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吻合椎综合征(Baastrup 病)的CT、MRI 影像表现与对比研究

2020-06-29 02:49马庆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棘突骨质增生间距

赵 峰,马庆涛

(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影像科 山东 枣庄 277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11 月诊断为腰椎棘间骨关节病(Baastrup 病)共计93 例,男性56 例,女性37 例,年龄46 ~71 岁,平均年龄(57±7.1)岁。其中单独行CT 扫描检查42 例,单独行MRI 检查34 例,共同行两种扫描检查17 例。临床均以有固定压痛点的下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部分伴有过伸、过曲和旋转体位疼痛加重。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经诊断为Baastrup 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无检查禁忌症,能够耐受CT、MRI 扫描检查;排除腰椎外伤、手术、肿瘤及感染患者。

1.3 检查方法

CT 检查应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 层螺旋CT 扫描仪(探测器组合为128mm×0.6)全腰椎容积扫描,扫描参数设定以300mAs、120kV、层厚0.75mm、层间距0.75mm、螺距1.0、重建层厚3mm,MRI 检查应用美国GE HDe1.5T 超导型高场磁共振机及脊柱平板线圈,扫描参数设定TR:400ms/3400ms、TE:9.1ms/110.1ms,4.0thk/1.0sp,横轴位及矢状位FSE 序列T1WI、T2WI,矢状位STIR 序列。

2 结果

2.1 Baastrup 病的CT、MRI 影像表现

Baastrup 病的主要影像表现为腰椎相邻两棘突间距缩小,骨质增生、硬化,部分可见假关节形成,棘突间关节面下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及积气影,以CT 骨算法腰椎正中矢状位MPR 重组显示最显著。MRI 可显示棘突间条带状T2WI 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显示为低信号,另外,有学者报道[1-2]T2WI 及STIR 序列还可显示条带状高信号的棘突间滑膜囊积液,并可清晰显示椎管狭窄程度。

2.2 数据统计及对比分析

CT 和MRI 扫描检查影像诊断“棘突间距缩小”、“棘突骨质增生硬化、囊变”、“棘突间假关节形成”、“棘突间关节积气”、“棘突下滑膜囊积液”的例数及占比(见表1),其中CT 扫描检查分别为:(59,100%)、(56,94.9%)、(19,32.2%)、(17,28.8%)、(3,5.1%),MRI 扫描检查分别为:(51,100%)、(46,90.2%)、(14,27.5%)、(4,7.8%)MRI 扫描检查分别为:经卡方(χ2)检验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定位病变棘突的例数的统计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CT 和MRI 扫描检查均能良好定位病变的棘突位置。

表1 影像征象与例数统计

表2 病变棘突个数及例数统计

3 讨论

腰椎棘间骨关节病(Baastrup 病)又称腰椎吻合棘突病,由丹麦学者Baastrup在1933年首次发现描述而命名[3],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相邻上下棘突间距缩小、撞击,棘突形成继发性的骨质增生、硬化、积气等病变,部分甚至形成棘突间假关节、滑膜囊积液等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腰骶部等中轴疼痛,可伴有旋转、过曲或过伸时疼痛加重症状,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4-5]。

猜你喜欢
棘突骨质增生间距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开始和结束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非均匀间距的低副瓣宽带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搓腰
——壮肾
骨质增生是自然老化现象
算距离
骨质增生不是病
藏药骨精药酒治疗骨质增生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