雌性的策略是不同的。雌性往往非常在乎后代的素质,希望自己的伴侣是百里挑一的,而雄性则更倾向于“到处撒网”。在动物世界,大多数都是雌性负责养育和陪伴下一代,而雄性早已不知所踪了。

人类文明的一大核心要旨,就是规训男性,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后代和家庭负责,婚姻制度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所以,让男人更多留在家中,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男人就像其他雄性动物一样,都有一种“逃离”的冲动。

中国有着漫长的农耕文明,这种劳动方式,决定了人们以家庭为单位,通过血缘来建构自己的社会关系。在一个家庭内部,往往由女性承担做饭等家务,而男性的责任更多体现在重体力劳作以及农具的保养和维修上。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女性似乎处在“被压迫”的地位,因为她们不但负责家务、养育子女,有时候也不得不像男人一样参与到农业劳动中去。

传统社会,女人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财产。在结婚前,她们从属于父亲和兄长,婚后则从属于丈夫和儿子。女性的价值,主要通过“生儿育女”来实现,一旦家庭变得强大,女性也可能拥有“权力”,但是除了要有机会,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这方面的经典形象是《红楼梦》中的贾母,她拥有的是隐形的“权威”,可以通过自己的儿子来处理大观园的任何一个人。

因此,这就能够理解,在传统社会“做饭”对一个女性的意义。那是吃苦和奉献,但也是等待和积蓄。明白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当下的所谓“争议”,比如,前些年网上流传着北方农村“女人吃饭不能上桌”的说法,在相当长时间内,那确实是普遍现象。但是,女人不上桌,并非是因为在家里没有地位,而是因为北方冬天寒冷,招待客人的时候,要有人始终在厨房里忙活,无法把所有菜品全做好一次性端上桌来。厨房是女性的“车间”,她们往往在厨房里吃饭。事实上,一家人最重要的客人,往往是女方的“娘家人”,妻子努力做菜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她们也会心甘情愿地施展自己的厨艺。

但是,在最近30年,这样的局面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在城市,很多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全职的工作。现代社会的一个根基,是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适合女性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多。“男女平等”成为时代要求,因为男女都是生产线上的一员,都靠出售自己的劳动挣得收入。在这种时候,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女性负责做饭呢?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工业化开始得更早的欧美国家,女性也最早从厨房中解脱出来。东亚的情况有所不同。“日本太太”的贤惠很有名,这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中产阶层”崛起的时候,日本女性普遍没有出去上班。相比之下,中国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更好,因为新中国力推“男女一个样”,“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中国人所受的“新教育”,培养了更有平等意识的女性,她们都把工作视为自己人生的必选项。

“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早就该进入历史了。既然新女性同时也“主外”,为何男性就不能也“主内”呢?事实上,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在都市,一种新文化正在兴起,这关乎到怎么重新定义“男子气概”。

爱做饭的“南方男”更受欢迎

谁都愿意“吃现成”,但是在过去,即便是女性,也不太愿意让自己的丈夫下厨房。在北方,男人下厨房也是没面子的事。这其实和社会审美有关,喜欢做饭的男人,会被视为“缺乏男子气概”“婆婆妈妈”。

“男子气概”是一个特别值得玩味的东西。通常来说,它是和“勇气”“责任”联系在一起,比如“阳刚之气”,就是一个标准的褒义词。前些年,一些媒体在讨论社会“阳刚之气”的缺失时,一路追责到幼儿园男教师的缺失。

和阳刚之气相对应的,则是一个叫“娘炮”的词。这是最近几年一些流量男明星引领的潮流,他们普遍白净瘦弱,像女性一样喜欢PS自己的照片,追求“精致美”。“像女性”被视作一种贬义,男人做饭容易变成负面的事情。这种联想,甚至影响到女性的看法,一些女性自己做了一辈子饭,反而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再去做饭,认为这应该是儿媳的“工作”。

但是,至少从2005年开始,“中性美”在大城市开始流行。这一年,“超女”李宇春大受欢迎,夺得当年选秀冠军,而此后的男性选秀,一些清秀的面孔也开始出现。如今,人们已经能够普遍接受男性使用面膜等化妆用品,不修边幅不再被视为优点。

