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与CT 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作用分析及研究

2020-06-29 02:49王东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椎体检出率脊柱

王东元

(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酒泉 735000)

患者患有脊柱转移瘤的发病原因是患者脊柱内存在较多的红骨髓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形成肿瘤后很容易导致肿瘤栓子生长[1]。且向脊柱转移的概率高达90%以上,其次可导致向胸椎及腰椎和颈椎等部位转移。脊柱转移瘤是临床外科常见肿瘤之一,患有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有疼痛、神经压迫、病理性骨折和高血钙等。临床医疗与诊断技术发展使得CT 和MRI 成为检查脊柱转移瘤部位和形态及大小主要手段[2]。对患者尽早诊断并加以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对我院接受诊断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病30 例,同时使用MRI 和CT 进行诊断,判断CT和MRI 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对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诊断符合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诊断标准的3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意识与精神均正常,排除肝脏、肾脏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病的患者,排除具有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排除存在言语沟通障碍、理解障碍和家族具有其他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或自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排除其他不适合使用CT或MRI 进行检查的特殊人群。其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为55 ~65 岁,平均年龄为(60.3±1.3)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检查方式为CT 和MRI,对检查与诊断方式均无异议。

1.2 方法

由专业技师对所有患者进行CT 检查和MRI 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3]。

CT 检查:使用的仪器型号为美国GE 公司Optima64 排128 层扫描机。让患者于检查床上保持俯卧位并接受检查,患者身体进入CT 后,对患者脊柱病变椎体部位进行扫描后,对其附近相邻椎体也进行扫描。检测参数如下:对患者行常规轴位扫描,选择的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80mA,层厚为1.25mm,层距为1.375:1。之后对病变椎体加扫2mm,螺距1.25 左右,FOV 保持为180mm,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并行图像处理。

MRI 检查:使用东软飞利浦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扫描仪。让患者保持俯卧位接受检查。对患者进行常规MRI 扫描检查,扫描间隔与层厚分别为1.5mm 和5.0mm。具体项目包括T1WI 矢状位,TE12ms,TR500ms 及T2WI 矢状位,TE128ms,横轴位TR400ms。之后对患者使用0.1~0.2mmol/kg 钆双葡安,并对病灶部位行增强扫描。采集影像学图像后交由专业人员查看。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获得的MRI 核磁共振图像与螺旋CT 扫描图像进行诊断,比较MRI核磁共振与螺旋CT 扫描的诊断结果,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判断两种仪器的检查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 处理相关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用n(%)和(±s)描述,组间经χ2和t检验,P<0.05 时,具有可比意义。

2 结果

使用CT 和MRI 对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24/30)和96.67%(29/3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患者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脊柱转移瘤通过淋巴结及血液向患者脊柱部分转移,会对患者胸椎、颈椎及腰椎等造成严重影响[4]。此外,脊柱转移瘤还可通过血液传播到门静脉系统、肺部静脉系统及脊柱静脉系统等。因为椎体后静脉与Baston 静脉联通且因为缺乏静脉瓣结构,还与胸腔静脉和腹腔静脉等有吻合之处,当胸腔压力变大时,癌栓能够进入椎体并增长。早期诊断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对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预后具有积极意义。CT 和MRI 是常用于脊柱转移瘤诊断与鉴别的两种影像学技术。两种技术虽都可对该症状进行检查,但两种仪器成像原理不同导致检出率有所差异[5]。CT 分辨率高,能够看到椎体,但判断椎体是否存在转移瘤需要经验丰富的高级医生才能判断出来,但仍不能对具体部位进行精准定位,容易漏诊。MRI 对脊柱软组织具有很高的鉴别能力,通过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明确定位病变部位。本次研究中,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均接受了MRI 和CT检查,结果表明MRI对于患者检出率高于CT(P<0.05)。验证了MRI 对脊柱转移瘤病症诊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可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检出结果更好。

猜你喜欢
椎体检出率脊柱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