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改革建设论

2020-06-28 07:13呼喜平
新一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素质素养教育

呼喜平

现在十分流行的各地学校学生在法定的节、假日里的疯狂补课行为,对组织者来说,纯粹就是搞创收,或者“教育乱收费”,对家长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对一些学生来说,是没事干找事干。至于效果,即便应试能力的提高或分数的上升:有作用;没有作用;倒起反作用。我是持后两种看法(我的看法是纯粹的搞疲劳战,破坏学习、考试状态,并扼杀学习兴趣,即过犹不及)——虽然我知道不同的人看法不同。——至于学生、家长所追求的根本——学生在同龄人中的应试排序的提升即相互之间比较量的重排序,即便统统有作用(其实根本就不可能),由于即便水涨但船也高,则一点作用也没有,即所谓:“大着恒大,小者恒小”之谓了!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高三学生因为临近高考,可以假期集体补习。我则认为不然。——在接受了连续十二年之久的学校正规教育的高三学生,连自己学过的课本上的知识内容,都没有能力自己复习,还谈什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呢?

现在,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教育乱收费(补课费、试卷费、寒暑假作业费、校服费、微机费、订报费、配套练习费、耳机费、听读机费、复习资料费——当然也包括强行体检费等等),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效果将化为零和负数。

国人看问题的思维方式错误。现在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并不在基层广大教师身上,而却总拿教师“试刀”。这就像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其根本原因不在八百万军队的士兵身上一样(虽然仗是靠基层士兵直接打的——但,如果有人说:“怎么没在士兵身上,如果八百万士兵个个都如孙悟空,就不信打不胜仗!”——这,我也无话可说,其实,是我懒得说:“解放军个个都如如来佛祖)。贺卫方一语中的:“北大甚至教育主管部门能否拿出勇气以壮士断腕之气魄进行真正的改革,也只有这样的改革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才能取得成功。”(《南方周末》2003年7月10日《北大激进改革》一文,林楚方、孙亚菲文)——再如,现在一提到教育要均衡发展,一些地方的权利人士便又想到了教师,于是,教师城乡交流、校际交流在一些地方很自得。在我看来,现在,应当均衡的是高校招生名额。而这些门外汉“专家”,给人的感觉是;应当均衡而能均衡的偏偏不均衡,不应当均衡而不能均衡的硬要均衡。且不要说《教师法》上未有此奇招,竟文盲到连“安居乐业”四个字都不认识!这就是中国依法治教下的教育官员的素质及思维品质。其实,正像楚渔在《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样,这里是偷换了概念,教育资源的本意现在是高校招生名额。但一些官员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把教育资源的本意当成了教师。再比如刘庚子博士在2010年6月3日《南方周末》上的《内部少折腾,外部少干扰》一文中所讲的“革新教育的十二条具体建议”中的第“十一”条:“中小学改革六条建议”中的第五条:“5.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再培训。相当多的教师,从小上学到长大当教师,只读教材及与教学考试直接相关的一点书,知识素养较低,其他素养就更不用提了。”这话如果说是没有一点道理,也明显是与刘博士抬杠(吴非老师的判定与之相反,吴非老师认为,在当下中国社会产业结构中,教师无论文化素质还是道德素质,与其他各行业相比,在整体上都明显高一筹,当然包括基础教育层次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的看法很不相同,我一直认为教师群体在中国社会整体从业人员中综合素质是最高的一个群体,这既缘自我从不少教育学书上、报刊上及其相关历史叙事中看到的说法,也缘自自己的经历和私心。可大前年——2007年,我去兰州,三弟手头有一本《甘肃省粮食系统第四届职工书法绘画摄影展作品集》。我便说:“书与画,这是文化上的事情,按理应该是我们教师行业的从业人员出一本书才是,但现在我们行业未出一本,你们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倒已经连续出了好几本了!”三弟于是说:“文化上的事,我们粮食行业的人员素质高,你们教师素质明显赶不上我们粮食职工!”我见他一本正经地说,压根儿就没有开玩笑的说法,顿时一头雾水,弟媳杨淑秀插话:“二哥,说你们教师文化素质高!?嘻、嘻!差远了!粮食职工的素质要比教师的素质高得多!”虽然杨淑秀的爸爸当时正在白银市靖远六中当校长,但女儿也一点毫不掩饰她对她父亲及丈夫的哥哥的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的认识及嘲笑!我就问三弟:“全省你们粮食系统总共有多少职工?”三弟说一九九八年大减员之前是一万四千多,现在有多少不清楚,大体好几千吧。而我的印象,全省二千六百万人口,教师比例大体占百分之一,是二十六万多人,并且大都是经过考试选拔进入师范院校后毕业才当教师的。粮食行业的职工,仅我所知在基层,我们乡(后来改为镇),原来有(现在没有了)个粮管所,工作人员不到十个,而全乡二万多人口,教师则有二百多人,并且粮管所的工作人员大都不是专业学校毕业,而是城镇户口就业安排的,所有人数还不到学校美术专业教师的人数,不论从数量上讲,还是从上学时的学业成绩上讲,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但经三弟、弟媳如此一说,也知道他们一直如此认为,根本不是故意抬杠。便说了一句:“我一直认为教师行业的人员文化素质高,如咱们一级的刘仲奎,当时全级学习成绩最好,现在当教师;我们一级中我当时学习成绩最好,现在也当老师。仅咱们连续两级,就可以看出教师的文化素质要明显高得多!”三弟见我说的也是实话,便没有再说什么。我见双方认识的差距太大,立即就将话题引开谈论其他的事情。而现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要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从这些叙述里是不难看出规划制订者们也认定现在的教师群体素质不高或低下的意思——其实,是制定者们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错误,没有从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必须与现实社会的具体产业结构和劳动方式相适应这一常识出发,而是坐在办公室里人云亦云,想当然,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社会现实产业及生活实际。我持与吴非老师相同的看法——我也自觉不是太过冥顽之人,但在这个问题上,判断总是转不过弯来,我的判断是:现在(包括几十年以来)教师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的绝大数即整体上,本来就是优秀人才。不知是见识还是标准或其他素养上的差异导致了这判断的相反。因此,我认为《纲要》中的这些话既失实际又失基本的标准,制定者们应向全国教师道歉,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制定者们本职工作失职、不从实际出发、想当然、信口开河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及结果),但细考究一下,这又是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由于基本劳动方式所决定,靠培训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再者:“直接相关的一点书,知识素养较低。”试问,知识的来源仅仅在书上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见识,算不算知识,如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这一年的经验,刘博士在三年的博士“书堆”里能读出来吗?“刘项原来不读书”的诗句,刘博士忘了吗?中国博士出身的刘教授,知识广博,当无可置疑(我这里自不敢像楚渔那样说:“只有知识,没有见识”),但国学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通天河上的晒经坡上所晒的无字经书,刘博士好像并没有读懂或忘记了其中的真正含意。再者:“其他素养就更不用提了。”这里没有说清楚具体什么“其他”素养?是数理逻辑素养吗?但刘博士明明在开题中说:“十二条具体建议:但在第“十一”条中又单列出了六条,给人有数理逻辑混乱之感,应似应总共为十七条了!还是对待国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养?占全体国民百分之一的教师群体,亦即百里挑一的精英群体或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在刘博士眼中尤且“其他素养就更不用提了。”如果让刘教授写一篇关于六、七亿农民,两、三亿产业工人这支撑中国人生活的群体的文字,我甚至怀疑刘教授把这两个支撑中国社会最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数以几亿计的普通劳动者的人群,当不当人,也还难说!

猜你喜欢
素质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