悄悄地,在批评“娘炮”的同时,也有更大的声音来指责“油腻”。“中年油腻男”,其实并不意味着他们经常接触油腻的食材,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价值观、语言和生活方式,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它更多是和外观有关。男人应该干净、整洁,彬彬有礼,不应该粗野邋遢和大大咧咧,这个观点至少在南方城市占据主导地位。

以20年为时段来观察,中国年轻女性的择偶观可谓发生了巨变。过去人们看重房产、汽车、收入,如今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人们也更加重视男方的品质:有教养,好沟通,有绅士风度。最重要的是,要有平等意识——这是男人走进厨房的前提,既然承认男女平等,就要在厨房实现它。相反,作为北方男人的代表,山东大汉最近几年在网上成为人们揶揄的对象。

“南方男”的品质中,喜欢做饭是相当关键的一条。这当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基因,而是因为像上海、成都、杭州等这样的大都市,其“都市文化”发育更加充分。在都市生活,必须掌握陌生人之间相处的艺术,也就会更加礼貌;社会分工发达,女性工作的比例更大,也就决定在家庭中,男方对家务的参与度更高。

大概以长江为界,中国南北方不但地理环境差别大,生活习俗也有相当大的不同。人们争论冬至到底是吃饺子还是吃汤圆,或者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也争论男人到底应不应该做饭。有一次在成都的出租车上,司机听出我的北方口音,聊了天气和雾霾话题后,他突然表示很羡慕“北方人”:“还是北方好,女人要做家务,不像这里。老婆不上班,也不愿意做家务,甚至连饭都不愿意做。”这种抱怨不能太当真,因为他的语气中也流露着幸福。

事实上,北方男性也不再那么大男子主义了。男人做饭尽管还没有南方那么普遍,却也不再是“怪物”,一种新的、更平等的文化正在形成。

男人有了好帮手:新家电重新定义厨艺

如今愿意做饭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厨房的“科技含量”已经越来越高,抽油烟机最大限度去除油烟,微波炉可以热剩饭,洗碗机解决了过去足以导致家庭破裂的“到底谁洗碗”的难题。厨房是观察“家庭现代化”最好的区域。

有一种说法,洗衣机的发明一度推高了离婚率,因为家务是联系家庭的纽带,当每个个体都能买得起洗衣机的时候,似乎就不再需要对方了。家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思考,或者说每一种家电的勃兴,可能都带来家庭关系的调整,要善于“使用”,才能带来幸福。

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是电视机的流行。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有过精彩的分析,对美国底层人来说,他们外出谋生的时候,电视机陪伴了他们的孩子。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对儿童有着很坏的影响。事实上,电视让底层人的下一代生活更加艰难,因为过早沉迷于“电子媒体”,会影响孩子在考试中的表现,所有考试都依赖文字思维。

和客厅相比,厨房里的家电似乎更静默,往往不被人注意。这次疫情,人们长时间待在家里,对消费观念造成很大影响。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月份格力一台空调都没有卖出去,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董明珠可能注意到了家电行业的某种新趋势。

据媒体报道,一季度家电业并非一片萧条,比如电烤箱就异军突起,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电烤箱比只能加热的微波炉要高级得多,除了可以进行烘焙,也能制作各种烤肉类美食。一天早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感叹买的饼干难吃,有好几个朋友给我支招,建议我自己烘焙曲奇。

对我来说,这绝对是不靠谱的招数,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烘焙在大城市确实流行起来,它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早餐结构。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建议大家早餐尽量不要喝粥,要多吃鸡蛋牛奶三明治。事实上,朋友们晒出的早餐要精美得多,各种好看的面包和水果,取代了油条、包子。

还有一种叫“料理机”的家电,也开始普及起来。高级一点的料理机,可以制作多种“面条”、果汁、肉馅,你只需要调整机器的参数就行。对一个面食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一种福音,因为之前只能在超市买各种规格的挂面。

烤箱和料理机等家电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厨艺”。中国人对厨艺有一种痴迷,因为“艺”是难以捉摸的,过去看菜谱,会对着“盐少许”这样的表述发呆。在传统观念中,做饭最重要的是“火候”,要理解这种玄学,需要付出大量时间,这让男人望而却步。但是,烤箱和料理机代表的是一种精确的哲学,按照说明书和标准操作流程,你就能做出充满科技感的美食。

