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20-06-25 07:42魏才顺齐洪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疝囊指征修补术

魏才顺,齐洪军

(滨城区人民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0)

腹股沟疝患者腹腔内脏器向体表突出,传统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式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因此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式近些年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临床应用不断推广[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26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患者、2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与26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相关手术指征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3岁~62岁,中位年龄为(45.12±1.12)岁。B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21岁~65岁,中位年龄为(48.12±1.11)岁。C组26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22岁~60岁,中位年龄为(47.42±1.32)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随机选取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患者均符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临床研究开展要求。排除标准:①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②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③排除术前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异常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A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患者取头低脚高侧仰卧位,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于患者肚脐下下0.5 cm做一长约1 cm的弧形手术切口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于切口下3 cm置入一5 mm Trocar,在耻骨上5 cm置入一5 mm Trocar,游离疝囊,钝性分离,医师根据腹股沟疝解剖情况放置补片,保证补片可完全覆盖腹股沟肌耻骨孔,最后排出腹膜前间隙二氧化碳气体以促使腹膜复位,术后术区盐袋加压包扎6 h~24 h,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2 B组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该组患者行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于腹股沟韧带前方2 cm做手术切口以暴露腹股沟内容物,明确疝囊位置并游离疝囊,使用锥形网塞返纳疝囊,并对疝环进行固定,再用补片置于精索部位以固定腹横肌膜、股骨沟韧带、耻骨结节骨膜等组织。

1.3.3 C组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该组患者实施Ferguson法加强腹股沟前壁,患者术中取平卧位,将精索前方与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手术指征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SPSS 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3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F检验;(%)表示的计数数据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手术指征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C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相关手术指征(±s)

表1 三组患者相关手术指征(±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 平均住院时间(d)A组 26 42.52±4.52 24.52±4.23 2.52±0.42 B组 26 48.62±4.85 35.52±4.22 4.56±0.43 C组 26 62.52±4.62 54.62±4.24 7.84±0.44 F 14.241 11.521 3.521 P值 <0.05 <0.05 <0.05

2.2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术后伤口感染、阴囊肿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0例、0例,共有1例患者发病并发症。B组术后伤口感染、阴囊肿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2例、1例,共有5例患者发病并发症。C组术后伤口感染、阴囊肿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2例、2例,共有7例患者发病并发症。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明显低于B组(19.23%)与C组(26.92%),x2=4.108、5.842,P<0.05

3 讨 论

腹股沟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病患者一旦确诊需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可对患者腹股沟缺损区域进行修补,临床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2]。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借助人工生物材料进行修补,而传统伤修补术是采取缝合的方式对腹股沟缺损区域进行缝合,传统疝修补术修复后腹股沟缺损区域张力小,可影响手术创口恢复[3]。本次研究显示实施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的A组患者手术耗时、住院耗时均少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B组与传统疝修补术C组,且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疝囊指征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