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

2020-06-28 07:13李梦楠
新一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课程思政高校

李梦楠

摘 要:本文从提高全体教师整体育人水平、巩固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地位、突出各类课程协同育人作用、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四个方面,对构建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展开论述,旨在促进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同心圆式;教学体系

一、提高全体教师整体育人水平

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1]。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对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首先,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名师讲堂、师德培训等思政教育活动,让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加强自我教育,广泛开展人文阅读,不断拓宽阅读广度和深度,深化对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阅读氛围。其次,高校应该结合“课程思政”特点,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考核和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开展工作情况等进行考核评定,对表现突出、工作成效较为明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表现较差、师德师风不规范、没有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理和惩罚,从而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端正教师工作态度和行为。最后,高校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类课程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让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到实践创新、社团活动、科研小组、第二课堂等课外文化活动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价值取向我思想困惑,从而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巩固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化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首先,高校应该切实处理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问题,避免出现知识交叉和内容重复现象,逐步加深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意义。其次,高校应该处理好《形式与政策》与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间的贯通问题,借助《形式与政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特点,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中国特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从而进一步促进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的改革和创新。最后,高校还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有效整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积极吸取和借鉴专业课程中的方法、知识,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有效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性、科学性。

三、突出各类课程协同育人作用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开展“课程思政”要求与传统思政工作有机结合,共同发挥隐性思政和显性思政育人作用。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不断挖掘自身育人价值,充分发挥自身显性教育地位和优势[2]。各类专业课程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不断探索和研究“课程思政”相关理论,加强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联系,充分发挥自身隐性思政育人作用。

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及手段,弘扬中国特色,彰显显性思政教育价值和优势,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各类专业课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和育人的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理论渗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传播价值的过程中凝聚学生知识底蕴,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更全面、健康发展。

四、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高校课程思政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自身办学、育人目标。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为社会输送大量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优秀人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方面要求高校教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有机融合,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丰富理论和深化理论[3]。高校应该努力打造一个完善的教学实践平台,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供一定的支撑,促进实际与理论、课外与课堂、生活与学习的有机结合。高校还还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调节评测机制,及时发现、测评、反馈、改正,有效避免課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从而促使课程思政改革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构建同心圆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有效摆脱思政课程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不高等教育难题的重要途径,是顺应教育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机结合隐性思政和显性思政,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梅兰.构建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2]裴晨晨.浅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2018(4):77-80.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课程思政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