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园子

2020-06-27 14:09张俊卿
山西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屋园子

园子,习惯称园子里,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五级村,始建于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前后,是父亲张子琳在祖上留下来的,由老宅通过大场院一直到最南端一块芦苇丛生的洼地上,填石垫土而修建起来的。根据地形,因势利导,园子分上、中、下三层梯形。

先在园子的上层建正房五间,屋前青砖铺地。数年后,又在中层的黄土地面上,补建西房三间和小东房一间。上、中两层院间,由砖砌的两节台阶连通,而下一层仍保持原来三分之一的洼地。所建房舍全部是平顶房。室内所配套的桌椅、柜橱等木头家具,均随建房同步完成。

原来设想把下三分之一的洼地也垫平,在邻西屋的西南角空地上筑一栋带凉台的二层小楼,无奈七七事变爆发,人心不稳,生活艰难,这一设想也随之破灭了。

1.建园子的初衷

在我小时的记忆中,父亲与几位朋友在东冶镇合伙开设了以经营书刊、文具为主,兼设药柜、诊病、行医的店铺,取名“瑞华书局”。作为二掌柜的父亲,每天以看病为主,白天去瑞华书局上班、看病和经手书局的一些事务,有空闲时间,就在那里写字、作画。

父亲的起居饮食,包括祖母和叔婶一家在内的全家人的居住,一起都集中在老宅的几间屋内。随着儿女们将到婚嫁生子的年龄,居住条件变得越来越拥挤。在经济不甚富裕的情况下,父亲开始了修建这个园子。

为什么把这个地方称园子?因为园子本来就是一块芦苇园,西南隔墙的是邻居家树木丛生的陈家园子,隔东墙外又邻着花木满园的康家园林。因而,父亲把自家种花植树的居所也续称为园子。

2.一期工程落成

父亲是一位颇有文化品味的读书人。先期的五间正房建成后,栽花植树,把铲不尽的芦苇别有情趣地当竹子来培植。每年春天来临时,屋前的迎春、果梅等盆花争相吐艳,中、下两层地面上的杏花、桃花、丁香、刺梅更是轮番绽放,满园一片清香。盛夏时节,绿树成荫,鸟儿的啼鸣声此起彼伏,清脆悦耳,令人陶醉。秋天来了,种的桃儿、杏儿刚刚吃过,小东房旁枣树上的满枝红枣又把树梢压低,让孩子们垂涎欲滴,禁不住悄悄地爬上小东房顶,尽情地摘枣吃。

先期建成的五间正房,左右两头都隔出一小间耳屋。中间三间是主屋,主屋前檐下悬挂有“洞见垣人”的蓝底金字牌匾一面,这是因父亲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被感恩馈赠的。左侧的一小间,惯称小房子,由新婚后的哥嫂居住。右侧一小间与主屋隔门相通,内设锅灶,但不常使用。

父亲喜欢书画,又爱好收藏古玩、字画,故而对室内的布置也很讲究,把三间大的主屋安排得既雅致又得体。迎门靠北墙处设一张大条案,案前放八仙桌椅一套。条案上摆放着古瓷花瓶和青铜礼器等古玩器皿。在房门对面墙上,悬挂有父亲的舅舅、国画名家赵凤瑞画的“和合二仙”中堂一幅,两边配有祁隽藻题写的对联。房门左侧是暖炕,炕上临窗处有搁置书卷和笔墨纸砚的炕几。

窗对面靠墙处是一排古色古香的组合柜,柜扇上面镌刻着名贤诗句,黑底绿字,雅致大方,主要供保存字画、书卷之用。组合柜的靠边一侧,是上下分隔四层的木框玻璃橱,陈设各种古玩和精美工艺品。门的右侧窗下是书画桌,上铺羊毛毡,经常摆着王羲之“蘭亭集序”“圣教序”等碑帖及文房四宝。这里是父亲临帖、作画的场所。屋内还摆放两只黑漆大竖柜,供搁置衣服及日用杂物。因室内有两个大玻璃窗,采光充足,加上室内清洁到位,真可说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一派清爽!

胞兄养清(又叫俊德)喂养了一条取名“喜莎”的护院犬,狗窝就垒在小房子窗外。父亲每天从书局回家很晚,忠诚的喜莎不管主人回家多晚,总会在老宅的大门口等候,直至见到主人回来,关好大门后,才会伴随主人回到园子。等主人安息后,它才放心进窝休息。大家都很爱喜莎。

3.二期工程安排

一期工程完成后,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亲又在中层地面建成三间西屋和一间小东房。西屋地下有砖砌的、半间大小的供冬季藏花的花窖,窖口就开在西屋内左前角的靠墙处。冬季来临时,就把所有的大型盆花搬到地窖越冬。可惜修建的当年还不懂用水泥防水,致使夏秋雨季往往出现地下渗水,后来影响到西屋三分之一的地面下沉。

