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索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2020-06-27 14:14周凤华王明清贾钰华张绪富
科技资讯 2020年1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周凤华 王明清 贾钰华 张绪富

摘  要: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该文以中西医临床专业课《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为例,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积极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式,为积极推动全范围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培养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西医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立德树人  教学改革

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2017年9月,上海市教委首次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建议非思政教师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1]。所谓课程思政,具体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总书记在高校工作会议上就曾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然而,就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课程思政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三全育人理念”并未贯彻落实,高校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尚未形成互联共生机制,课程思政的向心力匮乏,协同育人的效能不足。新时代,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来说,就是高校要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把知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思政育人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科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同步结合。立足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要全面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功能,找到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路径,实现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步融合。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是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导向具有引领作用。该课程是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共32学时,计3学分,授课教师拥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然而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尚未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未涉及思政教育内容。单纯专业知识的灌输,不利于高校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树立。如果能将思想政治内容与医学文化思想相结合,将思政内容渗透到医学专业课程中,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使他们成长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综合型青年人才。

2  “课程思政”视野下《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教学路径思考

2.1 确立思想政治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引领地位

医科大学中的医学专业课是提高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课程思政教学实现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的中西医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推进《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首先要打破传统思想的藩篱,确定思政教育对该专业课程的引领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教学总目标不动摇,同时分别挖掘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学文化的思想内涵,凝练出中西医文化的共同思想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具有引领作用的教育资源和内容。

2.2 提升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授课教师是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思政素养对该专业课程顺利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起主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政素养是全面推进该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信仰以及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与毒害。高校要积极为广大专业课教师提供思政教育的学习平台与机会,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认同,加深对思政教学体系的理解,促使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尽快成长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开拓者与生力军。

2.3 增强课程思政体系的内在动力

在《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教学实践中,逐步推进课程思政体系主体设计,加强中西医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相互融合,将中西医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尤其是具有较高思想价值的部分进行有机的融合,充分挖掘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内在动力。首先,要促进传统中医文化、现代医学文化与思政内容的巧妙融合,避免课程体系的强行结合。比如,在中西医发展简史部分可以适当地融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和《希波克拉底誓言》,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和操守。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现状部分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加入屠呦呦、陈可冀等老一辈科学家潜心科研的光荣事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其次,要找准课程思政与该课程协同衔接的关键点,采用多种方式,如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讨论辨析式等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导论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2.4 提升课程思政的生命力与活力

通过不断完善与细化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主体设计,逐步促进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体系深度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课程思政的生命力与活力。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加强医学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两支主力队伍的协同发展,不断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拓宽教书育人视野,促进思政内容渗透进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学团队要逐步将思政教育内容不断融入中西医临床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里,在中西医专业学科建设基础上,逐渐实现医学专业知识传授予思政价值体系引领的有机融合。此外,还要注重学科建设规律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规划学科培养方案,逐步推进课程思政,立足重点、难点,突出学科发展特点,逐步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想引导,促进医学生的茁壮成长。

2.5 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中西医临床专业授课教师要逐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清晰的育人导向,在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使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既要突出中西医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要理清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既要找到两者中的共同价值观,也要看清二者的区别,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创新教育的合力作用,逐步树立专业课授课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突破思想认知误区,以期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2.6 确定思政教学的整体规划

推进中西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尚需充分结合二者的特点,以《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为契机,逐步建立课程思政体系与中西医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确立思政育人的中心目标,逐渐摈弃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认知偏差,进一步加强中西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努力培养成全方位、综合型、德才兼备的中西医专业人才。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结合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特点,积极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旨在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培养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西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 吴新文,李强.新时代普通高校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5):83-85.

[3] 萬福贤,王振涛,高吉刚,等.立德树人理念下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1-7.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