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意见》,需要明晰两个基本问题

2020-06-27 14:14吴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观指向意见

吴甡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引发了我对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一是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二是如何理解劳动教育。

1.《意见》出台的背景分析

第一,该文件不仅指向教育领域,还指向全社会,指向青少年社会群体的“三观”。《意见》不仅倡导在学校中开展劳动教育,同时,也在社会上倡导人们具有正确的“三观”,尊重勞动,弘扬正风气,遏制“不择手段、追逐利益”的不良之风。青少年“三观”的形成与作为其“重要他人”的父母、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三观”,青少年才可能在良好的氛围和土壤中生长出正确的“三观”。所以,《意见》的出台就是要改变一些群体不良的价值导向,改变青少年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第二,该文件在疫情期间出台,其用意之一就是要引领全民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过程中传播正能量,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遏制“好逸恶劳、不劳而获、追求享受、不懂感恩”的不良劳动价值取向。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幸福”生活,这里的“幸福”应该有两种理解:其一,是物质丰富的幸福,即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报酬,改善生活质量;其二,是精神丰盈的幸福,即可能我们的劳动是出于义务,并不能带给我们物质报酬,但却能够从中获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体验。没有谁的付出和劳动是应该的,而是都应该得到尊重,尤其是疫情期间不顾生命安危的劳动者,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

第三,该文件与2019年国家颁发的一系列文件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2019年,教育领域有四个主题词,即“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该文件是国家让教育回归正常轨道、推动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又一重大举措。该文件又一次强调了,教育要回归到人的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我们教育人要学会“聚光”地看问题,聚焦上述四个主题词。其实,劳动教育与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体现、相互支撑。

2.如何理解劳动教育

第一,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它更多地是对学生“三观”的培养,指向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感到劳动光荣,认识到任何事都需要靠劳动奋斗出来。人活一生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自己的享乐,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为他人。《道德经》里说:“无私为大私。”意思是,当一个人不为己私,成全了别人,也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所以,劳动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我们不能把劳动教育与其它“四育”分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关注。“五育”就相当于我们的“心肝脾胃肾”,它是一体的,少了任何一个,人就得出问题。因此,劳动教育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不能只靠劳动课、只靠劳动教师去做,其他课程、其他学科教师也要潜移默化地去做,理直气壮地去做。

此外,家庭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理念。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子成器”,通俗点讲,就是期待自己的孩子做官、成才,但是鲜有父母“望子成人”的。这样的一种育儿理念,很可能成为孩子贪婪和懒惰的温床。家长不能放纵孩子,让啃老、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思想蔓延。这种不用付出的享受会造成其不懂得感恩,有人曾讲:“拥有不劳而获的财富,而没有责任的享受,是人类最致命的敌人。”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教育人应该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劳动教育的内涵主要强调的是靠自己,强调坚持、坚守的精神,强调教育要与生产、生活、生存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外延就是我们要弄清劳动教育的边界。我认为,劳动教育应该外延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提出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比如,敬业就是倡导我们要通过劳动在某一行业干出点事来,爱国就是倡导我们最基本的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因此,我们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

学校要想开展好劳动教育,就必须弄清楚《意见》出台的背景,就要准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这是落实好《意见》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前提问题。

猜你喜欢
三观指向意见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五毛钱的“三观”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