这就是男人下厨的“科技背景”。有一天,一个兄弟在朋友圈求救,他做啤酒鸭的时候,啤酒很快就烧干了,但是鸭子并没有熟。大家问诊的结果是,他忘了放水了,他错误地以为啤酒鸭就是啤酒和鸭的简单组合——对下厨的男人你不能要求太高。他们遵循的是直来直去的“配方思维”,自由发挥的余地越少越好。

厨房家电的更新换代为男人下厨提供了技术支持,女性评价标准的变化也促使男人不断改变自我,加之此次疫情带来的充足假期,给男人们创造了开辟新战场的绝佳机会。如我们所见,男人由走进厨房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家务中,从而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一种新的家庭关系正在形成。

盘点

到底是什么让男人“进入厨房”

或许还比较稀有,所以人们仍然觉得特别,要赋予男人下厨某种意义。事实上,男女平等,即便在厨艺上,男性的潜力也并不低于女性。但是,在当前的文化下,男人下厨,似乎仍不简单。怎样才能让男人爱上做饭?

“煮夫”饭局:男人做饭的精髓到底在哪里

男人做饭,和女人有很大不同。在成都,我经常吃两个男性朋友做的饭。他们都介于“家庭煮夫”和美食达人之间,喜欢做饭,也喜欢张罗聚会。对男人来说,做饭不仅是“家务”,更是一种社交活动。

朋友甲,在繁华地段有一个工作室,那是他的公司所在地。工作室有一张超大的办公桌,可以坐12人。很明显,这不是为工作准备的,而是为了聚会。每次厨艺展示活动,他都会提前两三天拉一个群,选一个“主题”。比如庆祝某位朋友减肥成功,或者某位外地朋友到成都,“主题”就是这么随意,也没有人认真对待。

大家看中的是吃饭本身。朋友的厨艺确实出色,他早年曾经做过烹饪杂志的主编,能做出一手好菜,也能说出一道菜背后的故事。这样的聚餐,对他来说算是一种创作。他会提前构思,当天最重磅的菜品是什么。这个菜要有气势,最好要动用平常不用的器具。有一次吃的炖鸡,用了一种专门的锅,那个锅的名字我都不知道。

推出重磅菜品,是为了获得一种震撼效果。朋友们看到主菜,都会大呼一声,拿起手机拍照,气氛瞬间提了上来。接下来是四五个好吃的家常菜,如果参与的人多,每个菜的分量做大一点,分作两份。摆到桌子上时,既方便每个人吃到,看起来也更加壮观。

第三类菜,是买的特色卤菜。如今的大城市,生活足够方便,有不同风味的卤菜可选。一个多少让人尴尬的事实是,这些专门为“喝酒人士”准备的卤菜,往往比主人自己做的菜还受欢迎。不过,几杯酒喝下之后,大家也不在乎是不是“原创”了。

可以看出,这样的饭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反日常性”。“家庭主妇”通常意味着日常的劳作,做饭本身倒并不复杂,让人心烦的是配菜和洗碗环节。任何一种事情,变成每天的重复,其乐趣就会大大减少。“家常菜”通常意味着随便对付一下,最终对做饭的人来说就变成负担。而“家庭煮夫”,并不会每天做饭,只是偶尔展露一手,却更能收买人心。

在网上浏览人们对父母做饭的回忆,就能发现这种“不公正”。明明妈妈做饭的次数更多,不少网友却认为“爸爸做饭最好吃”。因为稀有的,就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另一个原因:“煮夫”因为不常“煮”,在做饭的时候更有仪式感,比如注重摆盘,注重“品相”,菜上桌后往往能引起欢呼,还会开一瓶酒——这都会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

这就是幸福感。即便是“日常生活的幸福”,也要在“日常”中增添一些“浪漫”的因素。正是因为平常做饭的都是女性,男人做饭才会自带光环。这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不管谁下厨,如果能在吃饭中增添一些变化,增加一些仪式感,就能获得更多幸福感。

