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0-06-28 07:13吴小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吴小华

摘  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入践行,如何多角度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在教学规划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家国情怀”作为学生需必备核心素养之一,培养过程需贯穿教师育人始末,赋予家国情怀素养培育渗透性,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锻造优秀品格。本文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探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略,以期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家国情怀素养  高中历史  教学

基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途径具有如下价值:其一,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将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目标整合到一起,达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其二,充实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基于此,为助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科学发展,探析教学实践进程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况

(一)重视分数,轻视能力

受高考机制影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以“高考”为先导展开教学活动,未能强调学生品德、言行、技能等综合素养培育重要性,立德树人理念的推行阻力重重,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成效。

(二)方法单一,气氛沉闷

历史主要是指记载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有关历史事件的学科,要求学生记忆、理解的知识相对较多,有些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存在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问题,教师无法在历史教学中凸显家国情怀,降低该素养培育质量。

(三)强调理论,忽视实践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出社会是最好的课堂,生活化资源在育人过程中必不可少,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教育思想僵化,育人路径较窄,未能引领学生回归社会培养其家国情怀,历史素养培育浮于表面,生活化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降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有效性。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关键

(一)学生为本

将学生思想观念、认知体系、行为习惯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是提高高中历史素质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体悟历史知识同时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够肩负国家发展历史使命。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认知能力、兴起喜好展开素质教育活动,增强核心素养培育契合性,使学生可以树立“四个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时,可以学生为主组建历史学习探究小组,围绕秦统一原因、过程、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措施、对历史的影响等知识点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并提出疑问,以组为单位针对新问题予以讨论,期间教师需渗透国家统一理念,强化一个中国意识,继而有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1]

(二)教材为基

为保障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与教学目标一致,提高课堂教学综合效率,教师需深挖教材中可以体现“家国情怀”的内容,找到该素养培育切入点,为优化整合高中历史素质教育资源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时,以具有代表性且能反映侵略者恶行的历史事件为基点深入剖析,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以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加强历史教育带入性,使学生对国家的情感更为浓郁,对抗日战争的理解更加深入,使教师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目的。

三、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略

(一)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兼顾

在高考改革基础上高中历史教师需意识到素质教育重要性,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无法助其强化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亦无法指引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结果最终与高考改革初衷相悖。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需深入体悟立德树人内涵,做到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兼顾,一方面讲解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习慣、个人能力等角度出发培育核心素养,为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培植沃土,使学生能够在爱国情感指引下学习奋进,端正历史学习态度,从历史知识中吸取经验教训,继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助其获取优异考试成绩,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综合质量。

(二)丰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多角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教法创新是营建轻松、高效、愉悦教学氛围的先决条件,使教师能够跳脱僵化、单一育人架构,探寻更多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路径。例如,教师在进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时,可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面向学生播放与建国初期外交相关的纪录片,期间指引学生总结我国外交理念,在外交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天下大同”“以礼待人”等,将历史文化视为学生生成家国情怀的养料。再如,教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时,可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因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等议题为依托积极讨论、大胆分析、敢于质疑,通过思想碰撞激荡家国情怀,能够正视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奠定基础。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为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具感染力与共鸣性,教师需引领学生回归社会、融入生活,在实践中体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参观地方文化馆、科技馆、历史博物馆,直观感受国家富强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继而认可我国发展理念,拥护党政方针,在社会生活中激荡家国情怀。再如,教师在讲解与“改革开放”政策相关的知识时,可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数据信息体悟该政策深远意义,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2]

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需做到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兼顾,丰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将历史教学、学生生活关联在一起,使教师能够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历史思维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井艳茹.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11):66-67.

[2]蒙丽勤.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J].文教资料,2019(27):206-207.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