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报表涉税风险识别与防范策略探讨

2020-06-28 07:13谢金荣
经营者 2020年9期
关键词:涉税风险会计报表

摘 要 随着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涉税的各项工作都会受到税务部门严密的监控。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出的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税务人员通过对企业相关资料的分析,识别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排除或者确认税收风险。本文在分析会计报表涉税风险识别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阶段企业会计报表涉税风险识别的常用指标,并对企业会计报表常见的涉税重点项目提出涉税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 会计报表 涉税风险 识别与防范

一、引言

税务部门如今采用的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自动化监控涉税数据的能力。当纳税人报送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数据后,该系统可自动进行比对,从而掌握纳税人的经营业务,自动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异常,最后得出纳税人涉税风险的提示。因此,为了帮助纳税人规避涉税风险,企业财务人员需要主动识别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找到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点并及时改正,以免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会计报表涉税风险识别非常具有重要性,企业财务人员应熟知企业会计报表常见的涉税风险,自行识别判断并加以修正。

二、会计报表涉税风险识别的重要性

从单体会计报表来看,其中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在当期的各种经营状况,进而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税务情况。企业的资金流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各项收支途径,进而判断该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合乎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关规定。此外,进行会计报表涉税风险识别能够判断企业的成长能力,预测出企业未来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价值,进而能够把企业未来涉税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估算。如果下一阶段应缴税款和以前的估算值相差较大,应及时指出,提出合理的意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企业的各项涉税工作有了更加严密的监控,如果企业会计报表财务人员没有进行涉税风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那么当税务人员通过分析企业相关资料,找出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并核实企业存在不规范的会计核算造成企业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时,企业将面临缴纳滞纳金、行政处罚、降低纳税信用等级等处罚。因此,企业的会计报表在报出前,应该进行严格的风险分析,避免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1]

当纳税人存在涉税风险时,会出现两种后果,分别是“多缴税”和“不缴或者少缴税”。“多缴税”指的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超过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失;“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指的是纳税人应缴纳而没有缴纳税款或者实际缴纳的税款低于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会使纳税人面临增加滞纳金、被处以行政罚款、形成不良纳税信用记录等涉税风险。这两种结果都对纳税人造成了不好的结果及影响,尤其是“不缴或者少缴税”会使纳税人被加入黑名单,影响当事人在融资授信、出国、政府采购等方面受到限制。数据显示,已有4万多人被加入黑名单后的行动被相关部门限制,目前对待陷入涉税风险的人员和机构的态度就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各部门进行联合惩戒,相当具有威慑力。因此,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纳税人更应该对会计报表进行涉税风险识别,分析本单位现阶段税负与以往阶段税负、行业内税负的差异状况,对报表涉及的涉税项目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对重要指标的核对,一一找出涉税风险点并进行改正,降低纳税人的涉税风险,避免其受到损失和相关部门的处罚,降低纳税人的涉税成本。

三、识别风险企业与风险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一)设定指标识别风险企业

国家税务机关如今采用的金税三期工程,是用于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倒卖、盗窃、虚开专用发票等手段进行偷、骗、逃国家税款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手段。税务机关在分析企业的会计报表时,借助典型企业调查以及税收征管包括税务稽查得出反映行业纳税特点的重点指标,利用计算机对相关税务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涉税风险。理论上说,设置的指标越多,识别风险企业的准确性就越高。然而实际识别风险企业工作中所采用的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指标的选择往往受到税制模式、征管模式和社会税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税务机关借助大数据,设定反映行业特点的相关指标,一般是以行业中的数据平均值作为参考,再根据各种行业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确定行业相关指标的预警值。此外,相关指标的设定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确定:第一,把需要的参数通过计算机进行编排后得出一个平均值作为参考值;第二,从有关的法律库中提取,如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扣除标准等相关数据可从数据库中提取;第三,对于不能由纳税人和相关法律直接提供的经济指标,需要实地调查再确定;第四,根据具体稽查目的确定参考值;第五,结合相对应的约束条件确定选案的参数。另外,识别风险企业的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税制结构、税收政策的变化和税收违法手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税收部门会根据各类因素的变化对指标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用以适应识别风险企业的工作需要。