西屋建成的头几年,父亲曾在此屋进行过一番精心布置。屋门的对面照例设有条案,案前配套太师桌椅一套。案上展放着几乎与条案平齐的折叠式紫檀木雕架、红缎妆心的挡屏一组,上面是由红缎装底、用金粉书写的佛经,红底金字,十分庄重典雅。在挡屏前,排列摆放青铜古佛像二十余尊,还有古香炉之类的供器多种,真像是一所威仪庄严的佛堂。父亲在那时候还没有信仰佛教,只是以古玩收藏的眼光来玩味欣赏。

叔父张翔琳,爱艺术,好收藏。上述屏风、佛像等,全部是他从外地选购后带回家的。七七事变之后,在日寇占领五台之前,父亲将这些佛像装箱收藏,躲过了一劫,后又将这些佛像全部赠奉给五台山某寺院,才保护了这些佛像的安全。

西屋的门右手仍是暖炕,曾经是大姐莲莲、二姐俊莲就寝过的地方。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暖炕主墙的正中曾悬挂的赵凤瑞所作的幽默画“瞎闹一场”,将一群盲人的心态生动描绘,引人发笑,更引起人们对世俗的思考。上面的题词更觉风趣,但是儿时的我对这段题词却是似懂非懂的,现记录如下:

五六工,伶仃终。这一群瞎眼翁,谈天说地,指西划东,说地地不平,谈天天未公。西山听采薇,东阁食鸣钟。贤以颜渊子,何以箪瓢空?廉如原思宰,何以捉襟穷?柳跖与庄鹭,暴戾皆寿终。青萍结缘尘漠漠,高车肉含都庸庸。触动无名火,嬉笑怒骂闹轰轰。眠妇开言道:诸君安勿噪,自古道:月如无恨月常圆,天若有情天亦老。巧妇长伴拙夫眠,痴仆偏骑骏马跑。沙场战老不封侯,金屋承恩何在貌。人生八个字,五百年前造富贵,穷通理,渺茫非可料。汝担古人忧,谁吝尔无靠,世上盲心多,徒将盲目笑,惺惺遂自惜惺惺,你我投胎都错了。红日正当头,莫误求财道,背巷转长街,各逞江湖套。牛鬼蛇神信口谈,今年总说明年好。赚几个铜元,酒也醉,饭也饱,扶马归家,摸床一觉。

4.沧桑岁月与时代变迁

随着两期建房工程和配套设置的完成,我们阖家逐步过上了安康幸福的生活。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突然爆发,打破了宁静的生活秩序,家家在思考如何掩匿财物和逃生避难!忻口阻击战的隆隆炮声,更加增添了人们的无比忧虑和恐惧。为躲避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抢掠,东冶地区的居民开始弃家逃难。

在父亲的主持下,家人在园子的洼地上挖坑,掩埋了部分古瓷器皿。古铜佛像及名家书画等物品,也装箱藏匿起来。然后,父亲带领全家到远离交通线的山区羊蹄子岩的一户姓马的亲戚家避难。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军即将兵临五台,父亲又带领全家人到距离五级村二十余里的刘家庄逃难。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五台县城及东冶镇。五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我家的生活日益艰难,生活秩序也不得不应时而改变。

日军占领东冶镇后,由日伪进行统治,父亲为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经合伙人研究決定:瑞华书局停业收摊。这样,父亲的药柜及行医看病的一应物品就全部搬回家,园子内的三间正房居屋便成为白天看病抓药、晚上就寝的场所,昔日宁静、悠闲的园子也变得不安闲了。

面对粮价、物价的飞涨,父亲靠行医养家糊口,终日愁肠于柴米油盐,已无心于书画、古玩等闲情逸趣,一心想寻找精神上的解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一位名叫悟道法师的高僧。悟道法师曾是军界要员,因看破世事,夫妇出家各为僧、尼。悟道法师的一夕谈吐,使父亲茅塞洞开,他从此后一心向往佛法,广交僧侣,遍访寺庙,后皈依五台山名僧晋如法师,成为一名忠实的信徒。园子内的三间主屋又增设了佛像及各种供器。父亲每日早晚二时诵经、礼佛,逐渐成为佛教界的知名居士。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中医很重视,父亲也由个体行医走向联合医疗,带头组织了东冶地区联合诊所,受到政府的表扬。一九五三年,被选为五台县人民代表。一九五七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成立,父亲又应聘参加了该所的创建工作。从此以后,父母迁居太原,园子改由乡友居住。

一九八三年父亲离世,园子的房屋因原来建造时就欠坚固,再加上年久失修,虽经几次小的修补,但是经过九十年代初的几场大雨后墙倒屋塌。因土夯的院墙塌陷,整个园子也成了人行大道。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我又无能力修复,不得不忍痛卖掉。现在回想起来,这真可说是我一生中的憾事!

【作者简介】张俊卿,1929年生,山西省五台县五级村人。著名中医临床家张子琳次子。194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检验师职称,1978年与他人合编《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猜你喜欢
西屋园子
两加企完成对西屋的收购
西屋帮助科兹洛杜伊核电厂加强网络安全
西屋获得2台德国机组拆解合同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乌扎波罗热5号机组全堆芯换装西屋燃料
西屋康达喜迎28周年庆典
我和祖母的园子
园子匠
西屋康达成功服务北京五里坨规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