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评价

2020-06-25 07:4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尿毒症满意率肝素

卢 慈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尿毒症属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其并不是独立的一个疾病,而是由各种肾脏疾病晚期组成的临床一系列综合征[1]。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法是采取血液透析,而血液透析诱导期又称为血液透析初期,是一个使患者尿毒症状态可平稳过渡至透析的阶段,一般时间为14~21 d。因此,本文就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法中存在的效果差异,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4~2018.4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娘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在血液透析诱导期中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7.4±2.6)岁。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7.1±2.9)岁。纳入标注: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尿毒症且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意识障碍等患者。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如下:对患者采取碳酸氢钠进行血液透析,置管颈内静脉,控制血流量为160~180 mL/min,并缓慢上调,220 mL/min为最高值,首次肝素剂量在15~20 mg之间,剂量维持在2~7 mg/h。透析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另在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适应性与透析次数逐级适量调节血流量。②根据患者耐受性严格控制透析频率与时间,首次透析时间一般控制于2 h以内,而频率多以3次/周为佳。注:若发现患者有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则频率应控制在3 h/次,时间为7~14 d,以降低发生并发症几率。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抗凝法,一般为低分子肝素抗凝,若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则使用体外肝素化抗凝。④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治疗方法和预期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说服和鼓励他们引入成功的医疗记录。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更积极地配合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3.33%、73.33%,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n=30,%)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2例,低血压1例,失衡综合征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7例,低血压6例,失衡综合征3例,总发生率53.33%(x2=36.002,P<0.05)。

3 讨 论

目前,在临床上老年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采取血液透析。而血液透析诱导期,极易引发各项并发症,是一个发生并发症的高峰期。在此期间若护理效果不佳,可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造成血液透析效果降低,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老年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诱导期,实施合理的护理方法十分重要,而有研究发现[2]:对于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3.33%、73.33%,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53.33%,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说明综合护理不仅可显著提高患者总满意率,还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这是由于综合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理念[3],严格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需求,使护理工作更为细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达到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与提高其总满意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总满意率和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尿毒症满意率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人物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