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分析

2020-06-29 02:49李继亮罗应斌通讯作者史天亮覃志红李群英杨胜军张吉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积液胸部核酸

李继亮,罗应斌(通讯作者),史天亮,覃志红,李群英,杨胜军,张吉美,黄 超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铜仁 5543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人传人的特点,2020 年2 月7 日,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navirus Pneumonia,NCP)[1],2020 年2 月2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将本病的英文名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2]。现将我院收治的10 例COVID-19 患者CT 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截止到2020 年2 月21 日收治的10 例确诊病例。其中,男性5 例,女性5 例;最大年龄87 岁,最小年龄7 岁,平均年龄38.9±22.8。流行病学史:武汉旅居史7 例,与疫区人在非武汉区域接触史1 例,与NCP 患者密切接触史2 例。CT 表现:胸部CT 异常7 例,胸部CT未见异常3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0例(其中1 例为第4 次检测阳性);临床表现:发热7 例(体温37.5 ~38.4℃),咳嗽8 例(其中干咳7 例),伴轻微胸闷2 例,伴气促1 例,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1 例。血常规:白细胞正常9 例,白细胞减低1 例(2.6×109/L),淋巴细胞减低3 例;截止2020 年2 月17 日治愈出院9 例。

1.2 方法

放射科设置专用发热病人检查机房,采用GE Brightspeed Elite Select 16 排扫描机,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要求执行。10 例患者均采用16 排螺旋CT 进行高分辨扫描,常规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包括肺尖至肺底连续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层厚1.25mm,容积扫描,行冠、矢状位重建。结束检查后,由我科副高职称以上共5 人成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进行图像分析,主要观察内容为:病灶的密度、分布、累及肺叶肺段情况、小叶间隔增厚,含气支气管征,气管血管束、有无胸腔积液等。形成一致意见后由当班医师出具诊断报告。

2 结果

2.1 CT 表现

10 例病例中,双肺未见异常3 例;双肺多发磨玻璃病灶5 例(图1a);单发磨玻璃影2 例(图2a);肺实变2 例(图3a);间质性肺改变5 例(图1b);肺外周分布7 例(图1a、图3);肺外周伴中心分布3 例(图4a);合并胸腔积液0 例。治疗后肺部病变明显吸收6 例(图1b、2b、3b、4b),双肺阴性3 例。

2.2 临床分型

轻型3 例,普通型5 例,重型1 例,危重型1 例。

2.3 治疗情况

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及2020 年2 月8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我市截止2020 年2 月21 日12 ~24 时,累计确诊10 例(10 例已治愈),死亡0 例。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普遍人群易感[3]。我市截止到2020 年2 月21 日12—24 时,累计确诊10 例,累计死亡0 例,累计治愈10 例[4]。该病传染源主要是COVID-19 患者,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有聚集性发病的特点[5-7]。

2019-nCoV 属于Beta 冠状病毒,直径为60 ~140mm,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 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6]。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ACE2 互相作用的分子机制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8],故COVID-19对人有很强的感染能力。好发于男性,临床上以发热、干咳为主要表现[9-10]。我市(我院为定点COVID-19 患者收治医院)10 例病例中男、女各5 例,无明显性别差异,与目前报道不一致,可能与样本量有关。本病目前没有发现职业差异(医务人员感染除外)。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以发热就诊,这与目前报道一致。

COVID-19 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染,呈现明显的人群聚集性,以家庭聚集性为主,本组有2 例为母子关系,有2 例为父子关系。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其潜伏期一般为1~14d,多为3 ~7d。文献报道,儿童和婴儿也有发病,本组病例成人9 例,儿童1 例。2019-nCoV 浸润肺组织引起肺泡间隔增厚,其内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早期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等病理改变[11]。

本病的影像特点[12]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如果病灶小、密度淡甚至与心脏重叠,胸部平片会漏诊的,只适合在基层没有CT 设备的医院进行筛查。从影像检查技术来看,胸部CT 应为COVID-19 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这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一致共识。本组10 例COVID-19 患者全部采取胸部CT 检查,现就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胸部CT 阴性3例(30%),其中1 例为儿童,文献报道[13],儿童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多见。胸部CT 阳性7 例(70%);首次胸部CT 检查双肺多叶多段分布5 例,单侧肺单叶单段分布2 例,肺外周分布4 例,肺外周伴随肺中心分布3 例;1 个病灶2 例,2 个病灶1 例,3 个以上多发病灶4 例;磨玻璃影6 例,磨玻璃结节2例,纯磨玻璃结节5例,混杂磨玻璃结节3例,实性结节1 例,气管血管束增粗7 例,小叶间隔增厚3 例,条索状影3 例,合并胸腔积液0 例。达到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胸部1 个病灶1 例,2 个病灶2 例,3 个以上多发病灶3 例;小叶间隔增厚4 例,条索状影6 例,合并胸腔积液0 例。从而得知,本病影像特点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磨玻璃影、磨玻璃结节及条索状影,可累及多个或单个肺叶、肺段,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含叶间胸膜下[14-15],虽然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要充分考虑“同影异病”的存在。本病诊断依然还是以核酸检测为“金标准”,但值得一提的是核酸检测具有检测时间较长、敏感性差等不足,本组有1例患者经过3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但临床表现、胸部CT 及白细胞、淋巴细胞符合COVID-19,经专家组讨论进行第4 次核酸检测为阳性,最终确诊为COVID-19。

根据病变的范围与类型将胸部CT 表现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及危重期、吸收期。结合本组10 例患者胸部CT 特点及目前陆续报道的病例特点,现将胸部CT 分期表现总结如下:①早期,多表现为纯磨玻璃影,病灶累及范围小,也可以呈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含叶间胸膜下);②进展期,病灶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增多,密度增高,累及范围扩大,可出现实变并见含气支管征;③重症及及危重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48 小时,病灶范围增加,≥50%,纤维条索;④吸收期,病灶范围缩小,密度减低,部分残留索条影,部分病灶完全吸收[16-18]。本组病例CT 阳性7 例患者中,早期5 例,进展期1 例,重症及及危重期1 例,吸收期6 例。

综上所述,COVID-19 有明显流行病学史,男女老少均可感染,儿童多为家庭聚集性感染,核酸检测为诊断COVID-19 金标准,但胸部CT 是其可靠筛查手段,对本病的诊断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积液胸部核酸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核酸检测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