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方法探讨

2020-06-24 03:06刘国鑫
中国新通信 2020年2期
关键词:个人信用大数据

摘要:人类社会秩序的维系离不开公共安全管理的范畴,公共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社会管理有序性,更是体现了人类群体下政治性的体现。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贩卖人们隐私信息成为灰色产业盈利渠道,这一方式不仅影响到了个人信用,更是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对此,我国一直不断地创新发展,谋求社会管理的基本秩序,推广公共安全管理的有效应用。因而,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探讨当前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通行现状,针对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存在的漏洞或不足提出相应的完善思路,希望能为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安全领域;个人信用

引言:与计算机、程序等更加注重技术类领域相比,公共安全管理更偏向于一种秩序性、社会性的领域,尤其是当前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深入结合,公共管理理论也带上了智能化时代的色彩。但在当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献资料等研究成果也非常少,没有完全成型的系统性理论基础支持,对此,本文在研究这一方向时,笔者将从大数据及公共安全管理两个要点进行切入,密切结合公共安全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与运用,对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中原因,探索解决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安全管理理论解析

(一)公安学中的公安管理理论

我国公共安全部门(简称公安)是典型的块条式管理结构,公安部门不仅负责公共安全领域相关事务,还负责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如公安管理学、犯罪学等学科等等,作为最早成立且履行公共安全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公安部门为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安全秩序的维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领域逐渐吸取国外理论作为铺垫,公安部门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秩序作为立足点,研究公共安全领域中各类警务活动及其规律,这就是公安学及公共安全领域中的主演理论研究,也就是公安学中的公安管理理论。对此,公安部门通过公安管理理论,歸纳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规律与特点,并总结警务活动规律,及时采取对犯罪的预防、控制等有效措施[1]。

(二)管理学中的危机管理理论

在社会普遍认知观念中,危机代表了某个打破社会秩序的突发事件或紧急事态,一般情况下,危机并不仅仅指人遇到危险,更多的是指某种安全状态被打破,造成某种安全或社会失序的问题等等,如金融危机、隐私泄露危机、公关危机等等。危机常常困扰着本土组织的健康生存发展,组织想要实现社会层面或个人意义方面的战略,就必须面对危机,并想办法突出重围。因此,危机管理理论往往是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规律,并摸索危机控制的方法,最初的危机管理理论被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随着事态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性的问题,危机管理理论逐渐被融入多个领域,例如,危机管理理论与公共安全领域相融合,形成了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理论[2]。

(三)国际政治学中的国家安全理论

在早期国际政治学领域中,国家安全理论往往更注重本国军事理论,这里的“安全”是指国家安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安全状态,如保障本国利益,完成本国战略等等,在国际政治学领域中,国家安全理论自诞生之初便得到高度重视,在以往还未形成系统化的国家安全理论之前,国家也会注重防御工事、农业生产等等保障军事与经济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安全理念和战略、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发展了极大的转变,国家不仅要重视军需,更要重视信息,这也是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主题。当前,国家安全理论通常包括两大部分,传统学派认为,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武装力量则是维系治安的主要依据,在保持自身实力下谋求和平与发展,这是传统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但非传统学派认为,国家安全应当包括经济稳定、科学发展、生态环保等等因素,强调整体性的大的安全观[3]。

二、当前大数据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数据源有待准确优化

公安工作是属于绝对一线的工作,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基层民警的走访,在大数据时代早期,我国已经敏锐发现了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并让民警深入基层采集、维护数据,随着大数据的普及,传统走访采集数据源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同时,采集作规范化程度、信息系统设计水平、标准化落实情况等十分考察民警操作水平与工作态度,这使得许多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多个数据之类问题,如数据内容不准确、不完善、不完整,数据维护不及时、不更新、不全面等等[4]。

