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给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0-06-25 07:43李继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孕激素瘤体肌瘤

邵 敏,李继娥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内蒙古 乌海 016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女性自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子宫肌瘤的发现率明显增高,已经成为女性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类型。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尤其以围绝经期女性最为常见[1]。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认为,孕激素水平的升高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在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 例 患 者 均 是 我 院 妇 科 自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间收治的间病人,年龄在33 ~52 岁之间,平均年龄(46.7±3.5)岁,病程5 个月-15 年之间,平均病程(5.6±1.9)年,子宫肌瘤直径在4-7cm之间,平均直径为(5.1±0.7)cm。

1.2 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明确,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在30-55周岁之间;单发子宫肌瘤患者

1.3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脑、肝、肾功能损伤者;过敏体质或对本次应用药物过敏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血液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近1个月内服用激素类药物者;无米非司酮使用禁忌症。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患者于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商品名:生产厂家:国药准字:),剂量为12.5 mg/天,晚餐后1 h内服,连续使用3 个月。

1.5 观察指标

瘤体体积、月经量、孕激素水平(FSH、E2)。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及月经量分析(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及月经量分析(±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及月经量分析(±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期 瘤体大小(cm3) 月经量(ml)治疗前 125.9±24.3 289.7±54.2治疗后 84.6±11.4▲ 167.9±33.4▲

2.2 患者治疗前后孕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孕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分析(±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孕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分析(±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期 FSH(U/L) E2(nmmol/L)治疗前 33.26±3.57▲ 326.9±26.3▲治疗后 16.51±2.19 195.6±24.7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措施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但具有创伤大的缺点,容易导致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及盆腔组织黏连等并发症,少数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风险较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射频消融手术虽然安全性明显提高,但对硬件设施及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普通医院难以达到这种医疗条件,药物治疗成为多数女性的首要选择。

子宫肌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孕激素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2]。孕激素可有效的刺激子宫肌瘤的细胞核分裂,促使肌瘤生长速度加快,被认为是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因而抑制孕激素水平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措施。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受体竞争性拮抗剂,是药物性流产的常用药物之一,同时也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米非司酮具有孕激素相似的结构,从而争夺孕激素受体,减少孕酮的结合率,达到抑制孕激素活性的目的,并促进黄体的溶解,降低机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同时米非司酮还能够对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及翻译过程进行抑制,继而降低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含量,阻断孕激素对肌瘤细胞的促生长作用及扩张肌瘤血管作用,从而有效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并使肌瘤缩小[3]。另外,米非司酮还可以降低子宫动脉的血流量,继而降低瘤体血液减少,实现缩小肌瘤体积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瘤体体积明显缩小,月经量亦明显减少,孕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有效表明,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效果确切。

总之,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缩小瘤体体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孕激素水平,其作用机制考虑与拮抗孕激素受体、减少子宫动脉供血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孕激素瘤体肌瘤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保胎药须小心服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