(二)风险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一个企业涉及的应纳税税种有很多,主要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教育附加税、印花税等,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熟知这些税种涉及的相关财务数据以及相关指标一定时期的大致比例,如报表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应收账款、营业外收入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财务数据的变动税务人员都应密切关注,看变动率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变动率不合理,就表明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不遵守行业配比原则。再如,不同时期的毛利率或者成本率、营业利润率、利润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行业的相关指标的大致水平,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相同指标变化是否相差较大,与行业比较的结果如何,这些都应该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涉税风险识别与防范策略

(一)固定资产项目的涉税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项目,其无论是购置、折旧还是报废都涉及税收问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入账时应以购买价格以及相关费用入账,后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再调整账面价值。调整时间要注意控制在投入使用的一年以内。当固定资产的年末金额比年初金额有所增长时,应该注意:第一,本期固定资产是否有房产类的固定资产增加事项,如果存在时,应该按照规定缴纳契税、印花税、房产税等,避免存在涉税风险;第二,看纳税人增加资产的用途,是生产用还是非生产用,对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不准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三,购进不动产的税额应当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自2019年4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进项税额不再分2年抵扣。此前按照规定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可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计提折旧费也会影响企业当期的纳税金额,因此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折旧方法、折旧条件计提折旧,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開始计算折旧,如果是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该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费用。另外,要注意一些固定资产不能计提折旧费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如房屋以外的为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已经足额提取折旧费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等。企业在处理相关账务时应注意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规避企业因固定资产分类不当所造成的税收风险。固定资产的后续处理,如维修、报废、转让等,应按照税法规定处理其中涉及的税收。

(二)存货项目的涉税分析

企业的发展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收入的来源取决于企业商品的售价和成本之间的配比关系。企业存货涉及的子类较多,如库存商品、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材料成本差异等。当企业存货增加时,应对存货的来源进行详细考察并签订合同,注意经济交易是否合理合法。根据税法规定,在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时,需要出具书面合同、付款证明并确保对方资质合格,关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抵扣的问题,如果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进行抵扣。当存货减少,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等就会增加,应该及时关注存货减少时的存货具体去向。因此,应当结合“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各项会计科目逐一进行盘查,规避税收风险。当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和行业总体情况相差较大时,企业需要全面进行自查自纠,看公司是否存在销售不畅、形成积压库存,或是存有许多前期积压的商品,或是技术更新换代导致产品无法销售的现象,最终找出原因。[2]

(三)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项目的涉税分析

企业在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资金也在不停地流动。如果企业存在周转困难的情况,一定会需要进行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在借款中要注意的涉税风险,一是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利息是否按照税收规定资本化,是否存在直接列入财务费用科目现象;二是是否有及时缴纳印花税,是否及时缴纳足额税款;三是利息的扣除标准是否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进行扣除。

(四)预收账款会计科目的涉税分析

企业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款项。预收账款的情况不多时,也可以把预收的款项直接计入“应收账款”的科目中。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等企业应该重点关注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预收账款的问题规定不一,会计准则要求纳税人受到预售款后,不做销售收入处理,但是税法的规定大不相同。税法规定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货物发出的当天可索取销售款项凭据,对于生产销售工期超过一年的货物,如大型机械设备、轮船、飞机等,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才可索取销售款项凭据。另外,对特定的行业如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等取得预收款项时,预缴税款也是需要关注的税收风险。

(五)金融资产会计科目的涉税分析

金融资产项目分为多个种类: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如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等,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及时作出调整;二是持有到期投资项目,涉及企业因未能及时将投资收益及时入账而产生涉税风险;三是可供售出金融资产项目,该项目到期末时如果余额存在显著减少,有可能涉及金融商品的转让,可能存在少缴纳增值税的风险;四是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企业核算对外股权投资时,如金额减少,原因可能是股权转让、被投资企业清算导致股权灭失、投资收回等,会存在少缴税款的问题。

五、结语

企业会计报表涉及的税收问题较多且较复杂,识别会计报表中的涉税风险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了解会计报表涉税识别中的指标,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企业中不同类型资产活动进行涉税风险识别,最大限度地规避涉税风险。

(作者单位为国家税务总局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倩然.会计报表涉税风险识别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2] 黄子强.会计报表涉税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J].财经界,2020(7):242-243.

[作者简介:谢金荣(1964—),男,江苏泰州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税收征管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涉税风险会计报表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水电施工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营改增”后房地产业增值税涉税风险及防范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主要的涉税风险与应对措施
企业合并中会计报表的处理
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分析与管控
“营改增”对公路物流运输企业的影响
金融企业准备金税前扣除在税会方面的差异以及企业的涉税风险
如何分析合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