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过程中,控制色差的6大要素

2020-06-28 07:13
网印工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色相调色色差

印刷品存在一定的色差,我们只能根据一定的经验跟判断,使印刷品接近设计稿的颜色。那么,要如何更好的控制色差呢?本文将分析印刷过程中的6个控制色差的要素。

什么是色差?

色差即颜色上的差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色差指的就是人眼观察产品时,出现颜色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在印刷行业中,印刷品与客户提供的标准样品颜色上的差异。

在工业和商业中,准确的评定产品色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目视测色时的光源、观察角度、观察者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颜色评价产生差异。

1 调色环节

印刷调色环节是一整个色差调节中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许多企业的印刷技术员,在调色时只通过经验或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调色,既算不上规范,又没有统一标准,依旧停留在原始的调色方式。一方面对色差的改进没有作用,另一方面难以对色相进行调节。

在调色前应特别注意防止采用不同厂家的印刷油墨体系来调色,最好是采用同厂家的印刷油墨进行调色,调色工务必要全面把握好各种印刷油墨的色相偏差,有助于在调色过程中进行把控。调色前若使用到剩下的印刷油墨,一定要先弄清楚印刷油墨的色相,检查印刷油墨的标识卡是否确切,最好是能够用刮墨棒进行刮样观察对照,接着再进行加入,加入前应进行称重,以便记录下数据。

此外在调专色墨的浓淡时,也可以利用计量法的方式进行调色,刮墨色样时一定要匀称,且要托白底,这样有助于与统一标准样进行对照。当色相达到统一标准样的90%以上时,加强粘度调节。随后,便能够进行打样了,接着在进行微调即可。值得一提的是,调色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度,这对后面的工艺数据参数汇总很重要。在印刷油墨的配比数据加强后,通过数次实践就能够迅速合理的调色,也可以避免色差问题的发生。

最好是能够按订单量的大小来统一进行配墨,并一次性的完成配色工作,防止数次配色导致的色相偏差。在核查颜色时,有时候颜色即便在一般光照下看起来一样,但在另外一种光源下看起来却不相同,因此应该选用统一标准的光源进行观色或比色。

2 印刷刮墨刀

印刷刮墨刀的使用对色差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在生产加工中经常动刮墨刀,将更改刮墨刀的工作位置,不益于印刷油墨在正常情况下的转移与色彩重现,此外刮墨刀的压力也不可以随便更改。

在生产加工前就需要依照印刷的版辊图文状况,调节好角度与位置,下刀一定要特别注意手上动作的干净利索,刮墨刀的角度通常在50~60°之间,使用刮墨刀时要特别注意版面三个点的匀称度,即左中右的墨层要相同。此外在下刀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刮墨刀三个点是否平衡,是否存在波浪型与一高一低的情况,这对印品的色相稳定性很重要。

3 黏度的调节

在生产加工前要加强黏度的调节,最好是能够按预计的机速进行调节,加入溶剂后要等10分钟,待其充分循环后,再开机生产加工。待生产加工检查下机的产品满足品质意识标准时,可以进行粘度的检测,并以此作为产品的统一标准粘度值,这一数值要即时确切的进行记录并对整单产品按数据进行调节,这样便能够合理降低因黏度的变化而产生的色相偏差问题。黏度检测时要特别注意其检测的技巧,通常情况下以印刷油墨桶内或印刷油墨盆内的印刷油墨为检测主体,检测前一定要将黏度杯清洗干净,便于准确地检测。

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建议20~30分钟进行一次黏度抽样检验,使机长或技术员可依据黏度值的变化来调节。在调节印刷油墨黏度过程中加入溶剂时,要特别注意不可以直接冲击印刷油墨,以防印刷油墨正常情况下的体系遭到破坏,树脂与颜料发生分离,进而使印品发生发花,色彩重现性不够的现象。

4 生产环境

对于车间空气湿度的调节,正常情况下在55%~65%之间比较适宜。湿度过高则会影响到印刷油墨的溶解性,特别是浅网区域的转移难以正常实现。合理地调节空气湿度,对油墨印刷效果与色差的调节能起到改善作用。

5 原料

原料的表面张力是否合格,影响着印刷油墨在承印物上的润湿与转移效果,也会影响到印刷油墨在薄膜上的色彩呈现效果,同时也是影响色差重要因素之一。保障原料的产品质量是质量管控的前提条件,选择有资质的供货商很重要。

6 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指的是生产加工及品质管理人员对产品质量的一种感知度。这种感知度必须是明显的的,具体反映在工作细节上。在调节色差方面要指导员工提高品质意识,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不断塑造产品质量观念,例如:在打样时,严格遵守与标样之间达到90%以上,方能开机生产加工;在首件生产时协助质量检验人员加强首件的检验工作;在生产加工中严格要求班组人员履行质量管理制度;在生产加工中如需更换印刷油墨色相,应特别注意印刷油墨盆的清洁细节;还有要特别注意刮墨刀的底板与两端夹条是否有及时更换或清洗……这些小的细节,假如生产加工中不是特别注意,则会发生色相之间混色,导致颜色变色,进而导致色差的产生。

色差在软包装印刷之中是不可避免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降低色差现象的发生,才是问题的关键,通过上述各因素的具体分析,相信能够从中找到改进的技巧,进一步的去避免色差。唯有在源头及样品管理上不断规范,才能降低与避免色差,使每批次之间的产品没有很明显的色差,唯有在生产加工中特别注意细节操作和工艺数据上的管理,才能做出更出色的产品,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色相调色色差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布匹色差在线检测系统
两位画家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脑电波信号的色差评价研究
亮度调色多面手
4种复古调色法
涂装色差控制工艺分析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调色师?
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