现在这完全有实现的可能。一个办法是更换家里的餐具,过去人们使用餐具更重视实用性,而现在很多餐具都更精致了,也不乏一些创意设计,这都是冲着最后的“拍照”去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像我这位朋友一样,偶尔“组局”,因为和朋友交流,不但能够汲取有用的信息,更能获得正向的情感激励。当然,可以让朋友们都参与到饭局中来,比如饭后的收拾,不论是出于感恩或者善意,大家都不会拒绝。

可以从有格调的早餐开始

张文宏医生关于“早餐不应该喝粥”的一番谈话,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他认为,从营养学上看,粥主要是碳水化物,营养比较单一,年轻人应该多吃鸡蛋、喝牛奶,增强抵抗力。

争吵的对象大概可以分为“稀饭党”和“牛奶党”。其实,这两种食物,都太过简单。或许,争论背后有一个更尴尬的现实:中国人的早餐太不讲究了。生活在城市中,人们比较忙碌,早餐往往随便应付。情感剧中经常出现的那句台词,“最幸福的是有人陪你吃早餐”,真的很有道理。

其实午饭和晚饭也好不了多少。午饭往往是工作餐,没有食堂的单位,只好叫外卖,或者在公司附近吃。真正属于家庭的是“晚餐”,但是,由于饭后不久就要睡觉,晚餐又不提倡过于丰盛,至于谁做饭,好像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我的做饭生涯,其实开始于为自己准备“营养餐”。有一阵经常在健身房训练,为了强化效果,我决定带饭到公司去吃。这要比平常更早起床,煮鸡蛋,蒸红薯或者紫薯,把头一天晚上准备的牛肉或者鸡肉热一下,然后还要用清水煮一些蔬菜——这最终让我养成了做早餐的习惯。

疫情期间,我对早饭进行了升级,发明了一款牛奶+鸡蛋+麦片的组合,这几乎能保证我一天所需的蛋白质。在煮牛奶和麦片的时候,做一组俯卧撑,等牛奶煮开,打入鸡蛋。然后是手工磨咖啡,做一杯手冲咖啡。

早饭的顺序,是先喝咖啡,吃两片饼干,咖啡因的摄入会瞬间提振人的精神。喝完咖啡,牛奶的温度降下来,在咖啡的对比下,牛奶显得非常香甜——幸福感再次袭来。有这样美好的开始,一天的心情不会太差。

看上去复杂,但是整个过程不过半小时。想一下,很多人早上的半小时,都是在刷手机中度过的,我们并不缺少做早餐和吃早餐的时间。相比于晚餐需要各种炒菜,做早餐要简单得多。早餐常吃的东西,鸡蛋、牛奶、培根,都是半成品,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组合、制作。

有一位朋友专门开了一个“做早餐”的公众号,她能每天做出不重样的早餐。不过,她试图把它做成生意,为小区里的人提供早餐,但是却失败了,因为价格太贵,人们很难接受30元的早餐。

黄磊

或许我们需要改变一下观念。以粥、包子和油条为代表的老式早餐确实该淘汰了,这提供不了很多营养,却又容易让人肥胖。我们可以把早餐和晚餐的重要性互调一下,给予早餐更多尊重——试着践行一下,你的收获一定很大。

为老婆孩子做饭,黄磊重新定义明星

最近几年,如果要评选一个因为做饭而被大家所熟知的人,一定非黄磊莫属。黄磊是娱乐圈的艺术家,他不仅仅是演员、歌手、导演,还是厨师,而且作为“厨师”的黄磊可能更有名。由于真人秀节目和社交媒体的加持,“厨师黄磊”的形象更广为人知。黄磊为中国男人树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形象。

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每次看着黄磊做饭都是一种享受,还有其他嘉宾吃到黄磊做的菜,真让人垂涎三尺。这种真人秀节目,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原生态生活,而是一种精心展示出来的生活,不仅镜头和角度很讲究,参与的每个人其实也是演员,不管是做饭还是吃饭,都有几分表演的成分。

因为《向往的生活》节目,大家对黄磊这个会做饭的男人好感倍增。因为厨艺好,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黄磊其实是一个很会疼老婆的人。在和老婆孙莉相守二十年来的日子里,从恋爱到婚后,一直都是他在负责做饭。

