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可在2050年前恢复海洋环境?

2020-06-28 06:15
环境与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卡尔加里大熊猫竹子

一直以来,世界海洋的未来前景看上去都很严峻。然而,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对此有更乐观的看法:如果人类能够应对挑战,到2050年前,整个海洋环境将得到实质性重建。

据美国环保新闻网站“艋舺湾(mongabay.com)”报道,这项研究的作者称,成功的关键在于减轻对海洋的影响和压力,同时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努力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碳排放。

这项研究详细分析了海洋中的9种生态环境,即盐沼、红树林、海草、珊瑚礁、海带、牡蛎礁、渔业、巨型动物群和深海,并就恢复这些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尽管该研究对海洋未来比较乐观,但也承认某些海洋环境恢复起来难度较大。作者称,海洋恢复将是一项艰巨工程,需要政府政策的稳定支持、大量的财政投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行动。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英国约克大学教授卡勒姆·罗伯茨说,他相信海洋有强大的韧性,“我已从一些局部区域看到了恢复的过程、速度和规模。”

今年本应是“超级海洋年”,国际社会原本要举行若干场与海洋有关的会议和谈判,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多数已被取消或推迟。但疫情也使海洋从人类活动的压力中得到些许喘息的机会。罗伯茨说:“现在有许多渔船不能下海,这肯定会给海洋生物带来短期好处。”

买不到新鲜竹子 加拿大将提前送还大熊猫

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后难以运来足够的新鲜竹子,加拿大艾伯塔省最大城市卡尔加里动物园提前两年将两只大熊猫“二顺”和“大毛”送回中国。据央视新闻报道,按照中加两国的协议,这两只大熊猫应该是2023年送还中国。

卡尔加里动物园一直在努力进口足够的竹子来喂养大熊猫“二顺”和“大毛”,但由于疫情爆发,无法通过商业航班每周两次运来足够多的新鲜竹子。可是,大熊猫只吃新鲜竹子,老一些的竹子就不吃了。

动物园园长克莱门特·兰希尔说,他们正在向中加两国政府申请,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尽早送还大熊猫。

“二顺”和“大毛”是2014年去加拿大的,它们在多伦多动物园产下两只幼崽“加盼盼”和“加悦悦”之后,于2018年移居到卡尔加里动物园。两只幼崽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送还中国。

虫虫危机:30年来数量骤降25%

最近,科学家完成一项规模庞大的研究,首度从全球视角查看过去30年间昆虫数量的变化。以往类似研究的规模大多仅是小范围,鲜少从全球视角查看昆虫数量的变化。

这份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突破地域限制,综合166项长期研究、近1700个不同地点的研究成果,要从全球规模重新审视昆虫的数量变化。结果让科学家们非常吃惊:过去30年,昆虫数量下降了近25%。

美国和德国是昆虫数量下降最明显的地方。光是美国中西部,昆虫面临食物短缺、栖息地迅速缩小等问题,总数正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

该研究主持者、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柯林克表示:“欧洲是目前情况最糟糕的地区,我们不清楚背后的详细原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不需要担心,因为这些地区的昆虫研究并不兴盛、数据不足。研究人员说,许多地区对昆虫的研究仍很稀缺,南美洲、南亚和非洲的数据很少或压根没有。

昆虫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它们为植物授粉,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参与有机物垃圾的降解过程。农业和城市化迅速破坏野生环境,可能大大减少了昆虫的数量。

猜你喜欢
卡尔加里大熊猫竹子
我们都爱大熊猫
飞鹰艾迪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大熊猫也消暑
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卡尔加里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