(二)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带来的大数据资源缺乏统筹规划,数据标准与规范制度有待完善。许多地区的公安部门都存在大数据存储分散,跨区域共享服务质量与效率不高等问题,甚至对于一些居民信息、经济信息或信用等信息都未能进行深度开发或综合利用,这导致公安部门在应对相应的警务工作时的时间、精力被无限增加,同时,公安部门警务工作的开展是分割的,某次案件中涉及到的关键数据往往会被埋藏在各个独立的机构、部门甚至地区中。例如,往年兴趣的电信诈骗类案件,嫌疑人往往会将服务器地点设立在外省或港澳台,甚至还会涉及到国外等等,这使得我国公安部门警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5]。

(三)大数据平台仍需完善管理

从我国警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现状出发,目前,警务大数据平台仍然缺少统一的顶层涉及,特别是在运营准入标准等方面,没有统一的宏观指导,在警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中,有部省级的整体部署,也有各警种部门的局部部署,导致部门间各自为政,各种项目立项、经费来源渠道不一,设计标准不一,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程度低,数据重复采集现象严重,而警务工作却又涉及到大量的、较为全面的数据,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均有独立且分头采集和储存数据,而大型楼盘、公共场所等机构也有各自独立的监控系统,这促使公安部门必须出动人力走访各部门,促成视频大数据的共享环境,建立多个视频数据的关联。

三、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有效应用方法

(一)更新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意识

大数据意识是公安部门在警务工作中必须依赖的思维,它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也是当前计算机思维发展的最新方向,大数据思维指的是对数据的全面性重视,而非带有随机性质的抽样调查。因此,大数据思维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重新评判警务工作效率的标准,也是提高当前数据源质量的有效方式。数据是警务工作模式的核心,而大数据思维是公安部门对大数据信息资源的重构与组织,对于具体警务工作来说,只考虑过去历史分析的数据仅仅是一种局限的、狭隘的小数据意识,而大数据则是要嵌入到整个工作中去。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方式指,就是遵循大数据思维的基本逻辑,以新的全警应用模式,不断与新的大数据相结合,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孕育出新的突破,成为公安部门重要生产力与战斗力要素。、

(二)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是打破部门限制,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在数据化应用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管理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政府及公安部门未来战略资源的主要特征,因此,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必然也会出现相应的工作需求,尤其是对政府及公安等部門所掌握的大数据整合、共享等方面。一方面,公安机关部门可以尝试构建上下级之间纵向系统数据库与分级网络,整合统一的公安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可以发展横向水平的电子警务数据系统, 建立跨系统、跨平台、跨结构、跨区域的公安综合数据处理平台,实现警务资源共享、协同作战。

(三)搭建面向全景的大数据平台

警务工作大数据平台应当是面向全警,能够为政府、公安部门提供服务的一个综合性应用平台,当前,云计算与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成为平台运营的技术支撑。在平台使用设定中,可以输入相关的模型,便于公安部门进行海量数据分析,同时,针对其业务功能,相关部门可以将动态监控、预测预警、智能分析、决策支持、民生发展等内容录入,为政府、公安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除此之外,警务工作大数据平台还可以针对各部门职能设立相应的权限,将社会公民的应用需求也纳入到子板块中去,进一步拉动数据资源整合,以满足和适应公安信息化深化应用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家家户户开启了网上热潮,网络成为了现代人社交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大数据网的问世,使得社会各行各业不断革新,人类工作、生活及思维方式发生极大的转变,整个时代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并逐渐趋向于智能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春艳. 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5):100-104.

[2]曾子明,杨倩雯. 面向第四范式的城市公共安全数据监管体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2):82-87.

[3]刘志坚,郭秉贵. 大数据时代公共安全保障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与协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5):74-79.

[4]王秀哲. 大数据时代公共安全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的政府责任[J]. 理论探讨,2017(04):52-56.

[5]石立阳. 视频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2019,3(13):160-161+164.

作者简介:

刘国鑫(1981—),男,汉族,籍贯:广西北流,单位: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职称:中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个人信用大数据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即将上线拖欠生活费用将影响个人信用
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论民商法与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融合
个人信用云平台
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综述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