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2020-06-29 02:49陈婷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磁共振

陈婷婷

(淮安市淮阴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临床上颅脑胶质瘤主要的发病源头为中枢神经上皮,其属于常见的一种颅脑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其分级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高级别颅脑胶质瘤,其侵袭能力更强,一般情况下是难以治愈的;而低级别颅脑胶质瘤则相对侵袭能力较弱,但是若不能及时的给予患者治疗和干预,疾病在不断的发展中也会演变为高级别肿瘤,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2]。为此需要做好区分和鉴别颅脑胶质瘤,本文则将时间节点在2012年1月—2020年4月之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颅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旨在分析其鉴别之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时间节点在2012 年1 月—2020 年4 月之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 例颅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胶质瘤的不同级别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中纳入13 例患者,均为高级别颅脑胶质瘤,男性患者有6 例,女性患者有7 例,最小年龄为27 岁,最大年龄为68 岁,中间值为龄(47.55±2.41)岁;对照组中纳入13 例患者,均为低级别颅脑胶质瘤,男性患者有7 例,女性患者有6 例,最小年龄为28 岁,最大年龄为71 岁,中间值为龄(49.51±1.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后P>0.05,就有同质性。

1.2 方法

选择的检查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Achieva1.5T 磁共振设备,应用头颅相控阵线圈给予患者实施头颅平扫以及增强扫描,选用的对比剂为:钆特酸葡胺应用在检查中。当检查完成出片之后,影像的分析均需要拥有10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生展开鉴别诊断,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在影像分析的时候不参考患者颅脑组织病理学的诊断结果,主要是观察患者的颅脑胶质瘤是否接触到脑室下区,且其平扫与增强扫描是否是均匀,囊变或坏死情况分析或者有无区域水肿出现,在展开分析之后需详细的将结果记录在病例资料之中。

1.3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3.0 的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t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则是以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的数据对比以χ2检验,当P<0.05 的时候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颅脑胶质瘤患者而言,发现胶质瘤接触到脑室下区、囊变或坏死以及平扫信号不均等方面均会对颅脑胶质瘤级别区分造成影响,但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为重度肿瘤强化体积、边界模糊、重度囊变或坏死三方面,需要在鉴别诊断中仔细的辨别、分析。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比较常规磁共振影像结果对颅脑胶质瘤分级的影响(n,%)

3 讨论

对于颅脑结构而言,其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又因为颅脑空间相对狭小,若是出现病变则会压迫中枢神经,严重的便会出现浸润癌变,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几率;一般情况下,颅脑胶质瘤的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依然没有以统一理论的形式发表,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手术则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直接切除病灶,若是不能准确的鉴别胶质瘤级别,则会耽误治疗,造成严重不良预后。当今在CT 与磁共振等放射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医疗技术也更加成熟,采用磁共振影像学鉴别诊断之后,可以更快的将疾病诊断出来,以更好的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3-4]。

综上所述,在医学影像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有效提高诊断的精准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贵的参考依据,对于颅脑胶质瘤患者而言,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且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图像影像学资料更为清晰,可以及早发现小病灶[5],给后期的用药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高级别胶质瘤磁共振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BFAR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