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生物制药专业改造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0-06-28 02:12吕凯波朱文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生物制药

吕凯波 朱文婷

摘 要 分析我校当前生物制药专业在存在问题与不足,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核心能力 生物制药 改造路径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生物制药专业是2011年新增本科专业,属于工学类特设专业。2017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南》,我省出台了《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湖北省医药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将推动全省医药工业在“十三五”时期加快转型升级,通过现代生物科技与中医药融合,促进中药现代化,推动期间全省生物制药和中药产业突破性发展。我校是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培育单位、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在面临新科技、新工业、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生物制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放眼未来,紧跟形势,主动出击,突破固有专业建设与发展理念,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国家及地区的人才培养及经济建设。

本文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针对我校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制定了改革思路和总体目标,确立新型应用型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改革课程体系,修订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创新性探索,重构了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优秀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1存在的问题

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严峻挑战。生物制药专业适应时代要求重新定位,寻找专业新方向,突出办学特色,主要需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现有生物制药专业定位模糊,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与地方发展结合不紧密,不能充分适应当前新科技、新工业、新经济发展形势和十三五规划中对《生物产业规划》发展的需要。(2)现有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核心课程知识体系老化,现有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知识、能力结构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智能制药的需求。(3)我校现有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鲜明时代特色,未能充分发掘利用我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优势,对培养与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医药研发单位等用人单位有效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支撑不足。

2改革思路和总体目标

紧扣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论证的内涵,瞄准未来4-6年国家智能制药产业发展方向,以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为突破口,结合现有办学基础,明确制药专业发展理念、办学定位,专业特色,确立新型的、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符合新型制药市场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逐步完善与之配套的以能力为导向的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局面,为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改造路径探索与实践

3.1开展生物医药应用现状调研

结合制药产业发展方向,分析预测生物技术信息化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确定湖北特色天然药物的现代化工程技术与智能化管理为改革发展的方向,以此为依据拓宽或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

3.2确立新型应用型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结合未来制药市场需要和国家中长期生物人才发展规划,面向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结合我校生物学科、工程化应用、信息技术等办学基础与特色,确定生物制药新工科方向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在“制药+”领域发挥服务主导作用,确定毕业生能力标准以及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3.3课程体系改革

瞄准国家制药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以生物制剂和质量控制与智能化工厂发展需要为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核心能力。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对应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和学时学分。通过对通识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学内容的调整升级,打通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的实现路径;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课程内容更新和新课程的开发,编写教学大纲、教案、教材等材料形成课程资源库;联合智能制药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探索建立人才的跨学科个性化、现场化培养途径。

3.4修订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上述人才需求规格、能力导向重构了人才知识体系、重建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联合我校生物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力量,共同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毕业能力的分解、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实现矩阵、课程目标与本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等。确定专业的五大专业能力: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化学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生物制药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天然药物开发与工艺设计能力、生物技术制药工艺设计与工程开发能力,进一步梳理细化分解成相应的能力要素,并给出培养这些能力要素的实现途径,专业能力实现矩阵。

从2017年开始,实施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启动应用型型人才培养教育实践。用4-6年的时间,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3.5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形势下,专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探索出一条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专业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学生特长等具体情况,在学校完全学分制的框架下,实行課程学分认定与互换。通过自愿选择与班级导师推荐等方法,学生在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在“平台+模块+课程群”课程结构体系下,实现个性化教学。

3.6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实践教学得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视,并认识到对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系部建立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实施“第二课堂”,并将它纳实践育人教学模式中来,探索以培养专业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缓解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课程实验、专业认知实习使學生熟悉本专业发展背景及基本情况、工作程序以及岗位职责有整体的认识,熟生物产品一般生产原理和工艺原理。课程实习、工程实践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生物产品生产的工艺设计、质量监控、技术改造和管理能力;能参与生物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和开发的过程;并能协助完成生物制品、生化、食品、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第二课堂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分析课题的能力,培训学生的专业操作技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有效沟通,同时能主动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做工作及时总结,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

学院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实现教学实验课程系统化、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实践育人评价考核多元化,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岗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4结语

当前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严重不足和以仿制药为主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是制约生物制药发展的瓶颈。我们只有结合市场需求,通过专业改造升级,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探索,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以专业能力素质为导向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7Z05)。

作者简介:吕凯波(198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生,武汉工商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及科研。

参考文献

[1] 姚庆收,秦加阳,武小清等.关于地方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16,34(19):21-23.

[2] 解小刚,吴晶.我国生物仿制药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32(03):136-142.

[3] 陈德强.“十三五”生物医药产业前瞻[J].决策,2015(12):64-66.

[4] 李铭,张志国,秦姝冕,张虹,张丽霞.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7(06):173-177.

[5] 龙良鲲,丁少军.生物制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6,44(18):193-197.

[6] 吕凯波,吴士筠,徐文广.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块的构建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3(27):66-6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生物制药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综合实验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Pharmadule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模块化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