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技术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6-29 02:49杨安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急性评估

杨安权

(泸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患者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使患者部分活动功能受到限制,临床症状可以持续多个小时,因此应当及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诊断和治疗[1]。脑侧支循环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2]。CT 技术是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CT 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效果也逐渐提升。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3 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3 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侧支循环效果进行分组,将侧支循环情况较好的一组作为A组,将侧支循环情况较差的一组作为B 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A组患者年龄位于54到72岁之间,20例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4.34±3.42)岁。B 组患者年龄位于56 到75 岁之间,19 例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6.42±3.89)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70 例患者皆数应用CT 技术进行评估,CT 技术应用方法为:在进行CT 技术应用之前的4h 内,患者不可以服用任何食物,要求患者做好禁食准备[3]。在进行CT 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采取仰卧的位置,对患者的正中线以及眶耳线进行准确的定位,使用束头带以及软垫固定住患者的头部。对患者的会阴部位、胸部以及腹部进行铅衣覆盖,给患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预防患者出现过敏的现象。利用CT 扫描仪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头颅部位进行CT 平扫,之后再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P扫描,其层厚选择0.5mm,单旋转的时间为0.5s。连接好CT 扫描仪,对患者注射碘普罗胺对比剂以及生理盐水,同时进行CTP 扫描以及双定位扫描,并相应的设置好CT 扫描仪的扫描参数,在扫描技术之后对CT 扫描图像进行处理,测量灌注参数。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CT 技术进行病情诊断,评估侧支循环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CBV 水平、MTT 水平以及TTP 水平,判断CT 技术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

实验指标使用统计学SPSS19.0 软件处理,将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用t值检验;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 组经过CT 技术评估后3 项指标数据均优于A 组,具体对比数据见表1,P<0.05。

表1 两组患者CBV 水平、MTT 水平以及TTP 水平(±s)

表1 两组患者CBV 水平、MTT 水平以及TTP 水平(±s)

组别 例数 CBV(mI/100g) MTT(s) TTP(s)A 组 35 2.42±0.16 3.56±0.42 1.54±0.36 B 组 35 2.05±0.14 3.88±0.43 2.21±0.86 t 值 10.2960 3.1496 4.2516 P 值 0.0000 0.0024 0.0001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的多发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症状较急,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抢救,否则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留下较多的并发症和后遗症[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脑部血管出现闭塞的状况,或者血管逐渐变得狭窄,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严重的影响。CT 技术可以让医生更加清晰的看到患者颅骨内部的大血管情况,对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侧支循环评估中经常使用DSA 技术,虽然检查效果较好,但是属于有创检查的一种,患者对于这种技术应用的接受度较差。CT技术属于一种无创检查技术,且检查的时间较短,能够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CT 技术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应用效果较好[5]。医生可以在之后的治疗过程汇中,利用CT 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A 组经过CT 技术评估后3 项指标数据均优于A 组,P<0.05。

综上所述,利用CT 技术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应用和借鉴。

猜你喜欢
缺血性急性评估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包炎1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