在孙莉怀孕后,黄磊还推掉了很多工作,专门在家照顾她。据说,因为那段时间黄磊总是变着花样,做出各种各样的菜式,使孙莉在整个孕期足足胖了几十斤。

最好的爱,都倾注在那一饭一菜里。看似简单,却是一个男人给女人最安心的呵护。

记得在一个节目中,黄磊说过:“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为孙莉当一辈子的黄小厨。”在微博上,孙莉也亲切地称呼黄磊为“黄小厨”。黄磊成为名副其实的美食博主,记录自己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社交媒体上的黄磊,晒的不仅是美食,也是幸福。

曾经风度翩翩的“徐志摩”,如今为家庭洗手作羹汤,并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简直就是新一代男人的楷模。黄磊对美食节目乐此不疲,看不出任何厌倦和做作的痕迹,这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喜欢做饭,他本人就很爱吃,在他的微博里随处可见美食的影子。

在“黄小厨”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女儿也对美食越来越感兴趣,两个小姐妹,不光爱吃爸爸做的菜,而且在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学着做饭给大人吃了。当然,妈妈就更不用说了,不光自己爱吃,还帮忙宣传。

黄磊一家重新定义了明星。他所展示的生活,不再是那种高大上、有距离感的,而是具体的、活色生香的。人一生中,为你做一顿饭的人不少见,难得的是有愿意为你做一辈子饭的人。三毛曾说过:“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

的确,人要生活,感情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一个人对你的爱都会体现在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上。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会为你做饭的男人,是一个懂得体恤女人的辛苦,心疼她的不易,真正懂得珍惜和表达爱的男人。在感情生活里,拥有一个会做饭的男人,幸福指数都会提高许多。

就像黄磊在节目中展示的那样,做饭,是一个男人的终极浪漫,柴米油盐,是最充满烟火气的浪漫。所谓“向往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一家人都对衣食住行感兴趣,既懂得享受,也愿意付出,而男人完全可以像黄磊那样,成为家庭生活的动力,而不是回家后就做“葛优躺”式的旁观者。

伴唱

会做饭的男人最有魅力

作为一个住家男人,我不想把做饭说成是烹饪。比如你下午五点多接到电话,对方问你在干什么?你说,我正在烹饪。电话那头的朋友一定要笑的。事实也是,已经“住家”,就不要“住”得那么煞有介事的。是在削土豆就说我在削土豆,是在剁排骨就说我在剁排骨。在家里做饭说到底就是填饱肚子。有一种说法,男人在家里围着围裙,专心致志地剥一根葱,从容镇定地炒一盘菜,那样子是很性感的。我想,这种说法肯定是一个女人发明的。

——诗人 何小竹

陈老师(先生)又下厨房了,去煮西红柿鸡蛋面了。真的没想到他这么有追求,我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结婚八年了,我从来没有让陈老师进过厨房,总以为他不擅长于此,没有必要在这些事情上花太多时间。每个人各司其职,更能为家庭创造价值。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陈老师是很有烹饪天赋的,生生被我埋没了。

——母婴育儿博主 温小婉

老婆不会做饭,但我不能饿着,所以就学了。那时候,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学谁学呢?再加上学会做饭挺好的,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这么多年了,说没跟老婆吵过架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吵架老婆都说,你快去做饭我就原谅你了,而且还告诉我,会做饭的男人最有魅力。

——网友 新潮主义

平时,我家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我做。今天临时有事,回家晚了,所以老公被迫上岗,担起了做晚餐的大任。不过话说回来,老公也是有厨房经验的,只是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施展,手艺生疏了些。

——网友 柴米饭饭

我们父母那一代,好像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洗衣做饭做家务都是分内的事,很少听说哪个女人不会做饭。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男人也需要承担起做家务的责任了。

——网友 爱弥儿

在平常休息的时候,我会做几道菜,一开始是回忆妈妈做菜的工序,从小就给妈妈在厨房打下手,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就模仿着做,偶尔几道菜也有了“妈妈的味道”,她再也不用担心我吃饭的问题了。

——网友 风语

猜你喜欢
黄磊厨艺早餐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2020年的意外收获——厨艺
早餐
小小厨艺大师
黄磊:我的“麻烦”来得刚刚好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我在国庆炫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