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山水画的传承与革新

2020-06-27 14:15王晓艳张丽军
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革新传承

王晓艳 张丽军

摘 要: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至今,历经千年,技法多样,名家辈出,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科。随着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认识的深入,当代山水画家对其传承与革新问题进行了思考。山水画随着时代的更替,顺应艺术潮流的走向而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了新的形式与画风。

关键词:当代山水画;传承;革新

随着当代中西文化的“碰撞”、绘画语言形式的多样化、审美兴趣的变化及技法内容的丰富,山水画的文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创新与传承并存。传承呈现出有意味并有迹可循的文化轨迹。创新思维活跃,艺术形式多样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增添了鲜活的一笔。如何看待当代山水画的传承与革新是本论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当代山水画对古代山水画的传承

古代的山水画犹如中国文化一般博大精深,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无疑是独特的,中国画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一)“意在笔先,画意尽在”

中国古代山水画追求写意性,笔随意走,注重表达其神韵。其中,顾恺之就在《魏晋胜流画赞》中写:“凡画,人最难,次山水。”而中国画与西画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中国画对物象的把握掌控在体现对形态的点到为止的尺度上,更多的功夫用在了意境与笔墨上;西画对物象掌控在对其形态客观的真实空间里,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了外形与构图上。现代山水画家何加林认为“意是中国画审美的一个重要灵魂”,《寂静的杨树》这幅作品就是何加林将笔墨融进“意”中的典型代表,杨树在整幅画中布局错落有致,笔墨酣畅淋漓,画中整个山脉气势相连,“势”在而形不散,他很好將“意”“势”“墨”结合到了一起。

“意”的提出正是中国画这30年的文化开放中,汲取外来文化营养的又一次文化自觉。中国画千百年来,艺术形式复杂多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意”。

(二)“用墨不朽”

山水画最基础的两种技法是笔法和墨法,笔法讲究的是各种线条的表现手法,而墨法则是讲如何运用水的方法。由于用水的多少产生枯、湿、浓、淡、清这五种浓淡不一的变化。唐代张彦远曾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心;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古画品录》的“六法论”将“骨法用笔”列在“气韵生动”之后的首位。古人有云:“笔为骨,墨为肉。”意思就是说笔法和骨法就如同人的骨肉一般,不分彼此,紧密相连。根据墨中水分的多少、墨色层次、用笔的力道等又将它分为七类墨法。

黄宾虹老先生就是在这“五笔”“七墨”中以旧翻新、厚积薄发,以笔墨技法作为审美的对象,注重追求由笔墨所体现出来的美,如“雨林墙头”“月移壁”等。当代画家何加林的《山水逍遥》这本作品集中其中就有一节对“山水画的风骨”进行了论述,其中就有谈到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何加林的笔墨可能受西方绘画的影响,讲究绘画用墨的对比性,但用墨浓淡不一、立意于笔的理念和古人不谋而合。

虽然对比古代的用墨,当代中国画画家用墨更加大胆,追求“笔墨的偶然性”,但山水画如何革新都离不开最本质的笔墨枯、湿、浓、淡的运用,这是中国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统原理。

(三)古人“特殊的视角”

散点透视法是我国独特的透视方法,古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绘画空间,采用了这种特殊的艺术眼光看世界。他们将不同视点上观察到的景物巧妙地融合到一起,画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象。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典型代表。它是以长卷的形式,立足传统,描绘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散点透视法独特的视角,不仅在古代山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当代山水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江山如此多娇》运用散点透视法纵观全局,画面上既有北国的皑皑白雪,又有江南的春意盎然,西是白雪纷飞,东是旭日冉冉升起。这幅作品无论是在地域、时间、空间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在地域上它存在着南北方的差异,在时间上它有春、冬两季的跨度,在空间上它跨越了整个中国的山川地貌,使整幅作品的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

二、当代山水画的革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传统的中国画家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新的生活、新的政治面貌,其绘画创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时代的大潮中,他们“广师古人,博采众长”,形成一股新的清泉。

(一)民族时代性

众所周知,“十七年”时期中国画创作在政治与艺术的夹缝中曾经历了非比寻常的道路。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相互交替地进行着,思想的沃土滋养了许许多多对艺术界、对中国画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画家。

傅抱石在新思潮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旧题材的使用、中国画笔墨的变化、绘画不能为新时代服务等等。于是他在绘画题材上另辟蹊径,努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仅对中国画的传统笔法有所突破,赋予中国画新的笔墨与境界,同时完成了中国画的政治现代化的转变。众所周知,在传统山水中,设色一向以苍翠的青绿和优雅的浅绛为主,而傅抱石巧妙地将带有政治属性的红色纳入到山水创作中,从而使山水画也具有革命性意义。他的《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乾坤赤》等作品皆反映了这个民族时代性的特点。其他如陆俨少、李可染等人的山水作品也都具有符合时代气息的特点。

(二)中西文化“碰撞”

当今画坛,由于艺术观的开放和更新,山水画家们博采众长,从不同的画种中提炼出精华,为其所用。他们不仅广泛地从汉族以外的民族艺术中借鉴,还从西方各国文化艺术中采纳吸收。山水画的这种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胸襟使得它在变幻无常的艺术格局中仍然屹立不倒,万古长青。

“为祖国河山立传”是李可染的一方印语。1954年,他怀揣着开创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新境界,变革传统旧格局的抱负,默默走上了探险的历程,在深入了解和精到把握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大破大立。其山水画绝不是投向西方绘画怀抱或是简单移用西洋写实主义绘画的精髓,而是剔除了绘画传统中的糟粕,是非常意义上的吐故纳新。从表面看他的山水有西画的特点,但是,它是批判了复古后的中国画,是借鉴油画、素描、音乐、戏剧等表现语言后的中国画。李可染的座右铭是“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正论证了这一观点,他是化古出新、借西为中的杰出代表。

(三)讲究绘画个性化

俗话说没有个性就不能成为艺术,绘画的个性化其实是最能反映绘画者的个性特征,是彰显个性的载体。它包含了造型、构图、用笔色彩、意境等,强调独特视觉与心理认知,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效应和独特的个性化表现。

在创作上,当代山水画家更加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古代山水则过分讲究构图、造型等因素,这些条条框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创作的思维。在设色上,当代画家更加注重对国画颜料的运用,区别于古人只偏向于运用花青、石绿的特点,当代山水画家颜色运用丰富,将多种颜料融合在一起,使画面颜色丰富而统一。比如林容生的作品,他追求的是整体线条与块面组合在一起的美感,不仅如此,他的山水随心赋彩,深沉、清雅的特点在现代山水中独具风格。色彩背景中成组团状的黑与白则是林容生绘画的标志性形象,黑与白的组合在他的绘画中呈现出一种稳定的情怀。

三、结语

每个时代都在构筑新的观念和传统,传承不是一成不变地沿袭,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如今当代山水画历经李可染、傅抱石、何加林、张谷旻等人的不懈努力,其风格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新颖的创作手法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陆俨少.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2]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山水卷[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16.

[3]何加林.山水逍遥:何加林作品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

[4]林容生.林容生写生作品赏析[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7.

[5]张谷旻.张谷旻中国画作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6]汤洪泉.中国山水画文化传承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7]张谷旻.从写生走向创作:山水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

[8]梅墨生.中国名画家全集:李可染[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革新传承
复旧运转
澳大利亚革新专利制度会否走向“末路”?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千金碎琴
文学遗产怎样“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