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绘本,漫话“可爱”

2020-06-26 06:24董阳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绘本

董阳

【摘要】教学中,借用绘本可帮助学生巧妙地攻克写作难点。教学全程渗透读者意识,引导学生从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等角度去探秘绘本的创作思路,去学得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文字“绘画”,让读者看得见“画面”,听得见“声音”,“漫话”出教师的可爱。

【关键词】统编教材 绘本 习作教学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年段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漫画”老师》是一篇写人的习作,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写人习作的体系中,既是对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的承接,也为五年级下册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打下了铺垫。

学生在学习《“漫画”老师》之前,已经学习了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方法写出一个人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将习作《“漫画”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能够选择恰当的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2.本篇要求——“漫话”可爱的老师

《“漫画”老师》的习作要求是:选择一位老师,把可爱的他用文字“画”出来。先想想老师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老师听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通过梳理教材的要求,可发现本次习作并非简单描写老师,而是以“漫话”形式描写老师,即用文字将心中最可爱的老师“画”成漫画中的人物。由此,《“漫画”老师》的教学目标是选择老师最突出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用漫画式夸张的手法写具体。

(二)写作难点及原因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写作目的不明确:不清楚自己以怎样的角色和目的走进写作。

(2)写作内容不典型:因为没有找到老师最突出的特点,所以选取的事例显得过于普通。

(3)写作方法不“漫画”:还停留在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的阶段,没有采用“漫画式”的写法。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抓住本次习作的题眼。题眼是本次寫作要达成的目标,是前写作时布局谋划的“文眼”,是写作前构思全篇的“文心”。怎么确定《“漫画”老师》的题眼呢?关注“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老师听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这句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提示,暗示着题眼——读者的确定性。确定了读者,写作对象怎么确定呢?题目中早已提示了学生:“选择一位老师,把可爱的他用文字‘画出来。”写作对象不是随意挑选的老师,而是一位“可爱”的老师。由此可知,本次习作就是“把可爱的老师写给这位老师看”。

教学中,我们尝试借用绘本《我妈妈》帮助学生巧妙地攻克以上写作难点。

二、写作前,从绘本中明确写作目的——表达爱、分享爱

《我妈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绘本。作者安东尼·布朗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了心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这样可爱的妈妈让读者深感温暖和快乐。每位妈妈都有一颗爱孩子的“爱心”,仔细阅读会发现,安东尼·布朗巧妙地将爱心布满全书,妈妈的睡衣上有,做的蛋糕上有,咖啡杯上有,种植的花上有,就连妈妈的脸蛋上也有。无处不在的爱心其实就是作者创作的目的,既有孩子对妈妈的爱,也有妈妈对孩子的爱。正如《我妈妈》的最后一句话:“你知道吗?我爱她,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写作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与读者交流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写作前,学生要清楚自己以怎样的身份和目的走进写作。《“漫画”老师》的写作对象是可爱的老师。抓住“可爱”,学生就能明确本次写作是为了向老师表达心中的“爱”。

教学中,学生重温绘本《我妈妈》后,发现作者既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让千千万万的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妈妈的爱。

如此,《“漫画”老师》的写作目的就不是简单地描写老师了,更重要的是,小作者作为“爱的表达者”,通过写作向喜爱的老师表达爱,更要化身为“爱的传播者”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到这位老师与众不同的可爱之处,分享师生间充满温暖和快乐的回忆。写作前,明确写作目的能让学生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学生例文1:孙老师有些健忘。有一次,她突然焦急地说道:“周芷羽过来一下。”我们全班都发出了“嗯?”的声音,因为我们班没有这个人。她见状,便说道:“喔,周芷……”话还没说,全班发出了“嗯?”声,还夹杂着“噗嗤”的偷笑声。她歪着头,转动着眼珠,一只手摸着头,另一只手顶着下巴,嘴里发出“咦?”的声音,不久,她突然说道:“喔,错了,是朱芷萱。”这时,大家哄堂大笑。

学生例文2:在一次体育课上,毛老师正在为我们安排课程内容,大家都在安静地听,唯独我身后的小余在不停地接嘴。毛老师一开始并没有提醒小余,小余好像更加放肆了,到后来,大家几乎听到的全是他的声音。这时,毛老师忍无可忍了,呵斥道:“是谁在不停地接嘴?”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小余。小余看起来有些纳闷儿,无辜地望着大家,可他一见到毛老师正瞪着他,便吓得管住了嘴。

这两个学生的问题均为写作目的不明确。虽然他们都结合了具体事例描写人物,但是选取的事例并没有起到“表达爱、分享爱”的目的。试想,他们笔下的老师读到这些文字时,会不会感到一丝尴尬呢?试问,读者们会认为这样的老师可爱吗?

三、写作中,从绘本中寻找写作内容——发现爱、感悟爱

(一)出现的问题

明确写作目的后,学生要先选定老师最突出的特点,再结合具体事例把这些特点写出来。但在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写什么”时,主要出现了以下两类问题:

1.性格特点的选取“不突出”,让老师不可爱

学生例文3:孙老师对我们的数学作业要求十分严格。在我们学用方格纸数图形面积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点点误差,可孙老师从来不允许误差大于2格。我们都非常不理解:“数图形就是数图形嘛,误差总会是有一点的嘛!”可是孙老师却搬出了一个例子:在组装火箭时一名工人因为漏看了一位小数点,导致整个火箭都散架了,宇航员因此去世了。当时,这个故事把我们吓得一愣一愣的,纷纷把数学作业重新改过,并再次检查自己有没有在边框处标上数据。

