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及MSCT 分析

2020-06-29 02:49邵国良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腺瘤实质皮质

李 俊,邵国良(通讯作者)

(1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22)

(2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2)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都是肾脏少见肿瘤性病变,分别占肾脏肿瘤的3%~7%以及6%~8%[1]。两者的良恶性程度不同,临床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具有较大差异性。然而两者的来源均为肾上皮细胞,两者的形态学表现类似,因此在许多方面如临床表现(多体检发现且无症状)、影像学上表现(皮质期显著强化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具有重叠性。对于两者的鉴别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0 例RO 以及18 例CCRC 的MSCT 三期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特征的差异,提高两种肿瘤在术前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 例患者(男8 例,女20 例,年龄26 ~72 岁,平均54 岁)的临床及MSCT 多期增强扫描影像资料。其中RO10 例(男4 例,女6 例,年龄35 ~71 岁,平均54 岁),CCRC18 例(男4 例,女14 例,年龄26 ~72 岁,平均53 岁)。其中常规体检发现19 例,无痛性肉眼血尿1 例,腰部酸胀、疼痛8 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64 CT)扫描。扫描范围均包括双肾及肿瘤灶。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65mL(370mgI/mL),注射速率 4.5mL/s,注射后约20 ~30s 行皮质期扫描,60 ~70s 行实质期扫描,180s 行排泄期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图像分析,重点观察肿瘤的强化程度。强化程度则选取实性部分强化区,分别测出肿瘤实质组织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CT 值。上述所有病例均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于RO 及CCRC 的性别、边界、有无坏死囊变、出血、周围组织有无侵犯、强化方式、强化均匀性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分析。对于两组肿瘤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强化程度各期CT 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者肿瘤均为女性较男性发病高RO(4男6女)/CCRC(4男14 女),但两者男女比例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肿瘤的最大径分别为RO(1.4cm ~8.3cm,平均3.6cm),CCRC(2.0cm ~8.4cm,平均5.1cm)。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MSCT 特征比较

CCRC 在平扫时密度较周围正常肾实质高(15/18);两者边界、有无坏死囊变、出血、周围组织有无侵犯、强化均匀性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RO 较CCRC 平扫密度较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期RO 较CCRC 强化幅度显著,两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质期及排泄期RO 强化程度均高于CCRC,且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图1、图2)。

表1 RO 和CCRC 一般资料和CT 特征比较

表2 RO 和CCRC 各时期扫描时相的CT 值Hu 之间比较

图1 肾嗜酸细胞腺瘤。图1a 平扫图像肿块呈均匀稍低密度。图1b、c、d 分别为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图像,肿块呈显著延迟强化,局部强化不均匀。图2 肾嫌色细胞癌。图2a 平扫图像呈稍高密度肿块。图2b、c、d 分别为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图像,肿块呈中度均匀强化。

3 讨论

3.1 嗜酸性细胞腺瘤临床特点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是由1976 年Klein 等[2]首次提出的一种肾脏上皮来源的少见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人,且男性较女性略多见[3]。RO 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大多数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中偶然发现。本组10 例患者中有7 例为体检发现,2 例为腰痛发现,1例为胸闷不适其他症状发现。

3.2 嫌色细胞癌临床特点

嫌色细胞癌(CCRC)是一种起源与肾脏上皮的少见肾癌亚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因肿瘤体积过大而产生压迫症状[4]。本组18 例病例中,12 例为体检发现,6 例为腰部疼痛发现,1 例出现无痛肉眼血尿,与文献相符。

3.3 MSCT 一般形态学特点

CCRC 及RO 平扫密度多表现密度较均匀的实性包块,部分可出现囊变坏死。两组病例的坏死囊变分别为,RO有3 例,CCRC 有6 例,两者之间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发生囊变坏死病例均发生在肿瘤最大径>4cm 时,这与王鑫坤等[5]报道相符。对于肿瘤出血及周围组织侵犯,RO 分别为1、0 例,CCRC 则有4、5 例,两者之间没有明显鉴别价值,推测由于两者生物学行为较好,因此偏恶性征象少见,但也需提高警惕以防遗漏,耽误治疗。

3.4 MSCT 多期增强特点

RO 为富血供肿瘤,表现为皮质期显著强化,随后实质期及排泄期逐渐减弱,但各期强化程度均小于肾皮质,强化方式为“快进慢出型”。CCRC 三期强化值均小于RO,提示CCRC 为相对乏血供病变,两者强化峰值均在皮质期。两者在各期强化CT 值,皮质期两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质期及排泄期RO 强化程度均高于CCRC,且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在实质期及排泄期存在差异。RO 组强化程度较CCRC 组高,提示RO 血供较CCRC 丰富,具有一定鉴别价值。

综上所述,RO及CCRC由于两者的来源相同、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及组织病理相似,两者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性,而本研究发现MSCT 多期增强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从而更好的帮助临床术前诊断及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腺瘤实质皮质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皮质褶皱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迎秋
暗香浮动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