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CT 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6-29 02:49嵇碧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影像学检出率

嵇碧莹,徐 运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个体化治疗在临床领域中越来越受重视,时间就是大脑,及时开通责任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是当前AIS 治疗的重中之重[1]。那么如何准确快速的识别责任血管,评估脑组织缺血情况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影像技术问题。

头颅MR 技术是当前AIS 最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技术,与传统CT 相比,能早期、准确地发现梗死病灶。但MR 扫描耗时长,相对禁忌症多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急性治疗时间窗内AIS 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此时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影像学技术参与到AIS 的早期诊断中。

近几年多模式CT 逐渐得到重视,包括非增强CT、CT血管成像(CTA)和CT 灌注成像(CTP)。除了能快速地提供出血证据及颅内外血管的情况外,还能提供脑组织血流灌注信息[2]。多模式CT 能否从影像学层面迅速、准确地识别评估梗死病灶是本研究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年在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怀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均在起病48 小时内接受多模式CT 检查,并在72 小时内完成头颅MR 扫描。排除合并脑肿瘤、同时伴出血转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以及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

1.2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梗死范围、病史信息等资料。

1.3 影像学参数及处理

多模式CT扫描选用64排CT (GE公司,美国) 扫描仪。NCCT 完成后,以5mL/s 的速率静脉注射50ml 造影剂,后续以45ml 生理盐水,造影剂注射5s 后开始行CTP 及CTA扫描。技术扫描参数:80kVp,150mAs,2s 时间采集分辨率,扫描时长60s,5mm 层厚,轴向扫描覆盖60mm。

影像后处理由对本研究双盲的影像科专业医师完成。CTP 使用CK 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取感兴趣区域相应灌注参数图,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系数(PS)、脑血流达峰时间(T-max)。CTA 使用GE 配套软件包处理获得患者血管的三维图像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百分比(分类变量)进行统计描述,连续变量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8 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110 例患者MRI 上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新发梗死病灶。多模式CT 以及CTP、CTA 各自对不同梗死部位的诊断情况详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梗死病灶检出情况

2.1 不同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CTP 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07%,灵敏度为99.05%。对CTA 准确率为91.53%,灵敏度为98.08%。CTP 的整体临床诊断价值优于CTA,其中Tmax 参数图像准确率(91.52%)及灵敏度(99.02%)最高。多模式CT 将CTP 与CTA 联合,准确率为96.61%,灵敏度为98.18%,高于任意单项检查临床诊断能力。

2.2 多模式CT 对不同梗死部位的诊断情况

以MRI 为基线参考按照不同梗死区域进行分组,其中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共22 例,CTP 及CTA 均能完全检出。在61 例大脑半球腔隙性脑梗死中,多模式CT 能检出其中60 例,检出率为98.36%。脑干梗死的20 例中,多模式CT共检出19 例,检出率为95%。小脑梗死7 例均能被检出,检出率为100%。脑干梗死的检出率相对最低,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头颅MR 扫描是AIS 临床上最常用、最公认的影像学技术,但扫描耗时长等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在AIS 早期诊断的应用。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多模式CT 对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CT 平扫是最初排除出血的证据,CTP 是通过多次连续扫描获取时间-密度曲线,提供缺血区域病理生理学信息。CTA 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能够评估血管是否狭窄、判断狭窄部位及程度。多模式CT 是将这三种技术联合起来,对缺血病灶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发现以头颅MR 为标准时,多模式CT 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病灶进行早期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很好的敏感度。虽然脑干梗死病灶检出率低于其他部位梗死病灶,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多模式CT 扫描技术对不同部位的梗死病灶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多模式CT 除了能够早期对急性脑梗死病灶进行识别,获取颅内外血管信息,还能定量地对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区分梗死核心区及缺血半暗带,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缺血性影像学检出率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