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应用CT 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20-06-29 02:4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影像学

邱 娟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因人体脑部血供压力缺乏、脑部供血不稳定、在发生脑部血供增加便导致腔隙性血管阻塞的疾病。临床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在脑干深部或是大脑半球的小穿通动脉中,梗死灶比较小。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偏高的脑梗死疾病,在所有脑梗死发病率中逐年20%~30%。临床有研究[1]明确指出,早期采用准确有效的影像学手段检查腔隙性脑梗死,可辅助临床及时、有效用药,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比腔隙性脑梗死采用CT、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本院一共收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 例,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患者。甲组男女性别比是28:17;年龄大小50 ~78(64.40±3.87)岁。乙组男女性别比是26:19;年龄大小50 ~79(64.71±3.9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比较,P>0.05,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45 例采用CT 检查,选用美国GE 螺旋CT 机作为主要检查仪器,指导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平复情绪,准备检查。仰卧,实施常规轴位扫描,听眦线是基线,扫描范围是颅底--颅顶。然后给予对比剂碘海醇溶液注射,注射量为1.5ml/kg ~2.0ml/kg,注射速度是3ml/s ~4ml/s,层厚设置为10mm,层距设置为10mm,对疑似病灶实施多次放大扫描。

乙组45 例采用核磁共振检查,选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T 作为主要检查仪器,让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将身上的金属饰品全部取走,若患者安装人工关节或是支架,则需在检查过程中密切注意,避免人工关节、支架跟随磁场移动而损伤患者身体。仰卧,进行常规轴位扫描,将层厚设置成5mm,层距设置为1mm,若有疑似病灶,则进行矢状位、冠状位放大扫描。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检查准确率,统计两组患者的丘脑病灶、小脑病灶、顶叶病灶、基底病灶、脑干病灶。

(2)两组检查时间与检出梗死病灶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结果对比

乙组检查准确率大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结果对比(n,%)

2.2 两组检查时间、病灶直径对比

乙组的检查时间与检出梗死病灶直径均优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 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情况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的脑组织缺血病变范围比较小,多数患者的病灶在0.2mm ~15mm 范围内,患者的病灶多为囊性病灶,这种病灶相较于其他主血管病变造成的病灶,危害更小[2]。临床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方法较多,有传统的临床诊断、CT 诊断、病理学诊断等等。但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手段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准确性不断提高。CT 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检查手段,但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性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有研究学者[3-4]选取70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螺旋CT 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出70 例患者的126 个病灶,螺旋CT 检出70 例患者的92 个病灶。本研究赞成上述研究观点,但与上述研究的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中实施核磁共振检查的乙组患者检出率97.8%大于实施CT 检查患者的甲组患者检出率77.8%,乙组患者的检查用时更短,检出梗死病灶直径更大。

CT 检查虽然可有效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但因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位置比较隐蔽,病灶范围更小,所以病灶周围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检查顺利完成。而CT 检查无法在干扰较多的情况下能进一步诊出患者的病灶,检查精密度不高,因此容易发生误诊与漏诊。而核磁共振检查对人体组织水肿改变十分敏感,组织分辨率比较高,可有效的分辨患者的脑灰质、脑白质,可更好、更清晰的显示微小病灶[5]。但相较于CT 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的费用更高。因此,临床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时,还需考虑综合因素。

由上可知,核磁共振检查的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