在这段文字中,小作者选取了老师对作业要求严格的特点。可这并不是这位老师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而是每个老师都具备的“职业病”。而正是由于“关心学生、教学认真、要求严格”等千篇一律的特点,才让文中的老师显得过于普通,变得不可爱了。

2.具体事例的选择“不对题”,让老师不可爱

学生例文4:一次,体育课快结束时,大家都十分兴奋,整个操场上都是我们的吵闹声。我和小余快乐地追逐着,突然一只大手从后面用力地抓住了我!我回头一看,顿时一惊,“啊,毛老师!”我吓坏了,像泻了气的皮球,顿时蔫了。毛老师拽着我的衣服,将我拉到了操场的一角,然后对着傻站在操场上的小余大吼道:“余定侯,过来!”声音大如雷,同学们都被镇住了。这时,毛老师气愤地说:“你们两个给我乖乖站着,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动,其他人下课!”大家都走了,我们两个站在那里像僵尸一样一动不动,我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

在这段文字中,虽然小作者选取了具体的事例表现老师严厉的特点,也尝试用“漫画式”的写法,但是选取的事例并没有为写作目的“表达爱、分享爱”服务。小作者为了突出老师的严厉,所采用的“漫画式”的写法反而起到反效果——老师的形象让读者胆战心惊,这样的老师一点儿也不可爱。

(二)绘本支招:“写什么”能让老师更可爱?

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很多时候,由于职业特点,老师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兢兢业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这些刻板印象会为学生选材时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绘本《我妈妈》,我们可以为学生拓宽选材的角度。《我妈妈》这本书里的妈妈和很多书中的妈妈形象都不一样,她美丽、充满爱心、笑口常开,她时而温柔得像猫咪,时而强悍得像犀牛。百变的特点让妈妈的形象逗趣可爱,极富个性。学生借由《“漫画”老师》也应该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是可爱的。

绘本《我妈妈》中,“爱心”一再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每个画面中,不但凸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也为读者增添了一份发现的快乐。和妈妈一样,老师的“爱生之心”也是无处不在的。这份“爱生之心”藏于师生相处的小细节中,学生在确定“写什么”时,重要的是发现并感悟老师的爱。《“漫画”老师》的写作过程就是一次发现爱、感悟爱的自我成长过程。 也就是说,写作内容要侧重于唤起、促进作者对日常生活经验与情绪的表达与反思,通过写作认识自我。只有这样,习作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写作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融合。

四、写作后,从绘本学习修改方法——“漫话”爱,更可爱

明确了“为什么写”,确定了“写什么”,“怎么写”才能把可爱的老师用文字“画”成漫画中的人物呢?这就需要在写作修改时,采用“漫话”的表达方式。

(一)定人设,显特色

其实,“漫话”的表达方式在绘本《我妈妈》中有所体现。作者用对比的句子,形容妈妈的各个方面。比如,“她的歌声像天使一样甜美,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她像猫咪一样温柔,又像犀牛一样强悍。”作者还采用了比喻手法,如“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此外,作者还根据妈妈某方面的特长,把她看作具有某一类才能的人,如“我妈妈是个神奇的画家、好心的仙子、舞蹈家、航天员、大老板、超人”。除了文字外,画面中处处充满着幽默趣味。除了用各种动物比喻妈妈的才能和性格外,还有对著名人物的模仿。图文配合,让整本书充满了童趣。

在《“漫画”老师》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了绘本中“漫话”的表达方式后,学生重新审视老师的“人设特点”,用对比、比喻、夸张等手法凸显人物特色,这样的写法就是在“漫话”老师。

学生例文5:我们的董老师可是个百变老师。有时候,她会变成幽默大师,妙语连珠,就连相声演员小岳岳都没她搞笑;她穿红衣服那天,可千万别惹她生气,那威力大得像喷发的火山!我们犯错时,她成了冷面的杀手,我们吓得嗷嗷直叫,赶紧承认错误;我们乖巧懂事的时候,她就变身温柔的绵羊,细声细气地叫我们小乖乖。

(二)选事例,绘“细节”

修改是写作的中心环节。怎么改才能把老师的特点凸显出来,让读者觉得更可爱呢?《我妈妈》同样能给予我们启发:在绘本中,作者将更多的细节暗藏在图中,等待读者发现。学生可将“漫画”手法迁移到习作中,让“漫画”与写作彼此相通。习作时,学生选择合适的事例,将充满“爱”的细节藏于文字中,在习作中不断提醒自己:我是在用文字“绘画”,我的文字要让读者看得见“画面”,听得见“声音”。

学生例文6:更多时候,陈老师是一只变色龙:周一身着艳丽的裙子,似仙女下凡;周二身穿红色格子T恤和破洞牛仔裤,酷似邻家小姐姐;周三穿着白色衬衫,就像办公桌前的公务员;周四身穿一身黑,简直就是个刺客;周五身穿宽松的黄色休闲装,好像放学了就要去打高尔夫球。她每天的服装不同,每次上课都闪耀登场。美术教室是个T台,陈老师不就是最亮眼的模特吗?

五、总结

教学《“漫画”老师》时,引导学生从写作对象、读者、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等角度去探秘绘本《我妈妈》的创作思路,去学得作者的“漫話”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在习作时运用。读者有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写作全过程中,有了精准而清晰的指向性,从事先的“预写构思”,到文章的“起草”,再到“修改与校正”,最后到“发表”,整个过程有作者的参与,有读者的关注,写成的文章也有了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吴勇.让学生在习作中拥有“角色感”——统编本教材中的“语境”设置[J].小学语文教学,2020(2).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